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武里寺院Wat Khao Buddhakodom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从佛教到建筑的实践
        2010年Suriya先生的环形精舍(Circle monk』s cell)概念设计获得第八轮20+10+X 世界建筑社群奖。
        画面上葱郁树林里一栋黄色环形建筑,意象来自行走在自然丛林中的南传出家人。它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僧寮,也是一栋结合了出家人修行生活的林中道场:早上四点晨起,上午在东边禅坐、诵经;过午至八点,僧人在有顶棚遮荫的径行道行禅;晚间在避免蚊虫侵扰的禅修伞帐下晚课,并依照习俗在挂帐中安睡。
        在泰国佛教森林派修行传统中,僧人恪守着安住于丛林、不睡高床、过午不食等戒律。早年出家人还要自己染衣,自行搭建他们森林里的住处,过着贴近自然的清简生活。而Suriya的这个僧寮设计把出家人的修行生活精确在一个圆环里,半开敞的建筑形制也与传统截然不同。在建筑师早年为出家人单独修行而设计的精舍(Guti)中就已采用钢管、清水泥等现代材质。这些小僧寮如今散落在寺院的树林中,是出家人闭关与起居的空间。
        对于出家人生活的了解渗透在Suriya设计的各处细节,这要追溯至他十年前的出家经历,三个月的禅修回想起来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在泰国,学佛是一种生命实践,在效法佛陀的禅修过程中「观察内心」让Suriya对佛教产生了强烈的身心体悟。还俗以后,他开始为佛寺做义务建筑设计,也由此开始了建筑设计师的生涯。
        围墙里的精舍(Walled monks cell
        自从先学佛再做建筑的十年来,Suriya一直都在对春武里府的Wat Khaobuddhakodom寺作改建。两年前他重建了山脚下小路口的小沙弥寮房,还为这栋街角的挑高木屋增加了一道清水泥弧形围墙,以此来阻挡过往车辆带来的尘嚣。这堵沿山势渐高的水泥墙,走近了是一道界于僧俗显隐生活之间的阻隔;站在远处,它依然是寺庙谦逊亲和的延续。
        外墙预留了供雨水顺延而下和供植物自然攀爬的缝隙,墙里重建的精舍保留了与原有路面拼接处的瓷砖,而原来房子的木地板被拆下后成为现在建筑的一部分外墙。连接自然的可循环设计虽然是贯彻佛家的惜福与慈悲,而重建后的精舍也为小沙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为适宜的空间。各种格挡的外墙兼顾着里外的视线,周围民宅的人间烟火被简约的几何墙线所隐藏,从每个窗口或极尽简朴的僧人房间望出去,能看到的都是不同的角度的树木或大海。
        这栋小沙弥僧寮获得2010年第七轮20+10+X 世界建筑社群奖。建筑师说,有些人来到这里,会因为这面墙而对山中的修行生活更为好奇。也有人问:为什么要把寺庙做得这么现代?Suriya回答:不是我要这么做,而是它们本来就是那样。

        现代是心的本来
        Wat Khaobuddhakodom寺院的图书馆是盖在斜坡山体上的一栋建筑,用以收藏和展示一些寺院的自有出版物,偶尔也会举办一些周围学生的佛教绘画展览。用Suriya的话说,这是一个会「自我照顾」的建筑。他觉得建筑会慢慢地自己生长,和山地、周围的树融在一起,好像有自己的生命。他说「有时候我会把这些房子当做小动物或植物去和他们对话。它们是我的老师,过了一段时间房子们自己也会讲故事。」
        而这栋寺院图书馆似乎是讲了一个「顺其自然」的故事。图书馆建在一个储有20万立方水的水库山坡地上,选址于此是因为这里终年清凉。一种常见的白色波浪形遮覆材料(通常作为临时建筑的屋顶)成为这栋图书馆的外墙,看起来自然得恐怕有些「随意」的细节却是为了这栋完全不通电源的建筑确保采光与通风。一棵贯穿两层空间的大树被保留了下来。图书馆里最醒目的装饰是贯穿两层中庭的几块巨大金黄色布幔,它们让室内的光线微微明亮。
        图书馆的两楼墙上有一尊金色小佛,虽然不大却足以让在一楼供僧的信徒瞻仰,也方便在二楼参观阅读的人礼敬。小金佛和悬空飘荡的僧袍色布幔成为空间中「法」的象征。而这些象征、符号也都是由「心」而起,就如同南传佛教的内观训练中,人们通过禅修中的不断观察以发现内心实相一样,当建筑与空间没有矫饰地实现寺院修行功能时,「实惠」的选材用料与节制的建筑形制就守护了「心」也弘扬了「法」。

        山顶上的禅修中心(Meditation Shelter and Female Dormitory
        春武里府的Wat Pawachira Banphot寺,地处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有着起伏开阔的大片草地。2006年Suriya在这里的一座小山顶上设计了一幢禅修中心。
        禅修中心同时也是来此禅修的女众的宿舍。这是一幢有着虚虚实实大门,进入之后却与一山的绿树全然相接的建筑,这里就仿佛是一艘承载着正在探索内心智慧的人们抵达自然之美的渡船。
        当然首先是要符合修行的仪轨,和兼顾生活细节的各种功能。
        门的两侧各一道浅浅的水域,门两侧的墙体一高一矮、一退一进。若说都是强调形式感却也不尽然,设计师说因为一侧常有车来,停车时难免扬尘,所以刻意把这里的墙筑高退后。若说全无符号象征,设计师在门外种竹象征清净,在门里水上安放了金色「稻米」装置,意寓柔软谦和的心灵资粮。
        禅修步道从进门一直铺展至森林前的平台,充满宁静和与自然连接的气氛。步道中间为行禅人的步步醒觉保留了毛面,路的尽头是原本就在这里的一块石头,歪在一边,面对这片山林,一直都在这里。
        同样面对着山林的还有户外晾晒处,三层晾杆围绕苦心经营地节省空间,而这里镂空的网状地面,却是希望到这里的修行者们「感受脚底触摸树梢的感觉」。
        遍布两座寺庙的大小建筑,充满了除非讲解或亲身体验就几乎「看不见」的微妙细节。体贴长者的关怀设计(在年长禅修宿舍的外圈搭上一排座椅,方便老人以坐姿打坐);避让树木或有意留出石头的自然肌理;因修行人都席地而睡而特意贴地开窗的人性设计……这些妥帖的小处,如同对当下点滴了然的觉性,守护着人们的修行。


獨棟僧宅:








Priest Educational Building:


林中教室:


林中教室-走廊座椅,也是護欄。

林中教室-最後的位置還是個能吹到風的監攷位

圖書館:








圖書館的過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11 14:52 , Processed in 0.115955 second(s), 7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