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为“死亡”而设计的建筑 [打印本頁]

作者: harry1211    時間: 2018-7-20 16:21
標題: 为“死亡”而设计的建筑


死亡一直是贯穿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人类文明中的各个领域都对死亡怀有着特殊情感,比如宗教、哲学、医学、艺术、文学、电影等等,并且由此产生了天堂与地狱、生死轮回、《人鬼情未了》等价值难以估量的教义与作品。
那么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是否可以从建筑的角度来审视和解读生死呢?本期我们将通过解读相关的建筑竞赛作品来了解如何通过建筑来诠释死亡这一永恒的主题。

为“死亡”而设计的建筑,该是怎样的?


Giuseppe Terragni但丁纪念堂

2016年由arch out loud发起了DEATH & CITY东京垂直墓地概念设计竞赛。这是一次探讨死亡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概念性竞赛。对于重视殡葬的日本人来说,选择墓地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日本人传统的生死观里面,人死就像樱花凋落一样灿烂,亡灵也会变成神灵。因而日本人并不十分忌讳墓地,即使是在高楼林立的东京街头,也有许多墓地隐藏其中。然而,在早已进入“老龄社会”的日本,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墓地不足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选择“纳骨堂”(骨灰存放处)。

东京Ruriden纳骨堂▼






为“死亡”而设计的建筑,该是怎样的?

在这个背景下,竞赛给定的墓地位置位于东京最繁华的地区——新宿区歌舞伎町的两栋大楼之间的狭小空地上。组织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竞赛来探索死亡与当下建筑学学科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创新的方法为公墓这一特殊类型的建筑创造新的体验,创建一个有效解决东京空间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定义两个不相似环境之间的关系——墓地和这座城市,来审视墓地和东京商业、流行文化认同之间的联系。

竞赛的一等奖由中国的设计团队(龚奎毓、曾吴静霆、马之若、何伟立)获得。他们用一个充满诗意和隐喻的设计理念——“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彻底遗忘”来弱化建筑本身的存在感,以“反永恒的永恒,无建筑的建筑”来诠释生命的有限及死亡的永恒。

为“死亡”而设计的建筑,该是怎样的?


东京垂直墓地概念设计

设计者认为墓地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因为死者需要一个存放尸骨的空间,而是因为生者需要一个纪念故人,需求心灵慰藉的空间。所以从本质上讲,墓地只是提供了一个寄托人们思念的媒介而已。因此墓地并不是因为它自身的建筑形态或者材料而获得的永恒性,而是由于人们持续的信仰,持续的精神寄托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永恒”。




作者将气球作为骨灰的容器,在垂直的空间内气球可以不断地上升与更替。通过放飞这些气球,来表现逝者被逐渐遗忘的过程,同时表达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并且在打破构筑物永恒性与冷漠感的同时,营造一个关于纪念与永恒的故事。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作者创造出一个能被整个城市感知的仪式。气球的不断上升与不断更替,隐喻着人世间的新生和死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便不断累积着岁月与生命、经历与故事,如同气球的不断上升,到最终逐渐走向消逝,并消失在历史中,这一过程就像气球的飘飞,虽被他人所目睹见证,却又终归尘土,消失殆尽。



通过对上面的竞赛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无限性,更加深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敬畏和感知。









2c77-hfnsvyz7085128 (1).jpg (86.48 KB, 下載次數: 63)

2c77-hfnsvyz7085128 (1).jpg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