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建築師] 吉野 繁

[複製鏈接]
姽婳凝思淡清颜 發表於 2016-12-23 11: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ca91db.jpg

2001年完工位在東京台場的「日本科學未來館」,是一個展示未來可能的展覽館,不論大人或小朋友皆能悠遊在空間中,親身體驗瞭解最新科技的發展。2012年完工的「澀谷Hikarie」則是整合文化設施、商場百貨、辦公空間等不同使用行為,並在不同樓層中巧妙的與東京不同地鐵線交連串接,讓不同地區來往的人能在此交會停留,成為生活文化與娛樂、辦公並存的新建築空間。同樣於2012年完工啟用的「東京晴空塔」,則除了整合不同使用行為及需求之外,還扮演振興在地經濟、社區營造,試圖將西部的繁榮景象延伸至東部,成為訪日觀光客必到的景點,成為東京都區新一代地標建築。而這些重要的建築作品,皆是出自吉野 繁建築師之手。

吉野 繁建築師1986年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學碩士後,同年投身於日建設計展開建築生涯,至今已有三十年之久,從設計師開始一路爬到現今擔任日建設計的設計擔當、董事。他曾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是受到電影《星際大戰》(1977)及高層建築「新宿住友大廈」(1974)的影響,讓他決定學習建築。此次欣建築就以此為破題,在本篇專訪文中,請吉野建築師談其建築理念,以及工作過程中,所面臨到的各種挑戰。專訪下篇(串聯人與人、與建築、與都市的各種可能)則將聚焦於「東京晴空塔」、「澀谷Hikarie」設計時所面臨的考驗。

採訪日期:2016年11月18日
受 訪  者:吉野 繁/日建設計資深設計董事、日本一級建築師
翻      譯:許 郁嫺/日建設計建築師
採      訪:王 進坤
攝      影:盧 育君

──────以下為專訪內文

王進坤:吉野先生決定當建築師的起源是什麼?而建築的魅力又在哪裡呢?

吉野 繁:小時候就對「美」的事物感到興趣,美術、繪畫是用眼睛看,音樂則是用耳朵聽,但建築是將所有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不只是平面或立體的,是容納各種物品的量體,在建築裡你可以用眼睛看、用手去摸、鼻子聞,是用全身去感受的。能將這些不同的美學整合再一起,來打造新的量體空間,是我決定當建築師的原因。

王進坤:是什麼緣由選擇日建設計?還有考慮其他的建築師事務所嗎?

吉野 繁:學生時代在許多事務所打工過,除日建設計還曾在丹下健三、楨文彥等知名建築師的事務所打工過,而在這些打工經驗中,日建設計是最有趣的。當時日建設計正在進行東京巨蛋的計畫,我的工作就是製作東京巨蛋的模型,非常的有意思。另外,在知名建築師的事務所中,員工是必須依著建築師的想法去做設計的,但在日建設計,團隊為了設計案會蒐集各種不同的資料,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跟意見,互相討論,而我非常嚮往這種自由表達意見的工作模式,因此決定加入日建設計工作。

王進坤:1900年成立的日建設計,至今已一百一十餘年,其組織架構是如何,彼此之間是怎麼合作的呢?

吉野 繁:從這張日建設計集團組織表來看,這些分公司在我三十年前剛進公司時,都還是隸屬於同一間公司之下的,只是分屬不同部門。這些部門除做公司接的案子之外,會外接其他的設計案,到後來部門發展越來越好、越大,公司因此決定讓這些部門獨立成立公司,可以自由地接非總公司的案子,各自開發新業務。不過當總公司接到一個具規模的委託案時,會優先詢問旗下的公司是否要參與,或當遇到如結構設計的問題時,會主動諮詢旗下相關公司或部門來獲得資訊,希望能盡量合作,但不行也沒有關係。

其中,北海道日建設計這間分公司,是因為北海道的氣候環境特殊,會有高緯度的建築設計計畫,這一類的特殊專業技術,因此特別成立的。而綜合研究所這間公司,是專門做學術研究不做設計的,綜研所會自己企劃建築研究或接受日建或其他公司的委託,進行特定項目研究,是類同於學校研究單位的。而這些分公司的資料是彼此共享,能互相取得。比如想瞭解一天溫度變化跟建築物的關係,就可以去綜合研究所查詢資料。因此在不同的案子裡面,會跟不同的人合作。

28edfaa.jpg

王進坤:吉野先生1986年加入日建設計,到今天有30年之久,能談談這30年之間的變化嗎?

吉野 繁:日建設計是屬於組織型的事務所,因此各種類型、尺度的案子都接。不只是我所有剛加入的同仁在前十年,都屬於修行的時期,是從零開始不斷的摸索學習。這段期間我參與許多不同類型、尺度的建案,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競圖,從中累積經驗。而在第二個十年中,我開始擔任主管,能以自己的想法主導設計,操作比較小型的辦公空間或中型尺度的建築案,「日本科學未來館」就是我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到第三個十年,除能實際發揮自己的想法主導設計外,也能自己挑選項目來操作,比如東京晴空塔、澀谷hikarie等地標性建築作品,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回頭看這段工作歷程,在前面的20年雖然參與很多競圖,但一半以上的項目都沒有被蓋出來,對日建設計來說,我並沒有創造很好的業績。但自第21年開始,設計了東京晴空塔、澀谷hikarie等作品,為公司帶來許多業務,若將30年總和平均起來,應該沒有讓公司虧損太多,呵呵。

王進坤:在早稻田念書以及30年來在日建設計的工作上,有什麼是影響你往後工作的事情,而您的設計理念又是什麼呢?

吉野 繁:早稻田是一個學風自由的學校,有很多不同特色的人聚在一起。在建築系裡面,你要不要來上課,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唯一不能隨意而必須遵守的,是交圖模的收圖日,為了要在期限內完成,我在電車或任何地方,腦中都在構想設計。這對我進入日建設計,開始工作後幫助很大,因為無論面對怎樣的業主,都會有契約期限必須遵守,而我從大學時期就已養成這個習慣。除此之外,早稻田大學建築系總共有兩百多位學生,每次評圖就是展出兩百多件作品,每個學生都會挖空心思、絞盡腦汁來讓自己的作品能一眼就被看到,比如有女同學會用餅乾來做模型,或其他各種花招,我當學生時也是這樣,而這個訓練對我參與競圖及各種類型設計的幫助很大,因為我們就是必須做出讓客戶眼睛一亮的作品。尤其在日建設計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客戶以及需求,這個訓練讓我有能力去瞭解並解決他們的需求,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建築的壽命往往比設計者還長,但設計者為設計建築絞盡腦汁的時間,相對於建築將來的存在時間卻是微乎其微的短。因此身為建築師,更應該珍惜設計的時光,不斷的發想各種可能!同時,我認為建築是業主+設計者+施工者,三方共同協調下才能創造的作品,因此設計者本身需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協調能力,並不斷的提升自我目標,和充滿挑戰性的世界並肩前進。

35b013e.jpg

王進坤:您怎麼看待大型建築師事務所及個人事務所的差別呢?

吉野 繁:個人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風格會比較獨特,而在日建設計這種屬於組織型的事務所,如我這樣的設計董事約幾位,往下會有三十個以上不同設計部門的部長及設計師們,而這些部門也有各自的風格;另外還有都市規劃、開發企劃、結構技術、設備機電、監造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因此,組織型與個人事務所的最大差別,我想是在於大型組織型事務所會以客戶的需求為第一優先,在仔細聆聽客戶的想法,瞭解之後再進行溝通來達到兩方都滿意的結果。當業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也會去理解他們的想法,並且思考可能的解決方式,因此是以客戶第一,公司考量為第二,同時善用集團內的各專業部門的協助,來做建築的整體規劃,我想這是最大差異的地方。

王進坤:不知您對台灣的建築樣貌,及台灣的建築師有何看法嗎?

吉野 繁:加上這次我一共來台灣三次,但日建設計過去在台灣有過數件作品。台灣的建築品質,以亞洲來看程度是很高的。這次來台灣是住在台北的民生社區附近,因此看了許多較老的房子,非常的有味道。台灣的建築師中,我知道李祖原這位前輩建築師,他的作品非常有力量。但在年輕建築師這一塊跟日本相比,似乎被報導介紹的不多,因此就不大認識了。我個人認為台灣的媒體,應該多報導年輕建築師的作品,因為在日本的媒體是很努力地,在幫年輕建築師曝光,而且也很少舉辦國際競圖,大多是以國內競圖的方式,讓日本建築師能多些機會。除此之外,媒體也常在報導國際建築師的同時,會夾帶介紹國內建築師、或國內的建築作品,讓日本大眾及世界能藉此認識日本的建築師,以及優秀的日本作品,我覺得台灣也應該這樣來操作。

王進坤:在日建設計工作三十年,曾經有倦勤過嗎?又是什麼讓你能繼續下去?

吉野 繁:在第一個十年也就是修行期時,我曾經因為與某位上司的相處,比較多摩擦,而有倦勤的想法,還好的是日建設計內部有一個管理部門,當你對工作環境不適應或有其他的煩惱時,可以主動跟這個部門反應,部門會針對你的煩惱,做出相對應的處理來解決問題,我當時也是跟這個部門反應過並得到協助。

王進坤:若是年輕人為工作感到苦悶有壓力,您會給予他怎樣的意見呢?

吉野 繁:因為我非常的喜歡音樂,尤其是搖滾樂,當我在工作上面對到比較苦悶的事情時,我就會聽音樂或彈一下吉他,把壓力抒發在音樂上面,所以我推薦以音樂舒壓,哈哈。其實,舉這個例子想講的是,每個建築從業者應該要在專業之外,找到自己的興趣,能將自己的鬱悶或壓力藉由興趣來抒發調適,同時也能讓自我提升。
王進坤:晴空塔是一棟高達634米的高樓,能談談其結構的特性?以及當初是怎麼發想而來的?

吉野 繁:晴空塔是一座一比九的瘦長建物,因此當遇到地震或強風時,必然會不斷地搖晃,為了解決這個搖晃的問題,在晴空塔的頂端,設計製作一個很重的裝置,這是因為物體在搖晃時,上方有重物能減緩搖晃的幅度,即為「重錘」原理的減振裝置。但因為裝置很重,因此必須要思考支撐它的方式,因此用鋼筋混凝土澆灌出一根「心柱」作為主支撐,當地震來臨時心柱搖晃約十三秒會一次,而鐵構的桁架則是約十秒搖晃一次,為了解決兩個搖晃幅度不同的問題,因此脫開了約五十公分。日本傳統建築中有五重塔的建築型式,就已經有心柱的做法了。日本在建築結構上,對地震防治上非常嚴格,在與公司構造專門的同仁討論時,他們很想用這個方式來嘗試,我也覺得可行,就同意採取這個方式。

至於晴空塔的發想,初期我們得到了雕刻家澄川喜一的建議,他以雕刻家的視點給予我們許多見解,例如:他認為當我們創造出如同東京晴空塔,這個充滿象徵的結構體時,必須保有一個重要的意念--那就是共同美化周邊環境、街區整體的重要性。並提醒我們善用設計的力量、表現出充滿日本的技術?智慧和美感的藝術品;因此就連夜晚,我們也設計了彷彿穿越雲端的照明計畫;我想這些意見時確實讓我感受到相當大的鼓舞,提醒我莫忘建築之於環境的初衷,以及這個高塔必須身兼佇立在城市中的美學責任和義務。

ae1840b.jpg

王進坤:另外一件同期完工的澀谷hikarie,也是從人的尺度到跟都市、環境關係,您當時是怎麼去思考的?

吉野 繁:澀谷hikarie是位在澀谷中心的大樓,澀谷如其名就是一個下凹的谷地,內有各種不同的文化跟環境混合在一起,因為這種多樣性又讓更多的人被吸引過來。澀谷hikarie與晴空塔相似同樣是瘦長的基地,與業主在討論設計時,最苦惱的就是要如何讓這棟大樓,能串聯不同方向、區域來往的人,並讓這些人願意進入這棟大樓裡,因此我們設計很多橋樑,從水平到垂直等去做串聯。並在澀谷hikarie中做了很多不同樣貌的半公共開放空間,讓人跟人、人跟城市發生關聯,日本人很願意接受這樣的串連方式,因此日本政府鼓勵在建築設計中,採用橋樑來串聯空間,而因為串連所產生的半公共開放空間,能讓建築的容積能獲得較多的獎勵。

王進坤:如前所述政府對大尺度的開發會有獎勵,政府跟業主之間的關係是怎樣?又會提供怎樣的協助呢?

吉野 繁:我以澀谷為例來說明,澀谷車站是一座非常老舊的建築,政府也希望能更新改善,但沒有經費進行,因此政府劃定一個特定區域,只要在這區域裡面的建築要進行更新或建築案,若願意做開放的公共空間釋出給大眾,政府就願意給予多一些的獎勵。澀谷hikarie就是位於這個特定區域,我們因而做了許多開放或半開放的空間,例如在澀谷hikarie與澀谷車站間的建構聯通的空橋,在八樓到十一樓間設計成Sky Lobby,和設置一個能容納兩千人的大劇場。

王進坤:特別計畫區的由來?以及澀谷這個大型改造計畫,是怎麼被啟動的?

吉野 繁:這個可以回推到日本政治人物小泉純一郎先生,他擔任總理時希望日本未來能夠更自由貿易開放,吸引更多人來日本觀光,因此在任內提出特別計畫區方案。此方案是指若開發計畫位在特別計畫區內,並具有好的理想提案,通過專門的審查後,可不受部分日本建築基本法的限制,有轉圜的空間,這是因為小泉認為建築設計會受到建築基本法太多限制。澀谷不論是中心車站或是周邊地區的建築物皆很老舊,因此當時政府跟當地相關人士,提出將澀谷納入為特別計畫區。

6085b68.jpg

王進坤:日本的民間大眾,對財團及政府推動如晴空塔、澀谷車站開發這類都市大規模的更新案時,是持怎樣的態度?而民眾的支持或反對,對於推動開發會有怎樣的影響?

吉野 繁:在日本若是大型開發案進行前,必然會召開居民說明會,例如skytree在前期舉辦過六次說明會,hikarie則是兩次。而參加居民的選定,以建物高度乘二的半徑範圍內的居民皆須邀請,此兩案的參加者都相當踴躍,幾乎每次都有上百居民出席。通常持贊成或反對意見的皆會有,但此兩案皆以贊成意見者居多,原因在於skytree會成為重要地標、澀谷hikarie 則可確保上下和各方連接的動線設計。反對理由則如:晴空塔的電磁波問題。澀谷hikarie則是因風壓造成的噪音疑慮。因此與其說是反對意見,應該是說居民產生的擔憂,為此,設計方也需彙整資料進行詳細說明。

居民公聽會通常在和政府申請執照前一個月以前須先舉辦。此兩案的贊成意見較多,約兩次左右就取得居民同意了。通常針對反對意見,次回開會時需進行說明。若有反對聲浪就必須不斷開公聽會,支持者多則建造時就可減少處理居民投訴等事項,會較為順利。其實此兩案原屬民間項目,但仍針對居民意見詳盡聽取和釋疑。而此兩案支持較多的原因,另還有和區公單位的合作。例如晴空塔和墨田區、澀谷hikatie和澀谷區。

日本的大型項目在運作時通常和區公單位組成,若有區公單位介入通常也會較易取得居民信任和同意。原因在於,官方會監督開發方、設計者和居民進行事前協議。並適當給予開發方、設計方建議和支援。這也是此兩案順利的原因之一。此兩案在完成後,首先對居民反饋叨擾和感謝之意,例如優先讓附近居民參觀建物內、招待附近國小學生、年長者先登上晴空塔展望台等。以示對居民的感謝之心。

d8e48ce.jpg

黃珮筠:不知吉野先生對未來住宅設計,有怎樣的看法?

吉野 繁:我是日本琦玉縣出生在東京長大,因此我瞭解的也是在這個範圍內的。日本目前正面臨少子化的現象,以及郊區人口慢慢往都市中心居住,因為大家都想居住在方便的地方,所以市中心的建築會越來越高,推測這個趨勢不會改變,未來都市的房子會越來越高。

王進坤:當家庭人數越來越少,坪數的部分會有變化嗎?

吉野 繁:日本的坪數相對國外,本就是比較小的,通常一個家庭約18至20坪即可居住,但現在因為都市人口集中,土地越來越昂貴,因此坪數是有縮小的趨勢。

黃珮筠:台灣除面臨少子化,還有人口老化的問題,那設計單位如何因應這個問題做出回應呢?

吉野 繁:的確日本的人口老化是個很大的問題,在日本超過七十歲的老人開車是受到嚴格的限制,因此必須要居住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與台灣最大的差別在於日本人,在民族性上就不喜歡造成別人的困擾,因此老人不排斥居住在養老院,加上日本大部分的養老機構非常完善,裡面有醫院等相關照養人員及設施,所以日本的養老院大量增加。所以日本一般的居住空間內,還沒有特別為老人居住思考相關的設計方式。


【講座及報名資訊】

ff074cd.jpg


faacbbf.jpg




講      題:東京晴空塔設計解密-吉野繁建築師首度訪台講座
主 講  人:吉野 繁/日建設計資深設計董事、日本一級建築師
與 談  人:楊逸詠/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主 持  人: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建築改革社社長
日      期:2017年2月11日
時      間:14:00-17:00(13:30開始報到入場)
地      點: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
地      址:330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188號
報名網址:http://bit.ly/2hUJY7T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17 06:43 , Processed in 0.100065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