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学习随笔》之‘雅根’

[複製鏈接]
wairoa 發表於 2017-4-20 08:2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53731kmyxm9mejxxibkqm.jpg

                 学习佛法,不是为了增长见闻,或是谈话资柄,而是为了净化业识,解脱生死,回显本风光的事;可这不是简单的事,也不是清闲的过程,而是一个须长期努力学习并修行的其过程更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层面
                 要学习,就得多读经论,多看祖师心得箴言,多向善知识请益,清闲懒散是要不得的。有了学习的基础,就得要修行,修行当然开实践,实践不离思想、语言、行动的能所施为,而能所施为种种做作的偏向性,正是无量杂染习气演绎的果迹。所以,要认识清楚自己,要彻底改造自己,净化自己,超越自己,只有在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在应事接物的过程中,以闻思建立的正知见,观照内心思想的偏向性,从而自我调化、转换,甚至超越,所谓“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在现实生活的层面它没有预设的氛围,没有三宝敬田的庄严,没有经意的顺情安排,没有遮掩的残酷,没有纯洁的人际圈子,没有不劳而获的待遇,没有牢牢不变客观事物的等待;有的是激发正负面情绪现行的机遇,或惨淡悲田可悯,或是非利害的冲动,或患得患失的跌宕心态,或沮丧於不合时宜的主观情见,或刻意的逆情侮辱等等;当然亦不乏丰富多彩的所谓正面人生。所以,如果修行离开现实生活的动态层面,而置身於预设的静态环境中,藏睛闭目,陶醉於抽象概念的冥想,纵有所得,也只是零星片段,很难抵受实际的考验的
                 苍雪禅师说:「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这样的证量,这样的意境,作为学佛人,怎不向往?但想想,长城非一日可建造,禅师也是走过不清闲的过程的。
                 若果修行希图清闲而忽略现实生活层面的话,不说对社会没有贡献,就是个人生活也成问题,照顾家中老少更无从说起。肚子饿着,向往静对炉香,无事可思量的闲逸情怀恐怕是向往不起,闲逸不起的。况终日凝然万虑亡的境界非一日可蹴就,更非离开现实生活层面所可达到的。不见善财五十三参中,泰半善知识皆不离现实生活层面而行菩萨道,修菩萨行,以至庄严佛净土也不失现实生活层面为资粮要知离开现实生活层面,六度无所施为,四心无所挥发心垢无所剥落,业识无所涤荡,解脱无所凭藉,回显本地风光自然也无法着迹。为什麽呢?因为现实生活层面为三世诸佛、十方开士、无边善知识,一切戒定慧、恒沙功德的胎孕处;若现实生活层面的锻炼销融,则成佛作祖都成空谈。不见《行愿品中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从笔记中找出这样一段故事:满清时代的扬州是盐商荟萃之地,盐商最有钱,也最喜欢招待名流学者,附庸风雅。有一次,在某盐商的花园里雅集,名士们酒酣耳热,自鸣高雅,大有瞧不起那个东道主人盐商的意思,盐商就去拿了一大锭银子向桌子中间一放,指着问那些自鸣高雅的名士们说:「这叫做什麽?」银子这东西名士们是看见过的,可是盐商那样一问,倒给楞住了,大家弄得目定口呆,回答不出。那个盐商微笑着说:「这叫做“雅根”!」名士们经盐商一指点,恍然大悟,也就踉跄而散。
                 这篇文章以如上的故事作为落幕,似乎不太洽当,但想想也有相似之处,不妨玩味玩味!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3-29 15:48 , Processed in 0.084635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