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本间琢斋 山水纹紫铜杯托 [打印本頁]

作者: 晚昙    時間: 2016-12-28 16:17
標題: 本间琢斋 山水纹紫铜杯托



本间琢斋造 山水纹紫铜杯托
托身款:琢斋
说明:此紫铜杯托上铸绘山水纹饰,杯托上有款为“琢斋”
本间琢斋
生于文化六年(1809),.弘化四年(1847)本间琢斋初代创立.明治六年(1873)起陆续受邀参与国内外博会,屡屡获得奖牌,褒状.明治甘四年(1891)八月病殆,享年八十三岁.
琢斋在十六岁时(文政七年,一八二四年)就以蜡形铸铜的方式制作文房用品,茶器.琢斋作品的特殊之处,首先是铜器的著色,明治时期以后,琢斋透过种种细微的研究,发明了其独特的斑紫铜,在这以前是相当饱和的黑色,斑紫铜以外也有青铜,青斑,金紫铜等颜色,而且铜器的底部像花瓶的处理手法一样,那不是用焊接蜡的方式做成的,因此刚铸好的时候非常坚实,这是外国人特别欣赏之处








二代琢斋
生于弘化三年(1846)三月,原本的名字是贞藏,受到初代塚斋在铜器铸造领域的磨练与熏陶,后来也继承了蜡型铸物的家业.明治三十年(1904)殆,享年五十九岁.
日本本间琢斋介绍及琢斋牡丹建水欣赏
三代琢斋
生于明治元年(1868)原来的名字是雄兔八.
四代琢斋
明治甘六年(1893)生原来的名字是久雄.毕业后,继承家传的行业,不拘泥传统东京美术学校雕刻科,制作了新的作品。同时,岛内第一次进行了胸像的制造,成就内型铸法.
五代琢斋
作为四代琢斋的次子出生,名叫真二。因为征兵,哥哥战死了,而关于父亲四代琢斋,他学会父亲当时的技术,并在齐藤玉城学会了内型铸造法。四代战后的作品全部由五代做最后加工。四代死后,在蜡型铸造器物上尽力保存了斑紫棕褐色的技术。
日本本间琢斋介绍及琢斋牡丹建水欣赏
六代琢斋
作为五代琢斋的长子出生,为武藏野美术大学雕刻专业入学于该大学毕业。在东京停留,且向国宝级人物齐藤明拜师学习磨练铸造器物的技术,昭和57年(1982)回老家,五代琢斋的致力于技术锻炼,持续活跃。
六代琢斋
作为五代琢斋的长子出生,为武藏野美术大学雕刻专业入学于该大学毕业。在东京停留,且向国宝级人物齐藤明拜师学习磨练铸造器物的技术,昭和57年(1982)回老家,五代琢斋的致力于技术锻炼,持续活跃。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s://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