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万物有灵性:读萨尔加多作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前几天,丽水摄影节的网站发布了一则这样的消息:剧透,萨尔加多要来丽水摄影节了!瞬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转发,笔者也在第一时间把此消息转发到了朋友圈,一时之间,很多人点赞并留言跟帖:好期待;哇,是不是真的?老萨真的要来国内了么?我们真的可以在11月见到萨老么?……
  看来这样的消息对于国内摄影圈的很多朋友来说,不亚于是丢下的一个重磅的炸弹。尤其是那些痴迷萨尔加多已久的萨粉们,一定是激动不已的,估计今年的11月,丽水摄影节会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其实对于萨尔加多的关注和喜欢,应该是很多摄影师都有的情节,这位于1944年出生在巴西的文革摩里斯的摄影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摄影作品,尤其是近年来引起世界艺术界关注的大型纪实文本的题材《创世纪》,更是掀起了一股萨尔加多摄影的热潮!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是一名巴西社会纪实摄影师、摄影记者。在他的一生中,和摄影结缘并拍下大量经典的照片,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1969年,25岁的萨尔加多在圣保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移居欧洲。1970年,开始接触摄影,跟这门瞬间艺术一见钟情。1973年,在非洲咖啡贸易组织中任职时,他发现自己对摄影的爱好远远超过填写枯燥乏味的表格,于是辞去了这份工作,一门心思地搞起了摄影。他很快成为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专职记者,他的处女作是对撒哈拉沙漠地区旱灾的摄影报道。


  《创世纪》这部摄影大作,是萨尔加多历时整整八年时间,跨越很多个大洲,完成的一个史诗般的探险项目,记录了那些逃脱了现代社会印记的人和动物、土地和生活,呈现了一个到目前为止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的星球。在这部巨作里,影像画面大多庄严肃穆,充满了一种凝重却又纯粹的气息,无论是人和动物,还是自然万物,都呈现出了井然有序却原始的况味,让人在观看的同时,会产生无限的联想和向往!
  在《创世纪》这部纪实影像里,动物和自然均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植物的茂盛、动物的繁衍生息、自然宇宙的无穷变化,似乎都有一种超乎神圣的气质在流淌。比如萨尔加多先生拍摄的一头鲸鱼在水中浮起的一瞬间,那尾翼梦幻而神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线条和剪影。比如那座在水面上的孤岛,几颗稀疏的植物,静谧而安详、却似乎又充满了一种灵性,让你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还有那头行走在丛林中的大象,似乎一个神灵,在穿越而过,影像用一种略带轻盈的气息,吸引着观者的眼球。
  这样类似的照片很多,每一张画面似乎都是无意中获取的,又具有瞬间性迷人的魅力在流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仿佛进入了一种洪荒世界,掉入了原始社会当中,和动物,生灵生活在一起,过着与世无争而平静从容的日子。







从大量类似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萨尔加多对于影像把控能力的水平,严谨且真诚、刻意却又自由奔放。在他的眼里,世界就该是这个样子的,他希冀通过这些画面,引发人类对于原始自然万物的回归和思考。
  很多人在读了他的作品之后,感叹世界还有如此纯粹的一面,亦沉醉于这样的画面难以自拔。因为他们在萨尔加多的影像里看到自己的内心一直在追寻的空间,这种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框取,让影像具有了超现实的况味,也越发地显的迷人而深邃。
  所以在这样的影像面前,许多人评价萨尔加多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但是老萨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从事纪实摄影的记者就是记者,不是艺术工作者,尊重现实和尊重历史是从事纪实摄影的首要条件。他说他在拍摄照片时从不考虑艺术创作的问题。如果有人认为他的某些照片有艺术性,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萨尔加多常用的相机是黑徕卡。他随身至少携带三台相机,上面分别配装28、35和60毫米的定焦镜头,目的是在摄影采访时只换相机,不换镜头,避免耽误时间。
  采访中的萨尔加多穿着非常一般,普通衣服也有助于他和普通百姓的交流和接触。他不背显眼的摄影包,也不手提银光闪闪的摄影箱,相机都放在三个很小的口袋里,目的是尽量避免被摄者的注意和戒备。
  在萨尔加多的作品中,黑白照片占了多数的位置,尤其是《创世纪》这部作品,大多是用凝重而分明的黑白来表现作品的主题,虽然萨尔加多并不排斥彩色,但他更喜欢黑白。他认为黑白照片有更强的概括力,而彩色片却容易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导致忽视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他也一直认为自己的作品其实就是纪实影像,并不是所谓的艺术照,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他的观点!但是却没有人否认他在世界摄影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其实萨尔加多能够拍摄出让世人喜欢的照片,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这和他成长的经历是有脱不开的干系的,他的一生经历丰富而曲折,和摄影结下的缘分也是十分奇妙的,1974年30岁的萨尔加多被法国西格玛图片社吸收,任摄影记者,开始了到世界各地拍摄照片的生涯。1975年起,他先后认为法国伽玛图片社和玛格纳图片社的记者。萨尔加多摄影采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题材,他都坚持从人道主义的精神出发来拍摄照片。


 1982年,萨尔加多以共照片中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获美国的尤金·史密斯奖。1985年和1992年,他又以《埃赛俄比亚的饥荒》和《科威科的恐怖》两组摄影报道,连续两次在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中获奥斯卡·巴尔纳克奖。萨尔加多认为,人类的体力劳动生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我们现在所拍摄的体力劳动照片,再过10年到15年就会变成历史的遗迹。于是他制定并实施一个计划,从80年代开始,奔走于地球上仍存在着体力劳动的各个角落进行摄影采访,乌克兰的钢铁厂、古巴的甘蔗田、卢旺达的茶园、玻利维亚的锡矿、印度的煤矿、巴西的金矿、中国的自行车厂…..无处不出现萨尔加多的身影。
  1994年,萨尔加多把他六年多来在世界各地拍摄地350幅反映苦力生涯的作品,汇编成一本巨型画册:《劳动者――工业时代即将消逝的形象》在世界各地的采访中,萨尔多加不畏艰险。为报道持续了10年的非洲大旱,他不远万里先后16次前去非洲,即使感染上了血吸虫病,也没有退却,他一边治疗,一边坚持摄影采访。
  从以上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萨尔加多的内心和思想促使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范畴具有了独特的灵性,从而也让普通的世界具有了神奇的气质和灵感。
万物有灵性,皆有出处,萨尔加多的作品便是如此!
释藤博客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0311f0102w277.html



来源: 《I经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5 00:15 , Processed in 0.108301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