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建築師] 姚仁喜 | 几块砖头 也可以是佛教建筑

[複製鏈接]
梦旅人 發表於 2016-11-29 15:4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梦旅人 於 2016-11-29 15:47 編輯

0?wx_fmt=jpeg.jpg 姚仁喜 | 几块砖头 也可以是佛教建筑

文:鄺志康  圖:Tim Liu,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对姚仁喜来说,建筑是千头万绪的事情,一点一线,不容轻忽。即使在纸上盘算得多好,不到落成的最后一秒钟,他都无法确定作品能如实呈现心目中的形象。此亦如人生的不确定性,比比皆是。

在他创办的大元建筑工场办公室里,姚仁喜打趣说,建筑给他最大的回馈有三样:头发白了、眼睛坏了、体力差了。

这位台湾著名的建筑师,学佛,修习密宗,是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弟子,为他翻译多本重要著作,将其教法介绍给各地华人,影响深远。农禅寺水月道场、养慧学苑、故宫南院、乌镇大剧院、巴黎佛光山,作品遍布全球。在建筑中流露充盈诗意,艺术美学与修行融合,轻松自在而不强求,做到手心眼合一,成就出别有人间的一片宁静庄严境地。

慢活才是真生活
姚仁喜经常走在京都小巷,那里普通人家的花园、围篱都是用竹子编出来,而绑着竹子的是如假包换的草绳,日晒风吹,坏掉了便换。

「不是嘲笑,但在台湾你看到的一定是塑料绳,然后甚至连竹子都是塑料,印刷出来的,因为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又不用花时间去绑。我们就是这样的 practical。」

又例如,京都有一家扫把店,三百年历史,代代相传。扫把美不美?姚仁喜觉得很难评断,但社会上有这种坚持把手艺留存下来的事很美。实用主义太兴盛的城市,生活趣味会逐渐减少,最终一切只余下平淡。

0?wx_fmt=jpeg.jpg
↑  巴黎佛光山體現出姚仁喜的環保設計概念,是符合人間佛教的現代建築。

0?wx_fmt=png.jpg

姚仁喜的结论是,日本受禅宗影响,生活细节已变成仪式。在仪式化的进程下,当代日本人可能不觉得生活的点点滴滴跟修行、正念有关,但他还是注意到例如女士在健身房上完瑜伽课,她们会对空无一人的房间鞠躬才离开。「一旦有了仪式,生活便会慢下来,继而生成质量。」

「我们常说不浪费时间,省下来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到了最后关头,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一味求快。都养成习惯了, 所以我们赚钱快、工作快,连布施也快。」

0?wx_fmt=png.jpg
↑ 兰阳博物馆--宜兰美丽的山、平原、海是重要的主角,也是建筑坐拥的天然背景。

事实上慢活才是真生活。姚仁喜特别喜欢约翰连侬(John Lennon)为他儿子Sean写的歌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当中一句「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other plans.」正正道出生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没有甚么安排、计划,更没有谈浪费不浪费。


我们只是选择性相信 某些真相
旧时代轻易给我们这种感觉:人人自强不息、守望相助。

姚仁喜说他最近翻《庄子》,庄子也常描述自己的时代多么不济,之前的孔子更是。

「每每有人慨叹时代走下坡,坦白说我不知道是否如此。我们是否投射了一个过分美好的形象到过去,把以前想象得太好,现在理解得太坏?」

他让我们多从哲学角度思考:过去是甚么?历史是甚么?历史是我们对过去自以为是的投射。佛陀常教导我们,过去的事便是过去了,只是凡夫想以古窥今,纠结迷执。

「像很多法师都说过类似的话,我们总是在恐惧及期待中过日子。怀念过去、期望将来两样都做到了,偏偏忘却的是现在当下这刻。科学家则走在天秤的另一边——未来总是美好的,而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姚仁喜很喜欢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BernardoBertolucci)的作品。贝托鲁奇有次接受杂志访问时,对方问他想借着电影传递甚么讯息;他回答,传递讯息是邮差的工作,而不是导演的。

「艺术家最好不要有『我要传达甚么』这种想法,这会造成干扰。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设计正是这样,当你达到无为的境界,怎样的作品都能创作出来。无为并非甚么都不做,而是做,但不强迫要达到甚么。佛家也是这个道理。」

0?wx_fmt=png.jpg
0?wx_fmt=png.jpg
↑ 养慧学苑是一所现代都会佛寺,姚仁喜构筑了一处远离纷扰尘嚣的内观空间。

说到这里,姚仁喜强调自己其实不懂佛教,都是听说回来的。话虽如此,他继续分析:「修持观想也是这样子,把情绪及周遭环境对你产生的反应分开,不要去介入、变成你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一切仍是「听说」的,就连学佛、笃信藏传、替上师翻译的事,他说随便Google一下便成了,用不着反复提起。

前面谈到恐惧,姚仁喜说一般人总是害怕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很难在观想的状态下自处,所以永远不是很自在的样子。他定义自在就是自己跟自己相处。这对现代人来说是困难的,因大家都只顾滑手机。

他最近看到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报道,参与者坐在椅子上,实验的唯一要求就是不去碰放在一旁的手机。如果他们真的想按的话,椅上有一个通有微弱电流的按钮,一按下去便会有不舒服的触电感。正当我们以为常人都会避开不去按,结果却显示,短短四分钟内有百分之六十多的男性竟然主动去「触电」。「这是很可怕的,我们情愿追求不舒服的刺激,都不愿没有刺激。我们宁可伤害自己也无法接受独处。

为此姚仁喜建议大家多打坐,他身边也认识不少修奢摩他的年轻人。「很多人半途而废是因为他未曾感受到个中好处,坚持不到便放弃了。无可否认是社会上的刺激太多,翻开时尚杂志,男的穿得好帅,女的更不用说。推销的是化妆品、名牌用具。当你明白一切都是PS(图像修改)的把戏时,又怎会受诱惑?佛陀并没有传授一套理论,他更没有创建一个宗教,他只是把真相如实告知我们。」

0?wx_fmt=png.jpg
↑ 养慧学苑是一所现代都会佛寺,姚仁喜构筑了一处远离纷扰尘嚣的内观空间。

他相信人并未愚蠢到置真相于不顾这个地步,我们只是选择性相信某些部分──「无常」便是一个好例子。

「我不会狂妄得说我不会死亡,可是每当想到自己的存在虽然终归会消失,但这一天却又是long longaway(离我还远),有一下子会忽然不想去思考这回事。」

他又补充,佛教的训练正是为了让我们对治这些想法─一开始真相是难啃的,可是了解过后便会变得舒服、顺畅,情形跟打坐一样。当你尝到这种滋味时,又怎会主动渴求不舒服、痛苦的刺激?



几块砖头 也是佛教建筑

有些建筑师创作时强调分析性,有些则有点率性随意,姚仁喜大概属于后者。他相信情感不一定是负面、带来障碍的,佛法让我们看见自己的情感,并学会免于陷入当中的往复来回。

「佛陀宣示八万四千法门,应机说法,也没有说哪个较好,而且还要视乎不同时候。创作与情感的关系同样如此。有些人害怕打坐,因为担心念头生起,这是说不通的,就像你拒绝做运动,是因为身体肥胖,担心行走不便。情感是我们在生而为人的普遍状态下已经存在的,怎样去梳理,是每个人各自的功课。」

他指出,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以舍弃(Abandoning)、转化(Transforming)及了知(Knowing)三种行为来教导三乘。声闻、缘觉乘采用的是舍弃,以压抑来舍弃贪爱;菩萨乘是转化贪爱,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对治瞋恚、恼害、嫉妒、爱憎的烦恼;金刚乘则是了知,直接穿透本质(essence),单纯地觉察它,不造作、不为所动。这三点在他为宗萨钦哲仁波切翻译的《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中亦有论述。

0?wx_fmt=jpeg.jpg
↑ 當初聖嚴法師委託姚仁喜設計水月道場,只給他「空中花,水中月」六字,他真的做到了。

姚仁喜最为佛教徒津津乐道的自然是他设计的农禅寺水月道场。当初圣严法师希望农禅寺可以成为台湾真正的景观道场,最后无论是否信徒,凡进入水月道场都会为她的非凡气息所慑住,是建构在人间真正的空中花,水中月

「参观过道场的人都说,心会一下子变得平静。我站在那里观察很多次,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本来吵吵闹闹的,一进来立刻静下来。我也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想自杀的人走到大殿,寻死的念头便消失掉。」

0?wx_fmt=jpeg.jpg
↑ 許多無法說清的因和緣,造就水月道場成現在這個模樣

有法鼓山的信徒认得他,跑过去跟他打招呼,有的还掉眼泪,说农禅寺设计得很美。姚仁喜说他不是谦虚,水月道场他真的觉得建得还可以,有些地方蛮特别,可他必须表明,整个寺庙建筑最后呈现的状态并不是他所能「设计」的。光影透过大殿墙上的《心经》刻字在空中交迭、水池上白云浮动、潜藏着新旧交替气息的简约空间,「那些都不是单纯设计便会出现的东西,而是来自诸佛菩萨及圣严法师的祝福,还有许多无法说清的因和缘,造就成现在这个模样。」
0?wx_fmt=png.jpg
0?wx_fmt=png.jpg

对于近人对佛教建筑兴趣渐浓,好一些图解佛教建筑史的书籍都会不期然比较哪种禅风较重、式样和布局如何最能体现佛陀本怀。姚仁喜不喜欢他们太着重形式,常把禅意二字挂在口边,倡导符号主义,到头来是着相了。

「佛教建筑的目的是要去寺庙的人提起正念,印度灵鹫山不就只是几块砖头而已吗?不能说日本禅宗干干净净的风格才是佛教建筑,而藏传挂满风马旗一点留白都没有的则不算数。南传不少寺庙就只是在森林里搭个草房便是了,只要能提起正念,有何不好?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 越南某事务所建造芽庄质朴石庙,形式脱离了浮华,似乎在追溯宗教的本源。

作为台湾甚至是国际上近年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姚仁喜笑言从来不相信建筑物是最重要的——建筑物只是建筑物,周边环境有太多无法用物理来表达的东西,它们共同构成独特的氛围、不能言传的众佑(blessing),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自:拾方藝廊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3-29 00:17 , Processed in 0.108438 second(s), 5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