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完美的终站》(四·二)助念浅见·助念者与临终者的互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iroa 發表於 2017-2-10 07:25:4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临终者”或“临终病患者”这一名相,必须清晰了解,这“临终”二字表示病患者的生命期已接近尾声的意思,但这“接近”并不代表下一刹那就会结束,一般可能会拖达一二星期之久,亦有可能一二日不等,故助念者不必急着推销自己的宗教信仰,应顺自然不勉强的情况下,建立可依赖的信心为重。当然,若医生判断临终者会随时会离开人世,又见到临终者非常虚弱,已呈半昏迷状态,或连抬眼皮也很吃力的话,则必须进行下一则的开示法,并善巧地开始助念,因为这表示临终者已 进入色蕴的分解,生命时间已无多了。至於是否要为临终者讲述色蕴四大分解的过程、变化、景象、感受等等,个人认为无多大必要,或反增紊乱的效果,以大多数 临终者多无此等明显的感受,亦多见无信仰者走得很平静故。据《瑜伽师地论》中云:「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此复二种,一重二轻。重谓作恶业者,轻谓作善业者。」又云:「又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於身;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於身。」又如《正法念处经》中云:「彼恶业人,临欲死时,现受业报,有大苦恼;如前所说活地狱中所有苦恼,皆悉具受。如此罪人,临欲死时,於先三日,如是受苦,乃至命终—— 失音不语,想大怖畏,行劣识惊;如是次第,四大色怒,极受苦恼!地界坚(革+卯),身体强怒,一切身分筋脉骨髓,处处闭塞,皆悉破坏,生大苦恼,如新生酥,抟押磨打,地界如是。又复水界,一切身分筋脉系缚,本自坚燥,能令烂缓,杀虫气臭,一切漏门,皆悉闭塞,咽不通利,舌缩入喉,诸窍受苦,遍体污出。又复火界,一切身体所有筋脉,皆悉烧煮,受大苦恼,身体皮肤,如赤铜色,内外皆热,口干大渴,烧心炽热。又复风界,轻相更增,以身干故,如升虚空,复下堕 地,一切身分,一切皆干;一切身分,一切脉中,风行不住。有风名为必波罗针,如焰针刺,乃至遍身如毛根等;乃至精髓皆悉干烧;卑波罗风能割皮肉,脂骨精 髓,如斤斧斫,吹一切根,一切身分,皆悉闭塞,大小便利拥隔不通,息不调利,咽喉不正,眼目损减,耳中则闻不可爱声,鼻不闻香,舌不知味,鼻柱倾倒,人根缩入,粪门苦痛,如火所触,受大苦恼,皮肤肿起,毛发不牢;此等唯说恶业行人,临欲死时,彼人如是,三夜三日,四大盛怒,苦恼所逼.....」由是观之, 倒不如要临终者坚执一句佛号及多听闻佛号来得现实,为什麽呢?以一句佛号力量大故,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能转重报轻受故;况弥留半昏迷之际,能闻此洪名,纵是一句,亦宿有大因缘故,如《地藏经》中云:「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褔无量,灭无量罪。」
             一般情况之下,助念者的对象大多数是佛教徒,不管临终者是否对自身宗教有多大的认识,通常都会很乐意接受助念者的帮助,故对他们的提示往往显得容易和直 接;若对象是无宗教信仰的人士,则须要一定程度上的善巧和耐性。不过,临终者纵然没有任何信仰,祖父辈的神佛不分的举措或言谈,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见闻的, 所以华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以下所列示的七点内容,部份主要是开导无信仰的人士,其中有三点则通摄一切临终者,助念者务须好好体会并善巧运用:
(1)对一位无信仰的临终者,助念者必须要第一时间清楚了解,这助念的要求是出自临终者的意愿或是家属的意思;若只是家属成员提议的话,这可能会出现二种情 况,临终者本人意愿可有可无,或截然拒绝接受。若是後者的话,助念者可指导家属成员好好陪伴临终者走完最後的人生路,在安静的陪伴过程中,偶然提起临终者生平做过的好事、善举,或感恩过去的提携、教育,或特别印象深刻的正面往事等等,务使临终者的意念徘徊於正面的往事,这会使临终者走得平静、欢悦、自信! 因为临终那一刻正面的心境,正是激发正面的业力,这会成就正面的轮回。※
(2)面对临终者,千万不要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佩载口罩,不要穿手套,这些身体的语言会让临终者生起不安的情绪,亦令临终者怀疑助念者的真诚,没有任 何一个人愿意接受虚伪的怜悯的!助念者应尽量缩短与临终者的距离,以平和的心态注视临终者的眼神,有必要时,或轻摩临终者的肩膀,或轻拍临终者的手,或帮临终者挪动覆盖的被褥等等,这些身体的语言本身就会传递出尊重、体恤、温暖....,让临终者感到被受尊重,从而产生不抗拒的心态和接受闲聊的耐性。
(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习惯口吻、思维模式、走过的人生路,以及社会时代的背景等等;若要建立相互真正的沟通,助念者必须放下个人的成见及分别心,以代入的方式去接受对方,不须要急切地将自己的信仰灌输於临终者的身上,但一定要学习专注倾听,这样话盒子才容易打开,才容易令临终者感受到您的关怀。当话盒子打开的时候,助念者必须陪养开放的心态,保持轻松自然的呼吸,不要打断、缩短、否定、回绝对方的述说,以善巧、亲切、包容、不回避的态度与临终者倾谈、建立沟通。这种沟通建立的方式,不仅可缩短彼此的间隔,最大的收益者还是助念者的本身,因为助念者的心态不觉间会被转化,很多僵化的认知会不觉地被瓦解,许多狭隘自私的顽固念头会被消溶。譬如一位七十多岁的临终者,在倾谈中可以得知是一位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又具相当自私、吝惜的性格,助念者不可以就此就框定临终者在自己心目中一向的位置,应把目光放大,从聆听中看到临终者上半生的境遇,看到临终者父母当时的背景,如颠沛流离的日寇时代, 经此一放大,我们僵化的认知霎时瓦解!纵是知识水平很低的人,从他们走过的荆棘人生路,肩挑一家老少的生活,说出很有深度睿智的话,我们在聆听的当下,那狭隘顽固的心态不觉间出现宽松!

参考:
※《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行恶人好处生,行善人恶处生。」阿难言:「是事云何?」佛言:「恶人今世罪业未熟,宿世善业已熟,以是因缘故,今虽为恶而生好处;或临死时,善心心数法生,是因缘故,亦生好处。行善人生恶处者,今世善未熟,过世恶已熟,以是因缘故,今虽为善而生恶处;或临死时,不善心心数法生,是因缘故,亦生恶处。」』

问答:

寒江雪:从老师所列举的这三点中,体会到助念者在面对紧要关头所应具备的随缘与善巧方便,不但处处体现大爱,同时也是见证助念者平日里修行素质。要做为一位成功助念者很不容易!
   答   :不会很难,亦不会很易,贵在踏出第一步;修行是互动的,每一微细的眼神投射、语气轻重、举手投足,都会有不空的相对反映;留意久了,自会注意、消融非理意、行,能养成清晰的警觉,助念时就会相对上少了困难。

匆 匆:老师此篇写的是助念者和临终者的互动,其实就是一种交流。细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确实重要,更何况是助念时面对临终者呢,只有让对方接受了,接下去的助念也才有实际意义。认真学习,细读数遍……老师所述的这些细节非常重要啊!
  答   :这是一种互动,自利利他!

竹林一叶:我想亡者能否得生净土,决定的因素在於助念者,若助念者各各发心大,又具足信愿行三资粮,每个助念者的念头都是要亡者得生净土的话,那麽这个共力就不可思议,一定能将亡者送往净土。这是我的粗浅认知,并没有根据,是否这样,请您定夺!
    答 :首先要明白,“助念”二字的含义,“助念”是“助令临终者或新亡者生起正念”的意思,凡夫意识刹那转换,况临终者或新亡者意念无定,若无修行真实功夫很容易随业而转,助念者就是要临终者或新亡者不随宿业而随当下之业,当下之业是什麽呢?就是念佛的业! 此业能把持则往生有希望,所以非关助念者的信愿行是否具足,但关助念者的开导及意念专注,如同台吃饭,人多菜肴多,气氛好,胃口自好,非说十人起筷一人不举筷, 就能令此人饱!正如《分别业经》中说:「或临死时,善心心数法生,是因缘故,亦生好处。」此中“善心心数法生”就是当下的意业,当下的意业若是正面的,纵无信仰亦可生善道,亡後身体也不会出现僵硬状。
竹林一叶:什麽是“心心数法”呢?
      答 :前一“心”字代表我们的意识心,後之“心数法”代表我们的种种心理状态或因素,照佛法来说有五十一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惭、愧、无瞋、无贪、不害、忿、恨、嫉、害、谄....等等。


黄钟大犁:今才知民国有四部临终指导的内容:弘一大师的《人生之最后》,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和印光大师倡印的《饬终津梁》,以及妙真法师鉴定的《临终须知》。
师兄都早读过了吧?我好象又要建议了,有关助念的内容,师兄要慎重汇总,不要匆匆定稿。
    答 :所说过去有看过,现在所写多为十余年来的经验及过去学习过的笔记而写,写时不再参看余书或余相关博文,只希提供多一角度的参考;不会坐着想当然的写,也不会无中生有的写,我无所求故,师弟不必担心!

无 尘:老师这篇文章所讲内容涉及到很多技术层面的指导,同时也是助念者的一种修行和对平日修为的检验,结合老师上篇文章的内容,对此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将思维扩展一下,我们日常所经历和碰到的事物都可以当作帮助我们修行的“老师”,如果能用这种方法指导心行,亦会渐渐养成一种客观修行的心态。
   答 :我写这篇助念文字,不仅仅是局限於助念,很想传递出所谓修行的多方位性,譬如所举的例子,就是希望修行人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不要太主观地在心中先定位,应该要把对象的背景先放大、放远,也往往因此或会改变我们一向的成见,从而扩展了心态的包容性与多角度性....所以您的评论明显是用心看的。

鸿之影:修行是广义的,而不只单纯念佛、诵经、打坐、闭关,日常行住坐卧都是,以至于助念也是的吧。
   答 :对的!写写个人见地心得,多一些参考的角度,多一些启发性,就会多引生修行的力量与心胸的开阔!

江 河:感觉与临终者的临终沟通、开示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初学助念者开始时最好要跟着经验丰富的助念者学才行,对吗?
  答  :凡事都有始步,有了始步就可以有第二步,慢慢就会熟练一点,况助念并无一定不变的模式,准则则有三,後篇会说到,至於是否善巧则须经验,但有一点通则就是“至心不做作”,余则不难掌握!另外,大多数的临终者多为佛教中人,又或神佛不分的人,只要把持三准则,不会有很大困难的。

随 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若非往生,则今世及宿世之善恶业种子,会在以后若干期生命,因缘成熟时得果报。但若带业往生,则恶趣不现,净土中又无恶缘现果,那恶业种子是否在净土修行中得以消灭?如无助念,是否有凭己修行之力(或宿世善业力现)和佛力,或只得其一力而能往生?
  答  :所问相当到位,高兴看到程度愈来愈好,现答如下:

.若带业往生,虽有恶业种子,也无现行之实,以净土中唯善缘故。在净土中修行,当破尽二障时,一切相对有漏种子铲除,恶业种子亦无例外。
. 如佛十号中有“明行圆满”之号,除所知三明圆满外,另据《法蕴足论》云:「....如来具足圆满成就如是明行,一向鲜白,一向微妙,一向无罪,是故名为明行圆满。」既一向鲜白,一向无罪,当然一切有漏善恶业种子全数消灭;但这对回显本地风光而言。若现身於相对的现象界中,一切不离缘起因果,故佛亦示现马麦之报等等,其目的主在警剔修行者於未全显本地风光力用之前,任谁都不能逃离因果律的制衡!另外,真实修行有证量的菩萨,当不忘宿因,为酬宿因,自动还报,如东汉末僧人安世高两世示现被宿生债主所杀,此都表明修行人不昧因果。若彼此於净土相遇,则前之宿债自消,为什麽呢?了知无明业障性空故!
.纵一力,也可往生,视其把持力而定,过去助念曾遇此事,以後会於实例中提出。


.............................待续


64977e47gd78cddd91ba4&690.jpg (51.77 KB, 下載次數: 66)

64977e47gd78cddd91ba4&690.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13 21:59 , Processed in 0.084115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