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大溪斋明寺 [打印本頁]

作者: harry1211    時間: 2017-1-3 16:42
標題: 大溪斋明寺


位于桃园县大溪镇员树林台地的三级古迹斋明寺,大约成立于道光年间,原名斋明堂,属于今日早已式微的斋教系统,日治时期曾加入日本曹洞宗系统并改名为“斋明寺”,战后沿用至今,现存的主要建筑是一幢兴建于1911年间的小巧三合院,装饰平素,酷似民居,外围还有一些附属建筑,沿着这块两侧皆为山谷的台地向前走,地势微微向下,经过斋明古道岔口时,如果不选择拾阶而下,最后会抵达萃灵塔与敬字亭,根据大溪镇志的记载,此处曾经是大溪八景之一,当年骚人墨客未曾间断过。


大溪斋明寺小巧且顺势而建的特质,斋明寺与萃灵塔的屋脊线,几乎皆与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平行,显然前人兴筑之时,并未过度破坏原始地貌,是以这两个不同年代兴建的建筑物,顺着地形自然呈现约45度的夹角。


法鼓山赋予相当的设计自由度,除了满足僧团的空间需求外,为在三合院与陡峭边坡之间找出一个合理的缓冲空间,让老建筑的小巧与精致继续存在,新建筑则尽量以单纯与低调的背景量体出现,在面对三合院侧,设置了高度均一的屋檐与长廊,廊侧设有宽度均一的遮阳板兼视线障板,而面对山谷侧的建筑量体则顺应边坡形状以及空间机能而深度不一,使得屋脊的位置与高度也跟着改变,新护龙的屋脊即使高达10米也不会被轻易发现,重返斋明寺的游客也许较能适应,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处理现有植栽时,设计尽量调整建筑量体以保留一些重要植栽。
为了保持整体的素朴以及里外如一的质感,外墙以清水混凝土为主,并大量采用5cm宽之杉木清水模板,而非一般常见的芬兰板,因为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前者的“拙气”与后者的“工整”相较,有着类似乡村与都会的氛围差别。清水外墙不作化妆,唯一处理的只有蜂窝较剧之处的水泥填补。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s://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