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廢墟/都市、寧靜/喧囂-在一體兩面的世界裡.郊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煙 發表於 2016-12-19 14:45:1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雲煙 於 2016-12-19 14:50 編輯




蔡明亮導演的新片【郊遊】即日起在北師美術館放映展出,展出內容將不定期放映有從未露出的【郊遊】影片素材進行多媒體投射,將影像化為展覽的一部分,蔡明亮導演透過他敏銳的觀察與長期積累實務經驗中,再次再次的思考在地空間與電影場景的規畫設計,擁有美術館、劇場、電影等多方經驗連結使他在這次進入美術館【郊遊】不只是一部移駕到美術館的電影,而是透過他的雙手,透過他的巧思,企圖鼓動觀者更多感官覺知,引人更全然的、整體性的進入他影片中每一個「凝視」的歷程。




北師美術館《郊遊》展場;圖片提供/王進坤


與空間對話,用身體感受時空的演變,由觀者進入時空的環境來和自身應對
                                               (林曼麗序曲展)



首先就地域位置來看,蔡明亮所選擇播放【郊遊】的北師美術館(MoNTUE),地處交通發達的和平東路旁,並且緊鄰捷運高架橋,北師美術館(MoNTUE)於2011年在已創校一百多年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立,此校曾孕育多位台灣前輩畫家,像是陳澄波、廖繼春、李石樵…等,在台灣近代美術史上具有獨特意義。再者,林曼麗老師策畫領導的MoNTUE,館舍本體是由江之豪建築師設計,日本建築師豐田啟介(Keisuke Toyoda)進行室內裝修,建築物面向城市馬路的一側由大片玻璃窗構成,開放的建築語彙讓MoNTUE因此成為城市與校園之間的藝術觸媒。


也因為這樣「可親的」、「通透的」建築語彙,讓觀者當走往北師美術館參觀展覽時,便可從建築外部的人行道上即刻開始形成了與展品「相互觀看」的歷程、與「互為主體」的角色重構,很自然的,身體經驗會被通透的落地窗給相隔兩處的內部空間、內部展示物件或是在內部移動的人給吸引,第171期現代美術中(頁21),林曼麗老師曾提到:教育推廣活動是從建築本身就開始落實教育理念了,而北師美術館的建築語彙正如實體現這個「空間教育」的概念,MoNTUE除了空間的實驗之外,亦關心自身美術館在台灣藝術史的定位,由序曲展(2012.09.25 – 2013.01.13)揭開序幕的同時,啟動了一連串實驗性策展與多樣化的展演方式,試圖探討美術館未來的如何可能,像是此次蔡明亮的【郊遊】正是一開始就屬意為北師美術館而生的作品…。


【郊遊】是一部從開拍前就預計進入美術館首映的電影,它為了美術館而生,
也將在美術館內展露它的光華。透過展覽,一一剝示出這部電影所蘊含的電影
美學,將【郊遊】再創造成一件新的作品。                         蔡明亮
                                                   
當觀者沿著車水馬龍的和平東路走往【郊遊】,一牆之隔卻是寧靜悠閒的展覽空間,寬廣而通透的落地窗承受著天光,也與行道樹相映成趣,如此的空間特質令身在其中的觀者,不禁感受到此氛圍感知其實與【郊遊】的場景內涵相似也相映。導演首先刻意將影像與北師美術館的空間結合,善用館內的樓梯、電梯及空間窄縫中置入【郊遊】片中未採用的影像,同時也針對投影放映的布幕紙材等材料屬性作研究,有意圖的透過空間建構打造屬於每一個電影橋段與場景的閱讀方式,建立獨特的空間影像,且更具深度也更準確的剝示之,與現存空間貼合,拓展出另一種觀看視角,甚而誘引觀者完全進入影像之中。導演蔡明亮還搬來了大量枯枝重新將展場打造成如同「廢墟」般的空間,除了展出的影像外,透過枯枝向室外看去,可看到室內的枯枝與室外的路樹、捷運、城市市容融為一體,如此創新的感受建立在影像、時空、都市、廢墟、光影、氣味的多重疊合之下,原已遭到廢棄的枯枝粗木其實又織就出了另一種虛實交錯的空間意象,觀者的多重感官被大量枝幹包圍在其中,當身體存在其中,視覺想像加上枝幹獨特的氣味產生了好似身在叢林之中的錯覺,導演透過了這原始叢林,卻又正接近生命尾端的枯萎且寧靜的氛圍作為引領觀者進入畫面的獨特通道…。




北師美術館《郊遊》展場;圖片提供/王進坤


【郊遊】就如同一個結晶體,把結晶體裡面,一些本來未必看得到、隱含的東西
重新抽離、分解出來,在這過程裡面,又發展出新的藝術型態,最終以展覽的方
式呈現。……在他的電影裡面,不管是視覺、美學,或者背後更深層的內涵,都
很適合在美術館這個場域再創造,釋放出他作品裡獨特的藝術能量。   林曼麗


走入電影場景之中,其所拍攝的高架橋場景位在新北市目前重度開發的重劃區(新莊副都心),「凝視」鏡頭忠實呈現此地段因建商的積極開發而產生的新建/荒廢 的差異,以及車水馬龍與旁邊荒地雜草叢生比人高的現況。有趣的是,電影在這兩個對比中塑造或說呈現出一個異質於都市及廢地的神祕地帶,異質於都市中被人為 精密計算劃分的各個生活區域,也異質於被人遺忘或忽視、置之不理的廢地/廢墟,在廢地空間中的主角乃是那被因無用而被漠視遭棄的物件、動物、植物,主要 「被人使用」的都市與「不被使用」的廢地並置,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各自有其獨特的空間感與時間感。
對此,導演 敏銳地將此相互異質共存的神祕空間在電影裡再造,建構一個過渡通道而非空間,不劃分這兩者彼此交疊又曖昧不明風景的,創造一個新的「凝視」意念去反映 (reflection),並試圖擴張這介於兩個世界之間的「過渡介質」,藉由幾位演員的目光、攝影機的鏡頭,攝錄這兩個空間地帶游走的人、生存的動物、 植物及被靜置的物件,走動的狗,風吹群車經過而擺盪的叢生雜草…觀者彷彿身處其中,異質性的過渡介質便在觀者的身體感受中反映且再現了那道神秘的通道,李 康生在片中走過無人、不被使用、不再有利用價值的廢荒地,卻一腳踏入豪華裝修的室內,是為了等待被人使用,為了烘托人對理想生活的幻影、被期待被憧憬的生 活空間,並且在「純白無瑕」的床上睡了一覺,兩個世界分裂竟又交融並置,神秘的通道,只能會意卻難以言說的,多麼像是現今台灣各處生活環境、社會的縮影, 強烈又寫實的,要我們睜大眼睛,放大感官,凝 視 !

當我們能學習看月亮,便能享受時間時的愉悅,「凝視」其實是透過放 慢速度的過程中學習觀看,這觀看彷彿「視野的擴張」,於是無法忽視的須回觀自己身上的時間掠影:彷彿只是單純的看著一人吃著雞腿便當、蹲在堤岸邊看著海, 從天亮到天黑,在他身上的風吹雨淋是時間的具像化,彷彿只是都市常見的風景、容易被忽略的人文風景:穿著廉價的黃色雨衣的人在人車喧囂的兩線車道中的分隔 島上舉著廣告牌,當以為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被侷起成為電影,此時在美術館它因此有了另一個轉換,另一種身分,以藝術之名使這些未被期待、未被重視的生 命風景有了新的機會被凝視、被欣賞、被閱讀、被細細品嘗,觀者越發能從中見到諸多被庸庸碌碌的生活忽略的細節。投入「凝視」,身體逐漸與影像中的對方合而 為一,長期被城市中的噪音喧囂充斥所致的無感、僵化、麻痺,則能隨之一點一滴的軟化,此時,若你所著迷的不再是追趕這個故事,不只是帶著既有的成見框架閱 讀片中的角色、階層、地位,開始對這一景一物,甚或對這穿著廉價黃色雨衣的小人物有感,一沙一世界,此時你的「凝視」將帶來更為開放性的風景,像是蔡明亮 導演的「凝視」催化了觀者更多可能對在地環境的認識,像是諸多對於城市建設的反省可能,如政府將許多公部門轉移至郊區(如新莊聯合辦公大樓),目的是希望 能帶動郊區開發及紓解市中心的人潮,但只以開發為導向的偏頗政策,並不會創造出全然優質的空間環境,不夠全面的規劃及無法確切落實的態度,甚或造成建商獵 地開發各自為政的現況…,生活空間遭到無整體性規劃、無美感的剝奪,矛盾而偏斜的市容規劃,這些都直接又是間接的造成了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的無感與麻木不仁…。

過去到現在每個抗爭都是充滿血淚的,是用肉體跟精神去與政府強烈碰撞,但在蔡明亮的電影裡,他用另一種方式讓你感受到一種無聲卻無 比強大的能量,他不挑逗你的精神感官,而是試圖在你腦海中,精神意識裡,種下一顆種子,重新思考這一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因為「慢」而驚覺「快」,「無 聲」與「喧囂」,「內斂」與「浮誇衝動」…是否能從「空間的更迭」省察「時間」,是否能從「凝視」中覺知「自身感受」…,導演蔡明亮的鏡頭好似在問觀者能 否從「凝視」中察覺每天生活其中環境的樣貌?能否從「凝視」中產生對這環境的感受?有了感受,我們才能更進一步發現問題而選擇調整與改變…。對生活汲汲營 營的我們是否足夠認識生活在周遭的人們?從「凝視」中反思如華美的都市般「可利用」、「值得被使用」與「不值得被使用」、「已不被使用」的廢地似並置於我 們生活環境進而浸染我們的認知思考與行事態度,例如:是否已慣於使用各種不同的階級標籤了那些值得我們尊敬的對方,又或者我們慣於標籤何為值得我們認識的 人呢?…影像如同一面鏡子,在流逝的影像裡我們重新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框架、看到自己的限制、看到自己的困難進而理解面對的勇氣,在鏡中學習欣賞 時間,學習閱讀脈絡中更迭的人事物,學習再次理解關於「存在」(Being)一事。

最後,在結束觀看後離開展覽空間時, 需要每一位觀者儀式性的從【郊遊】中走出母體般安穩的叢林,緩緩地過渡到美術館半通透的空間走道,重返車水馬龍的都市街道,也許蔡導亦意圖將這神秘的過渡 地帶架構在來訪的每一位觀者身上,一旦進入展間就無法不脫離的必須經驗,北師美術館現有的白色空間、外在都市街區以及【郊遊】裡頭都市內的神祕通道等三種 層次空間,觀者在此三者間游走,其目光既在電影中所見都市與廢墟的對話、矛盾拉扯及並置融合,同時亦身處在白盒子、都市、電影內場景裡遊蕩,自身現實的存 在當下正是「郊遊」,供奉作品的藝術殿堂、虛實交錯的都市街景、再造卻又真實的電影場面,虛實交錯,蔡明亮導想呈現的氛圍就是如此之異於現實,卻又無比真 實的告訴你這就是「現實」。何謂真實?何謂虛假?如何區辨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唯一途徑,事關生存的,能否有能力感受之並涵容生命裡虛實變異的動態消長,實為 「現實」。

一體兩面的世界:廢墟/都市、靜寧/喧囂,蔡明亮導演如游走在這世界中的邊緣,以【郊遊】之姿,凝視這世界所有,勢必還有更多的、未發掘的內涵只有待觀者自己親身走入體感了。


撰文:陳奕宇/藝術療癒工作者,王進坤/建築、物業雙修小編
攝影:王進坤
編輯:何凭融(何熊貝)

欣傳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6 07:13 , Processed in 0.102125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