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香》之(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iroa 發表於 2017-8-1 09:15:4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airoa 於 2017-8-1 09:19 編輯


【十三】往生者俱是凡夫众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解:又舍利弗呀!凡是生到极乐国土的众生,一一皆入不退转位;其中还有很多已达至一生补处的高位,其数量之多也非算法之数可以表达之,只能以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大数目姑且说说而已。

○释名、句:

·“阿鞞跋致”为梵文avaivartika或avinivartaniya的略音译,亦有译作“阿惟越致”,其义为“不退转、不退堕、不退住、必至……”等等;稍举四例,即可明其大意:

.如一生极乐国土,如非本愿要回转秽土的话,即“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不复退转于五浊恶世了。

.如极乐国土中,水、鸟、园林、微风、罗网、楼阁……,皆出微妙音,闻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念念不退于萨婆若海;不会安住现法而不复思进了。

.如常以清旦,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又不离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无堕于化城之虞。

.一生极乐国土,寿与佛齐,褔德智慧只增不退,必至一生圆满成办;不似娑婆寿不过百,再来时,也得从头起学,流转漩澓,唏嘘不已!

·“一生补处”者,一转生即补前佛处而成佛的意思,为菩萨的最高位,名“等觉菩萨”,又名“补处菩萨”;如世尊缘尽法灭,即有弥勒菩萨补佛位而成佛,故弥勒菩萨又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亦如他日弥陀去位,观音补其位一样。

△释疑:

(一)问:『《要解》云:「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花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请问此土往生者,究属那一不退呢?』

答:「属第三位不退!」

(二)问:『经文明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何解只答第三位不退呢?』

答:『据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由是证知,往生者俱是凡夫众生,既非已破见思二惑的行不退果人,亦非八地或以上的念不退菩萨,而是只进不退的正定聚,这就是“阿鞞跋致”在这里的真正意思;既然只进不退,故在这里修学的人民,多能达至一生补处之高位;此亦是往生净土的最要义!再者,文中所标“阿鞞跋致”与“一生补处”二词乃就新旧二众人民而言。

◇问答:

.鸿之影:老师,我明白本师释迦牟尼于五浊恶世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老师把这甜密的果实一点没有保留地授给我们吃,我等欣然品尝,感恩非常!

答:据《法华经·化城品》中所述在大通智胜佛座下有十六王子,随佛出家,亦各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其中第十六沙弥即本师,故说本师释迦牟尼于五浊恶世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话,那也是释尊示人尊重此法门而已!

.落花依秋:老师,不知为什么,我晚上一直不敢独自在一个房间休息,总有一种恐惧感。不是有一句古话叫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吗?我从来没做过什么恶事,自认为心底比较善良,可是为什么害怕呢?

答:谢谢您的发问,所问的这种心态,应该是平常的事,我想很多人也有,原因应该不出远近因吧!远因即宿世遗留之因,此因我们自我审查从小到现在,也感觉不到什么原因做成;近因即此生从小到大,期间有做成的原因,这原因也相当复杂,譬如家庭原因或产后原因或见到或遭遇到暴力的惊吓等等不一,留下深刻的烙印,这烙印就是佛法所谓的“种子”。由于留印时心态极度深刻,故所留的种子的现行势力就相应强悍(现行的意思为“从潜存的状态现起明显的干扰行动”),每于孤单时,纵在白日,也会不期然现起惶恐感;若此生不找出源头对治,此种子仍会随伏,随生命形态的流转而现行于他世。若是认识到是近因的话,只须找到原因,自己细心地抽丝剥茧,把种种因素瓦解,则此心态自愈。若是宿因的话,我们没有宿命通,也不须要找所谓有神通的人帮忙,只须调整心态跪对佛前作如后思念:「我是业障凡夫,累生已来,谁没有憾事,我当亦不例外,所作恶事,不管负众生生命,或无知烧山林火,或破坏众生家庭等等,我今一切皆诚心忏悔,唯每日念佛五百句回向给宿负的众生,望其冤消恨解,业渺智开,承佛号功德威神力,报尽往生净土,花开悟无生。」然后接念佛号,如是日日行之,三七日后,自会感到恐惧渐少的。若家中无佛像也无妨,只须跪拜,作意如对佛前即可;若或如先前所说的原因留痕所致,似忏悔内容不太符合,这亦无妨,因为若能如是天天念佛忏悔,则这念佛的种子如培植植物一样,天天施肥,必日见茁壮,它的现行势力渐渐强悍,终至盖过余负面种子的现行力,则心境自入清明,更有佛的眷属护法护佑,何惧呢?不妨试试,既不耗费,又可消业,何乐不为!由于知见甚浅,所说只供参考,不对之处,望叩高明,阿弥陀佛!

.落花依秋:谢谢老师,我会照办的。另有一事想问老师,我常听人说,如果能经常默念佛号,可以消除业障,有时晚上躺倒床上或者是在做噩梦的情况下,我会默念佛号,这样做可以吗?

答:是的!常念佛号,可以消业障,一点不假,经云一句佛号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希望您能持之以恒。您能于无量法门之中,独沾上念佛法门,可想亦宿有大善根,否则不会选此三岁孩童也能念的无上法门,不负此生此遇啊!另外,躺在床上默念是可以的,久久恒持,念佛种子强悍,梦中纵现恐怖亦会不觉地自念化退的。

.思归子:老师,经文中的“阿鞞跋致”,有作七地以上菩萨解,是否如此呢?

答:此中“阿鞞跋致”不作七地以上菩萨解,只作为一切众生生到极乐,烦恼不生,居住环境的六境都一一使六根清净,复有诸上善人扶助,更可聆听十万亿佛的教导,故众生生者皆只进不退,故名阿鞞跋致,非什么七地或登地菩萨;善导大师四帖疏讲得清清楚楚,九品往生众生皆是凡夫。

.思归子:老师,据《弥陀要解》云:「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又依经文(夏莲居会集本):「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又《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本:「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依上经文来讲, 往生九品者皆是住不退转,享阿惟越致菩萨之果,这皆是佛之本愿力加持故。
另外,据如上经文可知,善导大师四帖疏讲九品往生众生皆凡夫,应是指九品往生者未往生前都是凡夫众生,非为圣者。
不知如上所列,学生有否误解?

答:1-《阿弥陀经》明文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非说阿鞞跋致菩萨)」。若都是七地以上菩萨,何解回小向大的圣人仍处过度性的“声闻”位?如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众生一生净土,即入阿鞞跋致菩萨位,试看《观经》九品中之下品下生:「……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辈下生。」净宗高标带业往生,才有九品之别,若都入阿鞞跋致菩萨位,则除上上品生之外,余八品如何融通?纵是上上品往生,往生后仍不离凡夫位,唯闻妙法后,始悟无生法忍证圣位,如《观经》云:「……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

2-“阿鞞跋致”梵文字义为不退转,不退堕之意,非就是菩萨阶位;如果作菩萨阶位,那就是另一梵字avaivartika-bhumi,音译作“阿鞞跋致步弥”意思是“不退地、不退转地、不退位”,试观三经无一“不退转”或“阿鞞跋致”或“阿惟越致”后有加添“位”或“地”或“菩萨”等字。若有的话,则可与您所引的《要解》中所说相符。试看玄奘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所说:「又舍利子!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必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常游诸佛清净国土,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法乐常无退转,无量行愿念念增进……」。这异译本的经文就很清晰了,其中“阿鞞跋致”的真正意思就是“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法乐常无退转、无量行愿念念增进”等,故如本愿中所说“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再加上弥陀本愿威神摄持,往生者智慧神通超胜三不退位菩萨,故蕅益大师云:「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蕅益大师这一段补释,清楚说明往生众生一一皆是凡夫,虽是凡夫,其智慧功德力用超胜寻常三不退位菩萨,故说:「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一生补处者?」由是可证知前后祖师所言无有相违!

夏居士会集本虽殊胜,唯“阿惟越致菩萨”中之“菩萨”二字不见所据于各会集经本中,想亦是因循惯性使然;康僧铠译本作“住不退转”,就无此错谬。

为使您更清晰了然九品往生皆是凡夫,特于《观无量寿佛经》中九品往生众生的经文列示如下:

.上品上生:……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经文明显指出“闻妙法已,始悟无生法忍”,亦即位至八地!

.上品中生:……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要经一小劫才得“无生忍”!

.上品下生:……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经三小劫,才登初地!【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中品上生:……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证阿罗汉!

.中品中生:……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经半劫始证阿罗汉!

.中品下生:……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过一小劫始成阿罗汉!【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下品上生:……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经十小劫始入初地!

.下品中生:……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即发无上道心,无任何证量!

.下品下生:……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十二大劫后始发菩提之心!【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从上九品位的经文中,清楚告诉我们“众生生者”不是七或八地的法身大士,而是凡夫众生。虽是凡夫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向始终不退转,纵是下品中生或下品下生的众生也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所以善导大师於《观经四帖疏》中判定九品往生俱是凡夫,盖经文白纸黑字明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5 06:33 , Processed in 0.079151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