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敦煌壁画“石佛浮江

[複製鏈接]
harry1211 發表於 2019-1-21 16:5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cs7-hikxxna9577690.jpg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以佛陀胜迹和佛教史迹的壁画闻名。其南壁上有一幅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的图像,表现的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早期阶段,一个神奇的佛像感应故事。
B54r-hhuhism9625131.jpg


 欣赏这幅壁画,翻阅《高僧传》的史料记载,人们彷佛穿越1700年时光隧道,目睹了发生在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吴淞江口“石佛浮江”的动人一幕……
S4pq-hikxxna9580487.jpg


  一天,许多渔人出海打鱼,远远看见水面上有两个巨人浮游而来,开始渔人误以为是海神出现了,赶忙请来巫师,宰杀猪羊,顶礼膜拜。谁知彼时海上突然狂风大作,骇浪冲天,眼见此情此景,渔人们胆战心惊,急速而归。

  信奉黄老道教的师徒听了,便对渔人们说:“这是天师降临。”于是扬幡设醮,急招道徒在江口礼拜迎接天师。谁知海上风涛依旧如故,人们见了更加惧怕。

  当地有位信奉佛教的居士朱膺闻听此事,惊叹道:“莫不是大智大觉的佛从海上降临吧!”于是他备了清洁的素食,同东云寺的大德帛尼,以及很多信佛僧俗大众再到江口,虔诚叩拜,歌呗赞德。此时,海上风涛渐静,两个浮游海上的巨人,随着海潮渐渐地漂浮至江口,越来越近时,人们这才看清,那两个浮人并不是人,而是两尊石像。人们欲接迎,却无力施请,人们聚在一起商议,如何能将石像擎上岸来。思忖未果之时,石像竟自然浮到了岸上。于是众佛徒赶紧通力把石像迎请到通玄寺内。

  但见石佛像通高七尺,虽不知石像造于何年何代,可石像背后却刻有清晰铭文,一尊名叫惟卫佛,一尊名叫迦叶佛。不久,佛徒们集资施舍了一个法座,想把两尊石像安在佛座上,然而数十人却无法把石佛像抬起。于是,佛徒们又设斋宴,又顶礼叩拜。稍后,即见两尊石佛像自然而起,端端正正地站在了佛座上。佛寺僧主将此事表奏朝廷,朝廷王公大臣,文人百姓听说之后,莫不感到佛法神圣灵验,从此,方圆数百里,十家就有九家之多皈依了佛门。

  此事还有后续,据唐人皮日休的《开元寺佛钵诗序》记载,在石像发现后七年,沪渎的渔人又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石钵,开始时渔人只当它是一般石臼,但盛放了荤腥食物后,就会“有佛像见于外”,渔人大为震惊,认为此石钵应为先前浮海而来的两尊石佛的遗物,于是也送到通玄寺供奉。皮日休时此钵尚存,“遂观而为之咏”,并写了一首诗寄给好友陆龟蒙,诗云:“帝青石作绿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拘律树边斋散后,提罗花下洗来时。乳麋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从此共君新顶戴,斜风应不等闲吹。”

  关于“石佛浮江”,西晋末年发生在上海吴淞江(时称“沪渎”)下游入海处的“石佛浮江”之说,确有其事。记载此史实最早的文献,除《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外,还有南北朝时梁简文帝萧纲《浮海石像碑铭》,其次是梁僧慧皎《高僧传》、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此后,唐末宋初《吴地志》、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此外,《释迦方志》、《广弘明集》、《法苑珠林》等佛教史籍上也均有较详记载。

  石佛像浮江而来,看似一个神话传说,有人质疑:石头比重大,不可能浮在江面。有学者推测,两尊石像乃是用浮石雕刻而成(浮石是火山喷发后的一种玻璃质矿物岩石,形似蜂窠),它的比重小,可在水中浮起。不过这种唯物主义的推测比较可笑,自己不能理解,却非要用自己能理解的道理来阐释,这也是现代所谓学术界的一种通病。试问如果是用这种比水还轻的浮石所造,为何上岸后众人又抬不动呢?佛法不可思议,自有其不可思议之处,超自然的现象本来也没什么稀奇,只是某些人的木头脑袋少见多怪而已。

  “石佛浮江”故事中提到的通玄寺,亦即现在上海著名的静安寺前身重玄寺。对于当年通玄寺的惟卫、迦叶二佛,隋代著名高僧智者大师在其遗愿中亦曾重点提及过,他嘱咐后人要精修吴县惟卫、迦叶佛像。

  此外,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静安寺记碑》中,亦有“故西晋时,浮江来石佛者犹在”之句,说明清时石佛还在寺院中。遗憾的是自此以后,这尊石佛的去向就没有记载了。(来源:数字敦煌)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3-29 15:58 , Processed in 0.124034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