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哲理与现代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大会缘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佛教哲理与现代科技:人工智能 机器人 VR AR 大会缘起
在人类的内心深处,自古以來都有一种去了解外界宇宙与内心自我真相的欲望。2500年前,佛教的教主释迦摩尼佛,所谓佛也是人,是位觉悟者,他也如科学家们一样,但用不同的途徑,试着透过对內心的探索,不仅了解了心智的本质,也悟到宇宙的真相。探索宇宙,我们称为天文学,探索内心世界,我们称为脑神经科学或意识科学。释迦摩尼开悟所悟的真相,所说出来的言语被记录下来,被称为《佛经》,是一种觉悟者对于宇宙与内心(或称小宇宙)的真相的启示。在近几年,苹果的创办者乔布斯通过佛教与禅的启示,让他在创造苹果系列产品时得到不少灵感。而现在还有一批脑神经科学家,把科学仪器放在喇嘛禅者头上,试图探测禅定者与世俗者的脑电波有何不同,想要探索是否可以通过像治疗脑部疾病一样,对脑神经的操作而尽早达到开悟的境界。

        就修行來说,佛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就开悟的境界而言,佛教就是一种生命的科学。佛教最主要的义理--“因缘观”,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元素与条件组成的,只要因缘具足没有什么是不能产生的。上世纪,当基督教还在为试管婴儿争论不休,认为只有上帝才能造人,人不能造人时,佛教秉持着只要因缘具足,事物就会发生。就算在实验室,当因缘条件具足,人造人也可以产生的。这是佛教与科学的发展不抵觸的地方。

        在7世纪的时候,中国伟大的翻译家、佛学家玄奘大师前往印度取经回来,他所翻译的佛经最主要就是探讨佛教的心意识,称为《唯识》,汇总了佛教对心智与意识绝大部分的认识。佛教的对心意识的剖析、认识与现代的科学有很多相应的地方,譬如佛教讲“无我”,提到心是刹那刹那相续不断,实际上找不到一个永恒不变独立存在的自我。而现代的脑神经专家研究心识时发现:我们的脑也像一个多元讯息的社会,事实上找不到一个单一自我完全独立负责的“我”。他们的研究证明我们看到的事物很多是幻想,也有很多事物看不到但是确实存在,包括三维也是因为脑部神经特殊结构而“感知”到并认为存在。


        但一般人的心智反应並非心智最终极的現象,根据觉者佛的证悟:通过自我内观,每亇人把凡夫俗子的心灵染污、不正确有缺陷的一面去除,可以发现人心智清静的一面,所谓开悟,此時的心智是有无限潜力,部分有如电影《超体》所要表达的一样。佛教对神通是认可的,所谓神通不过就是突破一般普通人感官?力的局限。佛教提到对空間的認知,正如佛经云:“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突破所谓的大与小,主张不为认知所局限与障碍。现在电脑的芯片的体积之小与其内存容量之大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传统对物质的认知,认为大的物体不能穿过小物体。但是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结构和分子的微观结构证明物质内部也有很多空间,如《心经》所提示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佛教讲的“因陀罗网(Indra)"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多赢的社会,不正是反应現代互联网的功用嗎。而《华严経》的最高境界是“事事无碍”,事物是可以不相障碍的,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佛教的"宇宙观"--所谓宇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構:世界由多数的小世界形成中世界,多数的中世界形成大世界,重重的宇宙结构。正如前苏联的天文学家卡尔达谢夫发现宇宙中的文明等级有行星文明,恒星文明,星系文明。人类文明只达到行星文明的0.7,人类并不是最高等生物。未来人工智能和各种因缘聚集的机器人,也是一种生物,最后把人毁灭也不是不可能的。佛教认为生命有多种形式,即“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佛教认为众生中人並非是最高等生物,还存在所謂"外星人"更高等级的生物。


        现代的科学是用一种更严谨的语言、数字和实验来表达,而佛教哲理是对内心不断的探测、了解心智的本质来反观外面的世界表現出來的教理,如科学的公式。而我們需要对佛经语言的觧碼,进而深入了解経文的背後讯息。佛教与科学是可以对话的,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冥想者,都想了解宇宙的真相,只是用的途徑与语言不同。当然在從事佛教与科学对话时,我们也不要牽強一昩画成等号,但也不要放棄对话。佛教需要现代科学的严谨语言数据,然而佛教对现代科技也深具进一步的启发,这就是为什麽我们需要开始佛教哲理与现代科技的对话!










敬请关注
佛教哲理与现代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大会
发起单位: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木鱼基金会  &  察哈尔学会

大会已邀请众多国际新科技与佛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阿索卡.班达拉吉博士 Asoka Bandarage
学者和实践者,曾任教于耶鲁,布兰代斯,霍山(在那里她获得终身职位),乔治敦,美国和其他高校在美国和国外。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哲学和意识,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和健康,全球政治经济,种族,性别,人口,社会运动和南亚。

马库斯.宾根海默 Marcus Bingenheimer
天普大学佛学研究学者,研究东亚佛教和早期佛经文学、在数字信息时代的数字人文。
道格拉斯.赛缪.达科沃斯 Douglas Samuel Duckworth
    天普大学宗教系副教授, 弗吉尼亚大学印度西藏佛教博士,弗吉尼亚大学历史与宗教文科硕士。曾任天普大学宗教系助理教授、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卡萨马度大学佛教学习中心翻译/指导员(尼泊尔)、北卡莱罗那大学宗教学习系访问助理教授等。
   安努拉格.古普塔 Anurag Gupta
“成为更多”项目发起人和CEO,TED演讲者

托马斯.胡夫 Thomas Hove
    瑞士落山大学佛教研究博士学位,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西藏研究硕士学位。2012至今,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佛教研究中心资深学术顾问,尼泊尔加德满都葛玛巴佛学院翻译和讲师。曾任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研究专员、瑞士洛桑大学语言和东方文明研究系临时讲师。

欧文.哈里斯 Owen Harris
      爱尔兰,深度VR创始人。

杰米.哈伯德 Jamie Hubbard
史密斯大学佛学教授,本次大会的发起人之一,著有《绝对的错觉,完美的佛陀--中国异教的兴盛》。

凯瑟琳.哈伯德 Catherine Hubbard
美国MGH / HST Martinos中心生物医学成像研究员。

     杰姆斯.休斯 James Hughes
    曾经是位出家和尚,新兴技术的伦理研究所执行主任,机器人佛项目的总监。机器人佛项目:使用神经技术让人变得更好。正在写一本书,书名暂定为:衰减的佛教一神论。
杰伊.麦克森 Jay Michaelson
拥有六本著作,包括《法的进化:冥想、佛教和下一代的开悟》。Michaelson是《野兽日报》和《三乘》杂志的专栏作家。他拥有希伯来大学的宗教学博士学位、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从和非教派的拉比授任。在yya Khema法师上座部佛教传承教学,芝加哥神学院的附属教员。

安德鲁.奥连茨基 Andrew Olendzki
       佛学研究学者,综合佛法研究院,著有《不受限制的意识:佛教的根本体验心理学》、《慷慨》、《愤怒》、《解放的自我--一个佛教徒关于我们到底是谁的研究》。

菲利普.皮克 Philip K. Peake  
美国心理学教授,史密斯大学。

乔.所罗门 Jon Solomon
里昂第三大学,博士,IETT, 大学教学成员。

威廉姆.沃德伦 William Waldron
米德博理大学,博士,宗教学教授。
      于基诺 Gino Yu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数字娱乐和游戏开发副教授和主任。
依法法师 Dr. Yifa
耶鲁大学佛学博士。


届时,来自德国的LIECTROUX莱尔克斯智能“欧洲机器僧”与来自日本的“京都机器僧”也将不远万里前来“参会”!
现正邀请国内从事人工智能及新科技领域的学者专家及单位
2017 . 6月 . 相约上海
联系我们:info@woodenfish.org.cn






依法博士(法师) 木鱼计划
依法博士(法师)
耶鲁大学博士,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木鱼基金会"发起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7 08:56 , Processed in 0.113678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