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他用雾霾画画,让庙中神明「下凡」:这些小到看不见的... [打印本頁]

作者: 梦旅人    時間: 昨天 10:26
標題: 他用雾霾画画,让庙中神明「下凡」:这些小到看不见的...
本帖最後由 梦旅人 於 2025-9-17 10:28 編輯

他用雾霾画画,让庙中神明「下凡」:这些小到看不见的艺术,却装下了整个现代社会的荒谬

天神下班睡懒觉、女神热爱搞自拍、天使偷闲泡咖啡,当「神职人员」下凡漫游现代城市,会发生什么事?泰国艺术家Subannakrit Krikum以细腻笔触和幽默视角,将神话角色拉入当代生活现场,构建出一幅幅既荒诞又真实的视觉寓言。



苏班纳克里特·克里特昆(Subannakrit Krikum)毕业于艺术大学Silpakorn University,学习泰国传统壁画,受波斯艺术影响,将细密画技术结合当代语境,在小型画幅中埋藏密集叙事,邀请观众从表象深入本质,仿佛一场视觉的禅修。




Subannakrit选择“泰国微型绘画”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反抗。面对泰国艺术界盛行大型创作的潮流,他刻意走向微小——但却在有限尺幅内编织进丰富细节与心理学暗示。观众必须凝神细观,才能从明显的情节中发现隐藏的符号,甚至有些细节小到肉眼难以辨识。这种观看方式,恰如佛教哲学所倡导的“从表象深入本质”的修行。



在《Heaven of One Night Stand(2022)》中,Subannakrit改编了闪电女神(Goddess of Lightning)纳玛尼美卡(Nang Manimekhala)的形象。她从手持水晶球吸引雷神的海洋女神,化身为手持鸡尾酒、身穿名牌、在泳池边直播的“度假女神”。


画面中更融入了经典文学《罗摩衍那》中的Hanuman、雷神等角色,一同在别墅中享受用金钱换取的短暂快乐,隐喻现代人对释放压力与追寻即时满足的渴望。



《Sleep Mode(2024)》则描绘天神因陀罗(Indra)瘫软在象头床上,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物品包围。


作品幽默地指出:即便是神明,也需要从信息超载、高压期望中暂时抽离。睡眠在此不仅是身体的休息,而是暂时脱离责任和混乱世界的方式。



在《RAMA Café》中Subannakrit构想出一间理想咖啡馆,让《罗摩衍那》中的史诗角色展现出当代人的生活样貌。



例如,魔王Thotsakan变身自由工作者,尽管拥有多只手却仍然无法按时完成工作;而拉克什玛那(Lakṣmaṇa)在做vlog。



这些「神圣角色」与日常行为的冲突,暗示了现代人如何在消费文化与社交表演中重新定义“神话”。



Subannakrit不仅在主题上回应现实,更在材料层面进行批判性实验。



他从曼谷严重的雾霾中激发灵感,有了将「尘埃」用作颜料的想法。他通过空气净化器的滤网中提取尘埃,经净化、加工后制成灰色与黑色颜料,用以绘画。

使用这些尘埃颜料的意义在于,它们像壁画一样,记录着历史。



《从飞机窗户看出去》一作即使用这些尘埃颜料,描绘被雾霾笼罩的城市风景。画面主角因陀罗——在印度神话中负责维持天界秩序——在此成为无力解决现实问题的权力象征。



《The YouTuber Above the Sea of Fog(2025)》戏仿了弗里德里希名作《雾海之上的旅人》,但主角不再是凝望自然的沉思者,而是一名手持自拍杆、操作无人机、拍摄豪华度假村的游客。



作品批判了旅游业对自然的侵占与生态破坏,质疑当代人是否只关心形象展示而非真实体验,“崇高”的自然探索是否已沦为追求点赞的表演。



《The Golden House(2024)》进一步拓展对权力的反思。因陀罗在沙漠中管理温室,通过修剪、修整、使用等方式“控制”植物依照设计框架生长。



这一过程象征着在现实世界中,权力如何试图培养和引导社会中人们的成长方向。



Subannakrit的作品不仅技术精湛,更反映其沉静而专注的性格。


在研磨颜料、细笔勾勒的过程中,他进入一种远离喧嚣的忘我状态,宛如一位悬浮于现实之外的观察者,冷静洞见当代文明的荒谬。


在这个短视频和AI充斥的多巴胺时代,人际疏离日益加深,而一件需要耐心凝视的细致作品,或许正是一种抵抗——它呼唤我们重新学会专注,在细节中读懂彼此,在沉默中再次相遇。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s://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