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標題: 《证道歌》试释(2) [打印本頁]

作者: wairoa    時間: 2023-3-10 08:58
標題: 《证道歌》试释(2)




(三)【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无明实性即佛性〕
○证道后,道体如如,一切起用皆不二相或不二性(性、相可互训),一切法界的相对相皆转为平等相,故‘明’与‘无明’亦不外一法界相。一法界相者,即是佛境界自性,故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如《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中云:“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
·此中的“佛性”二字,除作如如不动的佛性理体解外,亦指‘佛境界自性’,亦即力用功德性。证道后,起用的种种现象境界,皆为佛境界自性,以离相对性,唯一平等性,亦即现象的真实性,故六祖云:“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无明’即是没有明慧的意思,它没有实质的体性,只是促生众生妄执的根本要素,如《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云:“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一旦发明心地,了知法界本来一相。一相者,平等相、空相也,则‘明’与‘无明’之执,皆成戏论。


●〔幻化空身即法身〕

○据《如来兴显经》中云:“法身慧体,究竟无相”,又如《月灯三昧经》中云:“法身即正觉”,又如《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云:“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菩提即正觉,由是四大假合之幻化空身,当体即是法身,从兹不可幻化空身外分别法身,更不可法身外分别幻化空身,犹金与金饰喻。


●〔法身觉了无一物〕
○法性生身圆满遍觉现象界,了无一有决定自性之物,一切情与无情同归空寂性,如《弥勒大成佛经》中云:“体解第一义,不见众生性,及与诸法相,同入空寂性。”简单地说,就如《心经》中云:“照见五蕴皆空”。


●〔本源自性天真佛〕
○一切功德、智慧、力用的根本依源,号自性,号佛性,号本心,号本性....是不假修成的,天然不虚的如如理体,为一切众生同然的自性,如《宗镜录》中云:“祖佛同指此心,而成于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
○虚幻的身心,在生命的长河里,对一位证道者来说,犹如浮云,往来空中,了无损增挂碍,为什么呢?法身觉了无一物故。但在凡夫位来说,就有障碍,就有生死,就有轮回,为什么呢?错执五阴为实为我我所故。
○五阴即五蕴,狭义指众生的身心,广义统摄情与无情的现象界。


●〔三毒水泡虚出没〕
○三毒(贪、嗔、痴)于众生位来说,会构成生死或障道的因缘;但对一位证道者来说,了无相干,虚然出没,因为在绝对体性中,无所谓三毒不三毒,如《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中云:“世尊!若修行者,离贪痴而求于空,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又云:“世尊!贪、嗔、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于如是平等,是故我于贪、嗔、痴,非已出离,亦非未离。”



7f5604b67a30f80_w624_h808.jpg (146.72 KB, 下載次數: 59)

7f5604b67a30f80_w624_h808.jpg

作者: 上趣    時間: 2023-3-13 10:50
太赞了,感恩分享
作者: wairoa    時間: 2023-3-14 09:43
阿彌陀佛!共同學習!




歡迎光臨 佛圖網 (https://www.photobuddh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