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妍丽遒劲”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行书欣赏

[複製鏈接]
harry1211 發表於 2017-8-4 17:0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这件《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全卷近4700字,无一笔懈怠,其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神彩飘逸。书写此卷时,书家年已五十有二,已到知命之年,加之其虔心向善,此书诚是一件传世精品之作。这卷纸本墨迹,纵29.7厘米,横457厘米。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生于1254年九月十日(10月20日),死于1322年六月十六日(7月30日)。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 (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被称为是王羲之二代。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这是董其昌的评价。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为官,故对其书法极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他的书法与艺术无关。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著名书画家,在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

db98c1a27417ed1a.jpg

d059bdd6e6c33161.jpg

d8f5162845103fe0.jpg

c1052ba7e863d439.jpg

be96a872ce55a34f.jpg

bc1518dc6de59992.jpg

a28c8ea894570695.jpg

a7eb5ce70cfeadf0.jpg

337116bd8cba9e4c.jpg

84879c9c3e675c98.jpg

73226a1dd6b7e2c5.jpg

6931a5b706202f9d.jpg

5926ba566e33cd71.jpg

952b7979fbcd50fa.jpg

783a094ac84e7bed.jpg

484c4fb964fb8743.jpg

86d1fe609f8363f0.jpg

83ce34bab7907d44.jpg

63c71e4073fdab33.jpg

59d110edfff4f3e8.jpg

56d040e7a1717909.jpg

37fc750008610cf6.jpg

17d3286512c4e813.jpg

16e9524a6ef89954.jpg

010eb97b5e374cf9.jpg

7f4040bee9452033.jpg

6cef6d02f1018f87.jpg

4dd2363425f8b042.jpg

4c4734cf34ad99af.jpg

3f033da5e59f4e48.jpg

3d41b4add2fb3128.jpg

3a602a7f232d6f03.jpg

3a14fb81f026f433.jpg

3a8f54f8e26f7411.jpg

2e30167da93672dc.jpg

0e2ac502e02e58eb.jpg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wairoa 發表於 2017-8-8 08:47:00 | 顯示全部樓層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3-28 17:14 , Processed in 0.151844 second(s), 10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