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完美的终站》(四·一)助念浅见·助念者应培养的心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iroa 發表於 2017-2-8 12:11:4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airoa 於 2017-2-9 07:16 編輯

                                                                                                   
             “颇瓦(phowa)”一词对现代的学佛者来说,应该不会感到很陌生,它的字义就是“迁识”;广义的“颇瓦”乃指修行者在临终时能有意识地将自心契合教法导向所欲趣向或求生之处;狭义的“颇瓦”则如那洛六法中的教授范畴。由是观之,净土念佛行人的助念法门也无外於颇瓦的广义,广狭虽别,宗趣无二。现就个人稍为熟悉的助念法门,略抒数点浅见,以作抛砖:
·助念者应培养如下十点的心态:
1-面对临终者或刚去世者,不管仪容或周遭条件多麽负面,心中必须保持平等如一,不可呈现劣等心!要知你的表情会马上引起前者的不安,及其家眷的相应负面情绪;亦由於劣等心的现行,致使助念或开示草率而行,不单前者难尽依教,後者神识也会感生愤怒,预见的良性效果将难以产生。
2-不要认为接近临终者或刚去世者,会沾惹病气、霉气、邪灵等等的事,心中必须保持光明坦荡,不可夹带怯弱心!要知你的所为能成就他人走得安详,走得自信,走得超脱,那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况且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如印光大师说:「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临终,亦必有能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事不关己而忽之!」
3-为临终者或刚去世者开示时,必须扼要清晰,帮助他们把心中的焦虑、恐惧、迷惘卸除,以至诚亲切的口吻导引他们建立正确的方所。由於焦虑、恐惧与迷惘心态的去除,临终者纵有病苦,亦因此引生了忍受力,从而显得平静、放下,走得有自信。另外,刚去世者的神识因听闻到扼要清晰的导引,也会从旁徨无助的状态中得到稳定,从而配合指引,超脱困境。但助念者切记开示不可紊乱繁复,切不中要害,使他们莫所适从,犹豫不前。
4-在面对临终者或刚去世者之前,很有须要先与其家眷面谈,了解临终者或亡者生平个性、习惯、法门、最放不下、还未了之事、最不想见到的人等等;切忌匆匆贸然开示,切不中要害!
5-在面对临终者或亡者家眷时,必须出言柔和,细心解释整个助念的过程,及家眷必须配合的心态等等;很多时候,因家眷的不了解,或会有不礼貌的回应,助念者必须养成柔和心,不可恶口或大声相抗,应体谅包容苦主的心态情绪,必须耐性柔言,显浅譬喻解说。
6-助念者於临床时,必须至诚专一念诵佛号,如同为自己准备往生一样的心态,不可以口念弥陀,心游白云,熬足整个过程就算了事的心态,要知这样的心态是违背了那份热诚助念的初衷,因果如影随形,到我们临终时,亦必有热心的助念者帮我们助念,可来的也会是口念弥陀,心游白云之辈,故此点不可不慎!
7-在面对一位老修行的临终者前,助念者必须以谦卑亲切的口吻婉转提醒,因为即使是老修行人,在临终俱生我执现起的时候也会可能提不起正念,或因病痛缠身而对佛法失去信心等等;这时若有人提醒的话,很大程度上会生起惭愧心,因而恢复信心。
8-纵然对刚去世者的遗体洒了金光明沙,盖上了陀罗尼被,或者佩带了其它的胜妙法宝,助念者亦必须对亡者作导引的开示及助念,务使他力、自力两相呼应,感应道交,顺利往生。
9-助念者必须心存感恩,感恩所有的临终者及亡者,因为他们是最真诚的老师,他们毫无隐藏地展示了生命的真相,以临终的苦痛促发了我们幼嫩悲心的茁长,以沉稳的自信肯定了法义的力量,这都是我们学佛人真实须要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他们以生命的终结来送给我们,我们怎能不感恩呢?又怎可不尽一切至诚努力来反馈呢?
10-助念者若以至诚专注的心态帮助临终者或刚去世者时,自然会衍生感染力,感染到临终者或亡者家眷的自动参与,有了他们的参与,对临终者或亡者来说是最大的鼓舞!问答:

寒江雪:老师罗列的十点临终助念心态,正中靶心!看来作为助念者要做到真正如法,相当不容易!一方面要以平和心态处置任何不如意境,另一方面又要慈悲引导临终者,方方面面的顾及,都在见证自己的平时修行功力。
藏传佛学修“破瓦法”是也是为了临终往生做准备的了,那么开顶是怎么回事呢?
  答   :不会很难,只要有正确的指导,又肯发心,无甚难处的;难在不肯起步,或想当然用事!若单论“开顶”一事相,则念佛也可以做到,纵开顶流黄水可插吉祥草,也不表示决定往生,以仍不离因果范畴故;还是老实依净土三资粮来得妥当!密宗颇瓦自有它殊胜之处,我不熟悉,可参考余博!


黄钟大犁:说中要害!"助念者於临床时,必须至诚专一念诵佛号,如同为自己准备往生一样的心态,不可以口念弥陀,心游白云,熬足整个过程就算了事的心态."
那助念者可不可以有观想呢?口念耳听的时候,可不可作意观想——阿弥陀佛在上方放无量光,以接引图显示的众相在接引临终与逝者?

    答  :助念时应专注口念耳听,不可作观,所谓作观也只是幻想而已,反分心不得力;在助念前则不妨作观,恳切祈请三圣莅临加持接引。

江 河:请问老师,一般是否必须助念够24小时或者8小时等以上才可以碰触亡者?是否跪着念佛号送往生的话会效果更好?如果助念团队中有口念弥陀心散乱的同修,那是不是不但没帮到忙,助念效果反而会打折扣呢?
  答  :助念一般八至十二小时便足够了,有助念的遗体多呈柔软状;一般缺乏助念的遗体三至四小时後,或会呈现僵硬状。端坐念佛便可以,念佛以至诚专一为主,跪念虽显至诚但难持久,反促疲劳酸痛,心不能贯注,效果反打折扣,变成有姿势而没有大实际!口念心散乱也不会帮倒忙,力量较弱而已。若助念前以我所说的第六点告诫,则多会尽力专注的,因为没有人会希望他日为自己助念的人也是游白云之辈啊!

匆 匆:老师,看到第8点中“纵然对刚去世者的遗体洒了金光明沙,盖上了陀罗尼被,或者佩带了其它的胜妙法宝……”,请问老师,这些是必须的吗?我不太懂……我只隐约觉得“至诚专一念佛号”是最重要的,不知我这样想对否?
  答  :胜妙法宝等等的加持是有帮助的,不过,也得看看是什麽人加持,若连陀罗尼被上所印的,那些依样画葫芦似的所谓兰札体梵文是什麽咒也不知道,那又怎加持呢?若陀罗尼被上的咒语清晰无讹,有懂得念诵的真实修行人加持的话,肯定有大帮助;不然也只是道具或印刷品而已。所以个人认为最妥当还是专注念佛为第一重要!
匆 匆:老师,这几天我在学习《略论》共中士道修心次第里关于“死亡与结生相续之相”时,读到“暖从何收”这一段中,有「暖从何收者,作不善者,先从上身收暖,至心而舍。作善者,先从下身收暖,于心而舍,皆从心而出识也。」说识最后都是从心口离开的。而《成唯识论演秘·唐沙门智周撰》中所引《众生未然三界经》中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这里的暖收,有多处呢,暖从何处收,即亡者的神识从何处离开。
老师,这二处似有不同。是应该以《众生未然三界经》中所云为准吧?
   答 :这问题非常好,古来印度就有这两种说法,《俱舍、瑜伽....》都提过,《略论、广论》内容多挪自《瑜伽论》,这是一种过程,不管上下那部份先舍暖,都先聚心位,後再分道,纵藏密有此根据,其迁识也不离顶门,而事实也是如经所说。


无 尘:老师所讲《助念者应培养如下十点的心态》,可作为助念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这其中包括了理论指导,心理指导和行为指导。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遍,尤其是第九条所显大悲心令我十分感动,这是学佛人应该重点培养的心行,如果学佛人把临终助念当做修行,心里就会光明和坦然的多。所以我感觉第九条放在第一条更好。另外在临终开示的问题上,老师把原则讲的很明确。如老师所讲在具体做法方面情况各异,临机决断十分重要,这就需要经验和理论功底。老师可否在这方面多一些笔触?
  答  :您对第九条的感触,是因为您刚刚做了报恩的事,所以体会深刻,才会有这种感受,不然很难体会十点的三指导;後面会逐步写出,再加实例,希望能带给大家多点参考的价值。


鸿之影:老师,这第九点我很少看到有人写到。无常最后的演示啊,我从小不怕死人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有机会不仿去试试看呢。

    答   :很好!百闻不如一见,临终者的种种情况,也就是给我们示现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那时心态应如何安住等等....会得到启示的,故说“感恩”!




64977e47gd78cddd91ba4&690.jpg (51.77 KB, 下載次數: 39)

64977e47gd78cddd91ba4&690.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13 19:52 , Processed in 0.123666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