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宁夏须弥山石窟造像欣赏 [打印本頁]

作者: harry1211    時間: 2016-7-1 16:04
標題: 宁夏须弥山石窟造像欣赏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坐落在市城北55千米处六盘山支脉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属六盘山脉,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是宁夏著名景区之一。


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为中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被誉为“宁夏敦煌”。
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叫逢义山,唐代时须弥山开始称“景云寺”,五代、宋、西夏、金、元至明初都沿袭这一称谓。须弥山作为佛教称谓和石窟的代名词,当推宋代。


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第32窟塔柱多达7层。第24窟塔柱上层龛内雕刻佛传故事。


北周石窟开凿工程向北发展,集中于圆光寺、相国寺区域,规模大、造像精,现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每面各开一大龛,四壁亦开龛,有的一壁三龛,龛形雕饰华丽。第45窟和46窟是须弥山最繁丽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主室宽13.5米、高10.6米,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后壁通宽的宝坛上并列3尊坐佛高达6米,雄伟壮观,在现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见的杰作。隋唐时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国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数量最多,一般4~5米见方,沿正壁和左右壁设马蹄形佛坛,成铺的造像配置坛上,5尊或7尊,多至9尊,不另开龛。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称桃花洞,主室内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开大龛,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第5窟(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须弥山保存着造像350余身,题记33则,壁画7处,明代石壁3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笔重要的遗产,对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东林佛艺的博客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s://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