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通山县玉泉精舍-中国大陆湖北 咸寧市通山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梦旅人 發表於 2014-1-22 14:26:0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86年秋奠基修建的玉泉精舍,前身是多寶寺,因多寶寺原址被改建成通羊鎮醫院,故移至北門嶺橋頭王。多寶寺原來是福壽庵,開創於宋元,興盛於明清,為通山縣四大名刹之首。南宋寶佑3年(1255年),僧人鼎慈、慈雲在邑西多寶橋頭修建庵堂,取名福壽庵。後遷至羅漢灣。明永樂(1403)年間,庵僧宗乘同山主焦泮修協商後,移至白鶴山麓,修建大雄寶殿。因佛偈有「天雨寶華,曇花帶潤」,遂改名為「多寶寺」。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寺僧惺臺看到棟宇腐朽,有傾頹之險,便化緣募捐,積集下餘年,得500餘金,便將寺宇修葺一新。當時盛景空前,朝官禮部寺郎朱廷立、八府巡按陳宗夔、帝王之師舒宏緒、禦史李蓼等顯貴官員往來朝拜,並留下了許多詩篇。明嘉靖年間,朱廷立建雲木居,寺右為觀音堂,寺左為雨花樓。規模之大,香火之盛,佛教之隆,真可謂登峰造極。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寺僧得解移木為石,又把寺院裝修了一次。當時的知縣劉可考專門撰寫《重修多寶寺碑文》(此文已載入同治六年《通山縣誌》)。
          1986年,三寶弟子胡智卿奉本舍監院、當家師德宏,於橋頭王山邊建舍,於旁邊打井,水澄如玉,故取名玉泉精舍。1992年3月12日,又動工興建大殿,2004年動工修建齋堂、經堂。到2005年,玉泉精舍已建成了占地面積10餘畝,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寺廟,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客堂、齋堂、經堂、僧室。
          玉泉精舍常住比丘尼在15人左右,其中70歲以上的8人。2000年當家師振杏被選為主持,動工修通了公路,修建了大雄寶殿,新建了玉泉招待所。她與知客師振善一起,弘揚佛德,繼承禪宗。舍內年收入8萬元左右,主要是捐募和做法事所得。佛事活動主要為上半年請諸和尚念觀音七,下半年的中元法會,如來佛,觀音菩薩的出生日,成道日,圓寂日念經,做法事,做壽。初一和十五念經。每日堅持做早晚課,天天堅持早晨3點半鐘打板,4點鐘點香燈,早打鼓,晚打鐘,敲木魚繞佛。此外,還給亡人做佛事,念超度經。
          玉泉精舍還是培養佛教人才的搖籃。老一輩的比丘尼演緒,德宏培養出了一批佛教弟子。有3名弟子在福建林覺寺佛學院畢業,到別處建寺創業。同時與外地寺庵也有很好的交往。舍院與武漢歸元寺、九華山、普陀山、陽新寶蓮寺等有名寺院關係密切,互相交流。
  标签: 通山县玉泉精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6-12 11:43 , Processed in 0.13034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