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流浪者之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dmin 發表於 2012-10-15 16:51:2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只能留下一個作品
        我希望就是《流浪者之歌》
        希望它在喧囂的時代裡
        繼續帶給觀眾安慰與寧靜
        像那穿過菩提葉隙 斜斜照射的陽光   林懷民
        執杖苦行的朝聖者,步步艱辛地跋涉在這天地之間。喬治亞民謠溫暖綿長如河,他們的艱苦與滄桑彷彿在歌聲裡獲得了紓解和洗滌。
        一名舞者手持米耙,彎著身體,沉靜地把滿台稻穀犁成一道又一道,無始無終的同心圓。
        印度的故事,台灣的稻米,中亞的音樂,《流浪者之歌》註定了流浪天涯的命運。
         
        《流浪者之歌》开始于林怀民一趟渴慕的旅程。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德国作家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林怀民飞往印度菩提伽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塞,四十五岁创作出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译:悉达多),故事主人翁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历经静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种种求道法门,而在放下一切法门时得证圆满。
        一日,林怀民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下静坐,阳光穿过叶隙,他感到眉心一股温热,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喜悦笼罩他的身心。印度归来,林怀民如流水般创作出《流浪者之歌》。
        这趟旅程不但让林怀民安静下来,云门舞者也跟着找到身体的新能量。林怀民要舞者学习静坐,不给动作,这一坐就是两个月,舞者从烦躁不耐坐到安然静定。在《流浪者之歌》里舞者没有炫耀式展技,只是压低身体的重心,安静呼吸,安静行走,扬手举足彷若吐纳。云门从技术的追求,转向自身躯体的探索。
        《流浪者之歌》三吨半的黄金稻米,是舞作中最动人的风景。林怀民从印度返台后,告诉技术人员:「我要满台的黄金稻米。」从选米、筛米、洗米、染色、烘晒、熏蒸繁复的加工,才创造出被誉为「黄金之舞」的诗意画面。米是圣河、是山、是求道者的苦行鞭笞,是清泉细流,是舞评所说的「生命之源」。
        舞作里的乔治亚民歌音乐,同样来自千里流浪的邂逅。那年,胡宝林教授在维也纳送给林怀民一张私人拷制的乔治亚民歌录音带,音质粗糙,但Rustavi合唱团沧桑而温暖的歌声,让林怀民如获至宝,直觉:这就是《流浪者之歌》的音乐。为了寻找音质较好的唱片,云门开展从莫斯科到纽约的千里搜寻,终于在纽约一家俄文书店尘封的角落,发现仅存的一张唱片。
        印度的故事、台湾的稻米、乔治亚民歌谱写的《流浪者之歌》,1994年在台北首演后,演遍欧、亚、美超过一百六十场,是云门近年舞作中演出最频繁的作品。从台湾演到美国纽约下一波艺术节、挪威贝尔根艺术节、法国巴黎夏日艺术节、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碧娜·鲍许的乌帕塔舞蹈剧场;从希腊雅典神庙前古剧场演到罗马近郊哈德里安大帝澡堂改造的古迹剧场,从平地演到海拔2600公尺的哥伦比亚波哥大艺术节。
        十六年来,《流浪者之歌》不论演到那里,总会出现「观众看到泪流满面」的画面,已故编舞家碧娜·鲍许剧终后坐在观众席哭了半小时;澳洲阿得雷德一位青年,在街头抱着饰演僧人的王荣裕痛哭;国外剧场工作者在侧台边,泪如水坝溃堤无法自已。挪威奥斯陆午报写下:「一次伟大的剧场经验,观众的心充实得几乎迸裂,不禁流下喜悦的眼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今天天气不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7 12:02 , Processed in 0.123678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