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的万福阁里有一尊非常高大的弥勒大佛,这就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迈达拉弥勒大佛。弥勒大佛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棵完整的白檀木雕刻出来的,手臂及垂下的衣纹飘带,则是由其它木料辅助而成。这根完整的白檀木通高26米,有8米被埋入了地下,而我们所能见到的则是地面部分的18米。佛像精雕细琢,蔚为壮观。1990年8月,雍和宫弥勒大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佛像世界之最。1992年北京市政府又耗资50余万元,对大佛进行了修缮和重新贴金,1993年10月,再次举行了弥勒大佛重新开光庆典。
雍和宮的彌勒大佛是用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面上高18米,地下埋8米,整個佛像巍然矗立于漢白玉雕成的須彌寶座之上,其中佛頭部直頂最上層閣樓的藻井。當年佛像做成後,光給佛像製作一件披袍就用去黃緞1100米,萬福閣因此又稱作“大佛樓”。雍和宮是一座著名的中國藏傳佛教寺院。西元1711年,乾隆皇帝就誕生在這裡。萬福閣是雍和宮最為宏偉的建築,全木結構,高23米,飛簷三重,列拱交構。左右有配閣,並以飛廊相連,宛若瑤台瓊閣。供奉於閣內的木雕彌勒大佛,其中心是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面以上高18米,地下埋有8米,巍然矗立在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其頭部直頂最上層閣樓的藻井。供奉於閣內的木雕彌勒大佛,其中心是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面以上高18米,地下埋有8米,巍然矗立在漢白玉石須彌座上,給佛像做一件大袍就用去黃緞1100米,萬福閣也由此得名“大佛樓”。 此閣建於清乾隆十三年至十四年間(1748年———1749年)。相傳在雍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時,並未建萬福閣,這裡只是一座觀音殿,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背景是木制山巒。改為寺院後,乾隆皇帝覺得寺院的北面太空曠,欲建一座高大樓閣,為北面的屏障。但一直苦於沒有一尊與之相稱的大佛像。此消息被西藏貢使帶回,當第七世達賴喇嘛得知後,立即派人搜尋大佛造像原料。恰好尼泊爾王國從印度運回一根高大白檀木,達賴喇嘛聞訊,既以大量珍寶購得,並由西藏經四川走水路,歷時三載運至京城。 檀木到京後,乾隆皇帝命察罕達爾罕活佛指揮設計,並由皇宮養心殿造辦處的“廣木作”、“木作”、“漆作”、“雕鑾作”等在雍和宮負責施工。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雍和宮合編的《清代雍和宮檔案史料》滿文文獻載:雍和宮的萬福閣主樓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日,將京城景山內的樓閣拆了之後,在景山北面的圍牆打開了一個豁口,如此連木帶石經這豁口一車車運至雍和宮。這年十二月開始組裝樓閣並雕刻大佛。經辛勤勞作,圓滿完工。故萬福閣是從景山移建的。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三十日,雍和宮開始準備舉行萬福閣落成和彌勒大佛開光大典。而昔年民間所傳的“先有大佛,後有萬福閣”之說不甚準確。當時,此工程及附屬建築先後從國庫支出八萬多兩白銀,赤金八百餘兩。
大佛之名“彌勒”是梵文的音譯,姓“慈氏”,名“阿逸多”,藏語稱“強巴”,蒙古語稱“邁達拉”。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講,彌勒出生在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牟尼是同時代人。他隨釋迦牟尼出家,修習佛法,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牟尼圓寂前先行離世。釋迦牟尼曾預言,彌勒離開世間後,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所以,彌勒現在還稱為菩薩。彌勒造像因此分為菩薩裝和佛裝兩種,雍和宮木雕大佛為菩薩裝彌勒像。這尊大佛面部莊嚴肅穆,頭戴五佛冠,其微垂的雙目、緊閉的嘴唇,給人以萬般慈祥之感。通身掛瓔珞,其左右肩上各有一花籃,籃內之花含苞欲放,花之上有法物,左肩為淨瓶,右肩為法輪。雙手做“扶天蓋地”式,象徵著彌勒繼承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界講經說法,普度眾生。萬福閣樓上原懸掛一串周長12米的上等料器佛珠,稱“寶石官料大佛珠”,每粒珠子直徑有10釐米,為清乾隆年制,現此佛珠藏于宮內。當你立於這尊大佛前,要看清其面部,必須仰視,此乃表達了彌勒佛在兜率天宮高深莫測的意境。佛像的胸部正當樓閣的二層,面部在樓閣的三層之上。1990年8月,這尊大佛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1992年,雍和宮對這尊大佛進行修繕並重新貼金,耗資50萬元人民幣。1993年10月,雍和宮舉行了隆重的彌勒大佛開光慶典。瑞典民族博物館暨斯文·赫定基金會亞洲部主任霍堪·沃爾斯特先生應邀到雍和宮訪問。當他參加完英文版《雍和宮》第一冊授權簽字儀式後,登上了他盼望已久的萬福閣樓,憑欄遠望,不禁感慨地說:“當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先生來到雍和宮只在萬福閣樓下瞻望良久,並拍了照,但他沒有登到樓上,而我實現了這一願望,我感到很幸運。”
雍和宮白檀木彌勒大佛,是清朝乾隆年間雕成的,經歷“文革”的浩劫,佛像和雍和宮一起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沒有毀于紅衛兵的破壞,究其原因,還有一段令人深思的經歷。當年雍和宮內一位70多歲的喇嘛曾神情肅穆地為一位虔誠來訪的青年講述了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朝廷下令,從西藏運來了一株珍奇巨樹,雕成這尊彌勒佛像,作為北京的鎮城之寶。為使佛像站立不倒,在佛像的兩側和後面建了有兩層樓那麼高的平臺式的走廊,走廊的寬度正好可以允許一個人通過。在走廊和佛像之間用鐵索相連,扶住佛像。“文革”期間,有三個紅衛兵來砸佛像。第一個爬上走廊,舉起斧頭想砍斷鐵索。斧頭落下,沒有碰到鐵索,卻正好砍在自己的腿上;第二個人拿過斧頭又砍,卻一斧砍空,閃下平臺,當即昏死過去。第三個人嚇得站不起來。據說這三個人後來沒有一個活下來的。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動佛像一下,彌勒佛像就這樣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下來。 在中國古代,很多人都信佛通道,那時候修煉的人也是很受尊敬的。古人說“甯動三江水,不擾道人心”,“打僧罵道,必有惡報”。然而在“無神論”的教育下,人們把修煉看成是愚昧迷信,也不再相信“善惡有報”。上文中那三個紅衛兵在迷失中造成的悲劇,也再次提醒人們“寧可信其有”的道理。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相信有神存在,敬神向善,不會有任何損失;而如果不信神,一旦做出褻瀆神靈、損害修煉者的事情,就會遭受天理的懲罰,最終的受害者只能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