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佛圖網 首頁 新聞專題 熱門專題 查看內容

佛教文物修復之路

2013-11-25 08:40 | 發佈者: lffgg

【专题导读】
      大足石刻觀音造像修復工程近期進入最後階段,作為世界遺產重點保護工程,這一專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並引發了一場關於佛教文物修復的討論。
      目前,世界各地佛教文物的修復和保護逐漸開始被重視,面對佛教文物因年代久遠而黯然失色,因人為破壞而損壞凋零,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保護和修復?
策划/佛圖網  编辑/佛圖網官方

【原文再現】

  •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修復工程進入最後階段

       2013年10月30日,作為世界遺產重點保護工程、中國石質文物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修復工程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造像的貼金、彩繪。全部修復工作預計將於2014年6月完成,屆時“千手觀音”將以金碧輝煌的真容與遊客見面。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開鑿於南宋年間,石龕高7.7米、寬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只手臂,狀如孔雀開屏,金碧輝煌。
 
  “千手觀音”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精華龕窟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於一體的摩崖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據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卉麗介紹,近年來“千手觀音”病情嚴重。國家文物局於2011年3月審批通過了《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總體修復方案》,並于同年4月18日開始對“千手觀音”進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復。

         從修復開始以來,專家組針對千手觀音的830只手、272件法器的不同情況,為每只手和法器都制定了不同的修復方案,還採用工業X光探傷、紅外熱像探測等先進技術,以保證修復工作的科學性,盡可能保留其歷史文化。
 目前,千手觀音造像石質胎體的修復工作已接近尾聲,進入貼金、彩繪階段,也是整個修復工程的最後衝刺階段。預計2014年6月,遊客們能一睹千手觀音的真容。
   
       難度:比保護敦煌石窟還要難
       從敦煌研究院抽調的專家段修業認為,敦煌氣候乾燥,所以泥塑文物得以保存上千年。而大足夏季高溫潮濕,又處在酸雨地帶,文物病害比敦煌多了20多種,大足採用的砂岩雖易於雕刻,卻也極易風化,這些導致保護十分艱難。

       舉措:和義大利共建保護中心
       2013年10月底前,大足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建成。
       據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介紹,這是一個與義大利共投的項目,義大利政府提供援助性貸款200萬歐元,中方再出一些資,用於購買先進的監測、修復設備,中意專家合作研究針對中國南方石質文物保護的手段,這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
他還說,國家文物局將選擇一批世界遺產建設示範性監測預警中心,大足石刻有望進入建設名單內。該監測預警中心利用高科技數位化設備對文物環境進行監測,一旦出現情況,將立即介入預先制定的計畫,隨時保證文物安全。

 
【相關新聞】
 
佛教文物修復之失敗案例
 
©中國
  • 遼寧朝陽雲接寺壁畫慘遭修復 抹去最後一絲歷史痕跡
      遼寧朝陽雲接寺塔,原名摩雲塔,始建於遼代,因塔而建的雲接寺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4年),是鳳凰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雲接寺,俗稱中寺,位於鳳凰山主峰東坡一條平坦的山脊地段,海拔550米,為防止摩雲塔基被人盜挖,僧人海滄、海明便於塔下募建寺院,令其徒孫照吉居以護之。原構建有照壁、娘娘殿、關帝殿、碾棚、大悲殿、菩薩殿、僧舍、東配房等建築。雲接寺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雲接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年代的久遠,寺中娘娘壁的壁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落情況,亟待修復。

       朝陽市文物局展開了一系列修復工程。此次修復從2012年上半年開始,但是經過修復後的娘娘殿的壁畫色彩過於絢麗,此畫色彩鮮豔反差強烈,線條簡單,和此前年代久遠的壁畫細膩的畫風大相徑庭。

       許多遊客和網友對此此壁畫修復表示不滿。中央美術學院壁畫修復專家趙胥老師認為修復壁畫的重要原則是:壁畫修復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簡單來說,首先要加固壁畫牆體,不能破壞壁畫本身,要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絕對要杜絕在原畫上下筆,只能在畫面殘缺的地方補畫,原畫只能做清理灰塵的處理。根據這個原則,顯然此次雲接寺的修復無一處符合。

 
©孟加拉
  • 孟加拉佛教名城入選瀕危遺跡 遭破壞無法修復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年8月23日報導,孟加拉北部的莫哈斯坦格爾(Mahasthangarh)歷史悠久,曾是四方佛教徒前去取經的聖地。然而,由於當局不重視保護,加上當地居民的破壞,這座古城如今已被列為亞洲10大瀕危遺跡。

       2012年5月,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將莫哈斯坦格爾列為亞洲10大面臨“無法修復的損失與破壞”的歷史遺跡。孟加拉政府首席考古學家薩迪庫紮曼說,當地居民自50年前開始侵佔古城。他們隨意挖掘,以古建築的磚瓦來蓋房子。如今,在古城牆內已建有500個民宅,附近地區還有更多小村落,也是用古跡的磚瓦建造的。

       2012年初,孟加拉法庭下令拆除這些非法建造的房子,但考古學家說,古城受到的破壞已難以修復。

       孟加拉政府考古局前局長阿拉姆也透露,許多居民依然無視法庭的庭令,繼續盜竊他們發現的藝術品和古建築的磚瓦到市集去賣。

       莫哈斯坦格爾的歷史始於西元前4世紀,在其黃金時期,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佛教徒學習佛教教義的重要中心。一直到18世紀,這座古城的部分建築仍在使用,但其影響力過後逐漸式微,最終被廢棄,直到1879年才被一名英國考古學家發現。

 
佛教文物修復之成功案例
 
©中國
  • 藏傳佛教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順利竣工
      歷時兩年、投資千萬元人民幣的藏傳佛教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於2011年6月8日在拉薩宣告竣工。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八廓街中心,始建於西元七世紀中葉,建築風格獨特,雄偉壯觀。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佛像,寺前有著名的《唐蕃會盟碑》、《勸人種痘碑》和唐柳,佛殿和回廊內外滿布的壁畫均具有很高的史料及藝術價值,其中《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修建圖》彌足珍貴,寺內還保存有唐代以來的大量歷史文物。

       1961年,大昭寺被中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擴展項目。由於寺內供奉有釋迦牟尼12歲的等身像,成為藏傳佛教的聖殿。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對大昭寺進行過幾次搶救性維修,但由於年代久遠,建築出現木構架變形、蟲蛀等問題,特別是釋迦牟尼主殿前的梁架結構問題亟待解決。

        此後,西藏將此工程列入“十一五”項目規劃並得到國家批准。2009年7月26日,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開工,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拔正、替換主殿、千佛廊和北廊木構架中出現歪閃、變形、斷裂的木構件,對附屬建築中存在的蟲蛀木構件進行替換,對新替換的木構件實施防腐、防蟲蛀處理,對屋頂及屋面局部阿嘎土重新打築、挑簷局部糟朽更換。本體維修保護工程資金人民幣1817萬元。

     維修工程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施工期間多次派專業技術和安全監管人員,對工程品質、安全措施進行全程的檢查指導,及時解決工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發現並消除工程安全隱患,確保工程的品質和安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也多次派專家進藏,幫助解決施工中的技術難題。

        如今,通過維修,基本排除了大昭寺文物建築存在的險情。

©柬埔寨
  • 11世紀柬埔寨巴普昂寺經修復後再度矗立
       據《星洲日報》2011年7月2日報導,費時半個世紀,考古學家終於完成了建於11世紀的柬埔寨巴普昂寺的修復工程。

1889年法國畫家所畫的巴普昂寺原貌構想圖

巴普昂寺復原模型


       巴普昂寺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烏達雅地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立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國寺。巴普昂寺是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台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15世紀後期,巴普昂寺改為佛寺,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70多米長9米高的臥佛。

修復中的巴普昂寺

    
       修復巴普昂寺(Baphuon,或音譯巴芳寺)的工程艱巨,因為要面對雨季問題以及多年來的內戰,專家在這種情況下,好不容易才把石塊逐件拼回去,儘量恢復這座古廟的原貌。

       因面臨分崩解離的狀況,巴普昂寺修復項目在1960年代開始啟動,前後耗費1千萬歐元(1400萬美元),以法國專家領導的小組從分解這座錐體建築物的石塊開始,然後再重組回去。工作人員分別以號碼標記了30萬塊沙岩,然後暫時置放在周遭的森林。但自1970年開始,柬埔寨陷入內戰,工程也隨之停頓。紅色高棉執權後,重組巴普昂寺的相關紀錄也受到破壞,包括標記號碼的系統。1995年,當地工作條件有保障後,由法國政府資助的專案重新啟動,由法國遠東學院(EFEO)的建築師羅耶(Pascal Royere)來主導。為了分辨沙岩的原來位置,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測量與秤稱沙岩,然後借助存在巴黎的相關檔案照片,以及柬埔寨工作人員的繪圖和記憶。

修復後的巴普昂寺局部


       由於年久失修,重組的確因難重重,每年的雨季也阻礙工作,巴普昂寺遺址主要工程的修復工作也終於在2011年4月完成。

 
正在修復當中的佛教文物專案
 
©巴基斯坦
  • 意大利專家啟動修复巴基斯坦佛像行動
      2007年,塔利班武裝分子用殘忍的手法破壞了眾多位於巴基斯坦的加哈那巴德(Jahanabad)的佛像,他們把佛像的臉和身體都鑽孔,然後向裡面塞進炸藥安裝在這一20英尺高的佛像的肩膀處的炸藥沒有完全的將雕塑炸毀,但是臉部已經被破壞,左臉頰和下頜都受到了損壞。
 
       值得慶賀的是,日前,大利考古學家Luca Olivieri和他的團隊,以及一些國際文化遺產的機構,都會聚集到這裡,開展佛像修復運動。

       Luca Olivieri今年49歲,他是意大利在巴基斯坦的考古行動(Italian Archaeological Mission in Pakistan)的主持人,並且已經在這一區域工作長達20年。但是在2008年,他被迫離境。2010年,他又開始了對加哈那巴德地區佛像的面部的保護和修复運動。

       Luca Olivieri領導的加哈那巴德地區的佛像修復行動由義大利政府支持,這一活動還會和巴基斯坦的古跡部門協調合作。這一團隊的驅動力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崇敬:他們希望這一專案能夠恢復斯瓦特地區的旅遊業,因為近年來恐怖活動的升級,亞洲宗教旅遊的各種活動幾近停滯。

       無論Luca Olivieri和他的團隊的努力結果如何,對整個地區的廢墟重建不可能完全做到。“任何事情都無法給自己限定一個完美的日期。”他在美聯社的採訪中如是說。
 
©尼泊爾
  • 尼泊爾珞馬丹吐欽寺重繪壁畫 修復方式受質疑

珞馬丹是藏傳佛教的一處重鎮

      在尼泊爾珞馬丹吐欽寺高聳至屋頂的腳手架上面,坐著幾十名畫師。他們靠著昏暗的可擕式電燈,用畫筆一掃,各種讓佛像躍然筆下的顏色就出現了:金色代表皮膚,黝黑代表雙眼,藏紅描繪了袈裟。
 
      該壁畫修復專案由美國喜馬拉雅基金會(American Himalayan Foundation)資助,旨在修復珞馬丹三座主要寺廟中的兩座裡的藝術品,使其恢復生氣。珞馬丹是一度為人忌諱的木斯塘王國的首都,四周有城牆環繞。木斯塘位於偏遠的外喜馬拉雅荒漠地帶,與西藏毗鄰,是藏傳佛教文化的重鎮。

       專案負責人為39歲的義大利人路易吉•菲耶尼(Luigi Fieni)。從羅馬的一個藝術保護課程畢業後,他第一次來到這裡工作。菲耶尼等西方人士培訓當地居民進行相關藝術工作,他們組建了一個35人的團隊,其中包括20名女性和一名僧侶(儘管當地的男性一開始不願讓女性參與)。該藝術專案於1999年啟動,始於對吐欽寺壁畫的清潔工作。2010年,小組開始採用新的方式對寺中壁畫進行大範圍的繪製。

       菲耶尼修復寺廟的方式受到了質疑。曾展出過喜馬拉雅藝術品的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Rubin Museum of Art)的高級策展人克利斯蒂安•盧克贊尼次(Christian Luczanits)說,他在2010年和2012年曾來到木斯塘,當時他看到的景象讓他臉色煞白。他說,修復團隊對原始畫像的學術研究還遠遠不夠。

        如今,由於新畫像的出現,任何一個想要研究原畫的學者只能依靠照片,而不能依靠寺廟中現存的畫像。對於此種非議,菲耶尼認為應該將此次修復工程稱為繪畫,而非修復或保護,他認為這種方式有助於重建藝術作品的生動本質,而不同於他口中的西方“殖民主義”方式,即不顧一切地保護遺物。

       菲耶尼估計,他們要繪製的牆面面積總共是約3660平方英尺(約合340平方米),對吐欽寺進行全面繪製的工程還將耗時三到四年。

【拓展延伸】
 
      現代國際文物修復理論發展過程中,法國“全面修復理論”、英國“最小介入修復理論”、意大利“狹義修復”、“科學修復”、“唯美修復”以及布朗迪文物修復理論等是最重要的修復理論。

羅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

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

卡米羅·博依多(Camillo Boito1836-1914

喬萬諾尼(Gustavo Giovannoni1873-1947

切薩萊·布朗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

 
將這些文物修復觀點衍生出的現代國際文物修復的基本原則為: 
      (1)最小干預原則
       即文物凡是近期沒有危險的,應該儘量少干預;必須干預的,只對其有害部分進行盡可能少的干預。最少干預原則要求盡可能多地保留原件及原有位置,盡可能按原物的藝術風格、形式進行連接,只要不影響文物的穩定性,不要刻意彌補其表面的殘缺不全。
 
       (2)可識別性原則
       文物修復的補全應採用的材料與工藝,最好是原材料、原工藝,但也不應該是完全的類似,而是容易被認出,但不能為此破壞補全旨在重構的統一性。因此,補全應當在藝術品應被觀賞的距離內看不到,但稍微靠近觀看,不需要借助特殊工具就應該立即被略微認出來。
 
       (3)可逆性/可去除性原則
       由於文物修復是建立在文物歷史及藝術研究上,並採用現代技術,材料進行的,而現在的認識限於各種原因,不一定能最恰當地恢復其歷史真實性與原始風貌,特別是隨著考古的深入,科技的發展以及材料的進步,今後有可能會有更多的殘片、更好的方法、更理想的材料來對文物進行更科學的修復,為再次修復保留盡可能多的原件。可逆性原則還使得我們修復中可以隨時糾正錯誤的或添加新發現的部件。
 
       (4)相容性/材料的一致性、匹配性原則
       因為文物修復而添加的材料應與原有材料相似或者匹配。在選擇修復材料時,需要考慮原有材料及添加材料的孔隙率、力學強度、視覺改觀、抗風化能力等特徵,避免因為兩者差異而帶來新問題。
 
       (5)滿足所有物品內在需要原則
        即為文物的損害部分應該盡可能得到保護,而使其不再轉移,不應該出現“保護性”傷害。
 
【專題結語】
 
      作為特殊的世界文化遺產,佛教文物承載著眾多深厚的人類文化,也背負著許許多多信徒強大而又虔誠的信仰。因此,我們在修復佛教文物時更加應該秉持著尊重原物的態度,要做到尊重文物本身,帶著虔誠的態度以及歷史責任感保護修復文物,使得修復不僅僅成為文物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符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看作是成全他人信仰的善業。
發佈者: lffgg |來自: 佛圖網
3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查看: 1812 | 評論: 0
最热专题
高分女性文学书单:献给不被定义的“她”
高分女性文学书单:献
它们来自比丘尼、艺术家、建筑家、文学者……它们或打
白沙屯妈祖即将起驾!VR、元宇宙、GPS定位,「疯妈祖」还有哪些必备神器? ...
白沙屯妈祖即将起驾!
每年农历3月「疯妈祖」是台湾民间重要的信仰活动,去
【佛图观】“馆斗”开始!今年过节“带博物馆回家”图鉴→ ...
【佛图观】“馆斗”开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科技的时代发展,他们在注重保护文物
【佛图观】土葬 or 火葬?自己选!VR带你体验入殓全过程→
【佛图观】土葬 or 火
死亡是一件我们最没有代入感的事,但如今科技发达,总
【佛图观】京都最古老的“宝藏寺院”能有多“潮”?蹦迪、跳hip-hop、搞古怪展览,魔 ...
【佛图观】京都最古老
日本寺庙有多“潮”?摇滚和尚、咖啡住持、艺术家僧侣
最新佛圖
推荐佛图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3-28 20:03 , Processed in 0.11502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