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86073492256
查看: 820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昆曲复兴乡村,这个地方有点“游园惊梦”…… ...

[複製鏈接]

230

主題

1

收聽

5

聽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4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5-23 16:47:0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旅途分享
地區: 其他



在现代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没落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乡村被大量的拆迁,很多乡村居民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中生活。为了保持文化记忆,继续传承原本的非物质文化与风貌特色,复兴乡村的任务很艰巨。

而有这么一个乡村,却成功的用历史文化促成了村庄的再生。




绰墩北山,初识西浜

西浜村昆曲学社坐落于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随着昆山城市发展与不断扩张,阳澄湖畔的很多乡村居民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中生活。乡村被大量的拆迁,房倒屋塌,位于其间的西浜村也逐渐衰落。这里是当年玉山佳处的北界,百戏之祖的昆曲便诞生于此,如果乡村一旦消失,这些历史将再无可鉴。


△ 航拍. 图片来自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为了保持这份文化记忆并复兴乡村,使其继续传承原本的非物质文化与风貌特色,当地政府和项目组一起决定在这里建造一间“昆曲学社”,来重构西浜村传统昆曲文化氛围,让村子里再响起昆曲的曲调,让文化的再兴加强村民的凝聚力,从而促成村庄的再生。



修修补补,轻微介入

他们选择了轻微介入的有机更新策略。通过对乡村中的某一个点进行更新与改造,刺激并激发带动周边的房屋、景观进行更新改造。选点位于村口4 套已经坍塌的农院,严格在原址上重建和改建这4 套院子,将缺失的乡村肌理重新织补起来,并通过这种修补,将诗情画意、曲调音律一并植入乡村,从而延续曾经的美丽。




四套院子中最北面一栋楼相对内向和安静,作为内部办公和学员休息所用。其他三栋建筑。作为教室和活动室使用,一层所有的教室和活动室都结合庭院设计,二层的结合露台设计,形成了与自然融合的特点。一二层均通过连廊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共用垂直交通。



凭舟看舞,踏影寻歌

在赏昆曲中,关键在于听与看。

听的魅力在于闻声而不见人,循声而去,周折几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墙”是很重要的手段,将所有院落的墙接在一起,形成或高或低,或山墙或门亭变化丰富的界面,同时,其走势曲折蜿蜒,若从村口寻声而来,必经几番周折,才能找到曲音之处。




学社中的粉墙和竹墙形成梅兰竹菊四院,结合水系设计了戏台,通过两层游廊的穿插,形成一个空间丰富、光影交错的昆曲研习之场所。力求与周边的民居,水系和谐统一。





学社中设计滨水戏台,观众可以坐在船上吃酒品茗地看;坐在台下翘首摇扇地看;坐在院里静气凝神地看,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昆曲的魅力。



在室与院之间设计“竹墙”屏风,竹移门关闭时,院子成了四周封闭的空间,人尽可在院中冥思苦练,不受景迷与惊扰。教室在游廊与隔墙的双层阻隔下,也变得独立宁静,宜于读书授课。



除了院中人与室中人,走廊里的人一样有特别的体验,竹墙的竹间距是以昆曲牡丹亭的曲本简谱的数字为模数,行走间,可以踏着竹墙的影子,找寻心中的“游园惊梦”。




江南情致,新梦水乡

建筑造型严格尊重原有村庄肌理,但材料与细节构造均已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特点。建筑材料和做法大多采用地域做法和材料,整栋房子采取自重较轻、施工快捷、利于环保回收的钢结构,以及创新的使用了纸面稻草版,金属瓦、竹木材料等新做法、新技术,创造一座“轻建筑”,更好的融入自然,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屋面采用了木望板加金属瓦的形式,也就是传统加现代的组合。在二层,部分房屋简化成亭,减少了荷载,亦提供了观星赏月之所。情怀或许是过去的,房子却始终是新做的,新的东西毕竟会烙印上时代的印记,无须刻意地去掩饰抹除,只要新的选择是合理的,便是很自然的,美丽的。作为农房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实验项目,希望为日后广大的乡村建设提供出好的样本。



这样复兴的乡村,作为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一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 推薦預訂 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媒體報道| 加入我們| 法律聲明| 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