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精舍 發表於 2014-8-28 16:41:47

佛教书画家饶宗颐



香港潮州会馆,乡音悠扬。92岁的饶宗颐双手抱拳,翩翩而来。他身着深色西服,戴红色领带,银发白眉,儒雅潇洒。

“经济有李嘉诚,文化有饶宗颐”,这是潮汕在20世纪对于中国的最大贡献。在全球潮人盛会——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召开前夕,南方日报记者赴港专访这位传奇学人。他欣然题词“枌榆嘉会”,并将在广东美术馆展出“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


●人物档案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是我国当代着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

季羡林称,饶宗颐先生在中国文、史、哲和艺术界,以至在世界汉学界,都是一个极高的标尺。学界誉为“亚洲文明的骄傲”。




■治学四论

奇正蜡烛守株旁移

一是“奇正论”。他说,别人说他是奇人,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老子讲“正以治国,奇以用兵”,他则是“正以立身,奇以治学”。立身做人要正,但做学问要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

二是“蜡烛论”。学者曾将他与清末两位大学者龚自珍、王国维并论。饶公说:与上述二位比较,自不敢当;但我的好处是活得长命,龚自珍只活到49岁,王国维先生50岁,以他们50岁的成绩,和我80岁的成绩比较,是不够公平的。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

三是“守株论。”别人一辈子在不停追逐机会,他笑说自己则比较“偷懒”,坐在树下做好准备、耐心待兔,一见到兔子就以最快的速度扑上去,这样一辈子总能抓到几只兔子的。他研究佛教,一直想学梵文,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碰到印度专家,就以甲骨文与他交换传授,学会了人称“天书”的梵文。又以同样的方法,学会了中东的楔形文字。这些机缘看似偶然,背后是他的“一以贯之”。

四是“旁移论”。他说,别人总结我学问有八大门类、十大门类,看似涉猎繁杂,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每次我只是往旁边移了一小步。像一开始继承父志编撰《潮州艺文志》,是搞方志学,就得懂一点碑记,进而研究考古学、古文字学,接着机缘凑合就到了敦煌学,一步步都很紧凑,很扎实。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书画家饶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