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苗栗金善堂-台湾苗栗县
[打印本頁]
作者:
香倒的影子
時間:
2013-9-3 09:41
標題:
苗栗金善堂-台湾苗栗县
001(1).jpg
(203.95 KB, 下載次數: 2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9-3 09:41 上傳
苗栗苑裡金善堂,為一齋教龍華派齋堂,根據現任住持邱善超
2006
年所撰〈苗栗縣苑裡鎮蕉埔里金善堂沿革史〉記載,該堂建於
1867-1877
年之間,原名「土觀音」。然據
1901
年
8
月
3
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數月前芎蕉坑附樵子上山採樵,手刻土像于該坑,名曰土觀音,遂相傳為神跡顯赫,于是許願者、賽願者接踵而至,香
□
之盛直堪與三塊厝
□□
姓廟等量齊觀。目下農務雖極繁忙,而往進香者亦絡繹於路
……
。」
從《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得知,
1901
年間有一樵夫塑一土觀音,因相傳靈驗而香火日盛。如果「土觀音」為金善堂前身,應該是在
1901
年所建。而臺灣新約龍華佛教創發人蘇澤養曾在明治
35
(
1902
)年版,昭和
7
(
1932
)年再版的《奉載天皇實踐人道》一書提到,他在
1901
年來到金善堂,〈金善堂沿革史〉也有同樣的記載:「公元
1901
年辛丑
4
月二十日,台南(按:嘉義之誤)東石鄉人蘇澤養來寺掛單(此人無讀書不識字),承觀音佛祖加持、五公菩薩神道教化,煉看鼎底經書,三年著書十二部(現尚存七部,餘皆喪失)。」
根據〈金善堂沿革史〉記載,原址位於現本堂東側,四周皆為原始森林,其中有一塊茅草地,時通宵福興里林姓工人,利用紅砂墩以鐮刀刻成觀音像,並為祝詞及開光點眼,傍晚回家前卻在像上撒尿,另一工人見狀即言:「汝對菩薩不敬,回去當肚痛。」果如其言,林母知其犯,即當天焚香向菩薩方向叩拜:「果真菩薩顯化,令我兒肚痛痊癒,明日我母子當到像前參拜。」林母言畢,其子果癒。次日即偕子前來參拜。
此觀音像遠望如一白衣少女,近看則是一尊泥像,於是白衣觀音顯化事蹟即流傳開來。觀音像旁
20
公尺處有一井泉水,水清甘甜,傳可治疑難雜症,天天香客不斷。土觀音像高五寸,後在其發現一大蚌殼顯現
13
尊珍珠彌勒像。此一蚌殼的發現,根據蘇澤養前揭書所載,是在明治
34
(
1902
)年
4
月
19
日,「蕉山出現仙佛齒,坑底塗井之中,自現巨蚌,內列珍珠彌勒佛十三尊」。傳後來此珍珠蚌被盜。
二、三年後,土觀音因風吹日曬,於是蓋木板茅草遮雨,又過數年方雕木質觀音及善財龍女供奉。當時傳首任住持為龍華派金幢僧羅普志。傳至
1899
年,堂宇因年久失修,眾議遷建於現址,新建宮殿式建築,此時為第二任住持邱文河(普深)時期。當時每月三、六、九日有乩童看鏡辦事,並在此時命名為「金獅寺金善堂」,正式登記。
1935
年農曆
3
月
19
日,關刀山大地震,寺宇全毀,後又逢二次世界大戰,僅改建為木構建築殿宇三間,一切法會停辦。光復後
1953
年,耕者有其田政策,寺田遭放領,
1957
年第二任住持邱文河去世,由邱英雄(善超)接任第三任住持。
1958
年,重建拜亭並申請水電,同時在寺中教授梵唄;
1962-1964
年間,臺中市慈明寺聖印法師來寺弘法,舉辦皈依、演講、拜水懺、放燄口等活動。
1974
年,因木構殿宇遭白蟻之害,三義鄉信眾曾黃招妹發起改建觀音殿、辦公室及禪房三間;
1975
年鋪設柏油及水泥道路;
1977
年起陸續增建殿堂及擋土牆工程;
1981
年
8
月
22
日,遠航空難,距金善堂不遠,苗栗縣佛教會因禮請戒德、默如、見如等法師蒞寺舉行法會;
1983
年增建大殿及右禪房;
1990
年農曆閏
5
月
10
日,新塑三寶佛及韋馱、伽藍聖像開光,同時啟建三天梁皇法會。
金善堂自
1986
年起成立念佛會,每週二、四晚共修,教授佛學、梵唄、行儀;每週日上午禮懺消災及念佛,下午則教授國學、拜懺悔文。
1991
年成立「慈心基金會」,招募會員定期探訪老人院、孤兒院,並定期舉辦冬令救濟;
2002
年。增建左邊客堂及圖書室。
近年更響應兩岸佛教交流,參訪大陸名山古剎。五十餘年來在現任住持邱善超的帶領下,每月舉行一次水懺及三次消災,舉凡共修、法會、救濟、印經均有不凡表現。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蕉埔里
1
鄰
1
號
電話:
037-740922
标签: 苗栗金善堂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s://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