佛圖網

標題: 《心灵十境》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精舍    時間: 2015-8-6 16:11
標題: 《心灵十境》


《心灵十境》最初由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在台湾出版发行。 证严法师, 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


是全球志工人数最多的慈善组织——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通过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实践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心灵十境》属于佛典系列,讲述成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的十个阶段,也是生活中,人格提升必经的十个层次。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第一地 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
第二地 离垢地
若能以智慧来观察大乾坤(天地)及自己的小乾坤(身体),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小乾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第三地 放光地
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才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程度;学佛亦然,要从凡夫到达成佛的境界,更需经过长久时间来学习。
第四地 焰慧地
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在于一个“心”字;也就是从心修起,而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性无形,到底要怎么修持?
第五地 难胜地
学佛的因缘确实很难得,佛教中有一句话:“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第六地 现前地
个人都有一分智慧的光明本性,只是常常被无明所遮蔽,而无法显现智慧的光芒。
第七地 远行地
要达到“远行地”菩萨的境界,必定要有成就方便的智慧,也要发大悲心才行。
第八地 不动地
从起点到目的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需要我们一步步地精进不懈,才能渐渐缩短距离以至究竟的佛地。
第九地 善慧地
不管学什么,我们都要从基础开始,然后再一层层地往上爬;若放弃基础,等于是悬空了,那就会很危险。
第十地 法云地
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