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转|从杨小生到心道法师的“间修”之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钟无艳色 於 2016-3-7 17:50 編輯


心道法师生于1948年的缅甸,那时,他叫杨小生。
他的父亲祖籍云南腾冲,曾是名铁匠,兵荒马乱的年月,滇缅边境形同虚设,人们可以自由来去,父亲便来了缅甸,娶妻生子,定居下来。父亲的死至今是个谜遇害的前几天,家中来了些人,说了一阵话,母亲便进来替他整理被子。他隐约感到母亲是来跟他告别的,但他依旧假睡,心中出奇地平静。第二天醒来,母亲已经抱着妹妹离开了,过了几天,父亲被人害死在赖坎村附近的小树林里。他记得父亲叫“杨小才”,母亲叫“李淑珍”,妹妹叫“杨小萍”,再多的,他就不记得了。那年,他才4岁。
姑母姑父成了他的抚养者。姑母对他很好,但2年后,姑母病逝了。他跟着姑父有时卖药,有时帮人放牛,他总是听到姑父抱怨,日子不好过。当兵不饿饭,还有狩猎部队打山猪来加菜,穷苦人家的小孩都去当兵,于是,9岁的他也去当兵了。他参加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6军,军长是李弥李将军。一开始,他好骄傲,但没多久,别人告诉他,他们的部队是战败撤到缅甸的,国家顾不上他们,他们是一支没国籍的孤军。他在“孤军”里当传令兵,平时也砍芭蕉,摘野菜,在万紫千红的罂粟田里除野草,直到1960年,他们开始和缅甸政府军、缅共军和土匪武装作战。

他没分到枪,那年他只有13岁,还没枪高,只是跟在其他战友后面背手榴弹。草丛战壕间,枪林弹雨下,他觉得刺激又好玩,以为是玩官兵抓强盗,直到早上还分食物给他的叔叔下午变成一具尸体,他才感到害怕。一年后,台湾当局开始“关心”他们,他跟随部队坐船进泰国,再转军机到了台中清泉岗。
他成了“滇缅幼年兵中队”的上等兵,每月军饷85块台币,5年后,又考上位于中坜市的龙岗第一士官学校。在军中,他认识了一位军医,他教他颂《大悲咒》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课间休息,别人嬉戏,他则躲在一旁,诵念“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他开始吃素,开始发现自己对军旅生活越来越没有兴趣。
终于,他退伍了。

退伍后,他在船上当过厨师,在工地当过监工,在茶厂当过工人,在片场当过临时演员⋯⋯在一家米店,他送了三年米,每天,他骑着自行车,在台北的街头巷尾一趟趟穿梭,平均每天送米七千斤,那是他俗世间最长的一份工作。
从小备尝国家动荡,失亲流离,体验过世间百态后,杨小生的出家念头越来越强。他开始游走台湾,参访寺院,然而,他发现自己“很挑剔”,访了二十几处寺院,也没找到“契合自己内心感召”的出家之所。“就去那里吧,反正你就是要出家的,不必多问。”一位法师朋友知道他满台湾找出家之所后,介绍他去了一个的地方,那地方叫佛光山。

他没听说过佛光山,也没听说过星云法师。整整三个月,杨小生见到大师兄远远就拜,他以为那就是星云师父。1973年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25岁的他在星云大师座下剃度出家,法名心道。
读经上课,打坐参禅,佛光山的日子是单纯的。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并不甘心只停留在佛经里探求义理,他似乎更喜欢打坐,在观照自身中调服念头,熬出腿功,打坐能让他全身通畅,思路灵通,于是,他常常整晚打坐,作息时间也渐渐和僧团脱节。1974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天,他向佛光山告假,说自己想找一个僻静处禅修,参透孤独。

他找到一处蜈蚣出没,群蛇绕梁的所在,那是一位僧友闲置的闭关所。偏僻的闭关所帮他切断了一切外在联系,他把自己罩在蚊帐内,和各种动物相安无事。他在日记里写道:“冷冷清清一茅房,孤孤独独一个僧;悄悄忘尽苦与悲,乐在无声寂静中。”其间,佛光山曾叫他回去,但他心里清楚,僧团生活已不适合自己,唯有在万籁寂静和虫鸣中,他才能体会到“心无所住”的自在和无碍。
后来,因为一些外在原因,他又搬去一座乱葬岗旁的灵山塔。灵山塔废弃多年,底层有一尊地藏王菩萨和无数骨灰坛。他住在第二层,门窗脱落,四面漏风,不知为什么,这地方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归属感,他时常擦拭那些骨灰坛,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生死如幻,这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地方后来被他视为一生中最得力的禅修所。

台湾的一本佛教刊物报道了他的“ 间修”。人们慕名而来,徒弟越来越多,最终也是要回到人群的。苦修近十年后,心道法师决定出关,开设道场,接引众生。经人介绍,他来到现在的灵鹫山。开山之初,还没有山名,那只是片海边的荒山,山下有些靠捕鱼和种番薯为生的当地人,但当地人相信,那是“台湾头”,很早以前便是“圣山”。
灵鹫山的建筑没有雕梁画柱,也没有传统的寺院格局,就地取材,砌石而成,没用一根钢筋。尽管如此,建设之初,因为建地尚未合法化,还是遭到了观光局的连续开罚,刚竣工的大殿也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徒弟们提心吊胆,他却平静地说:我们都不担心身体这个违章建筑什么时候拆除,又何必担心那个还没拆的大殿呢?如果众生要在这里听闻佛法,它自然会传承下去。


_DSC3125_副本.jpg (211.06 KB, 下載次數: 102)

_DSC3125_副本.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3 03:57 , Processed in 0.121496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