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4普立茲克獎得主坂茂與他的紙建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4普利茲克獎得主坂茂(Shigeru Ban)最廣為人知的特色,是對自然建材的運用,他大膽採用紙管材料,創發一系列「紙建築」的探索與實驗。他對於紙建築實驗已有近二十年歷史,紙建築不僅堅固、實用、美觀,而且價格低廉,建材也容易回收。 「我不喜歡浪費。」他簡單的一句話,構成了其紙張美學的中心思想。

1986年,從美國留學歸國的坂茂,在Alvar Aalto特展的會場設計,因為經費有限,無法使用芬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Aalto愛用的木材,他以紙管作為展館的內牆、天花板及展示台,這次的經驗,讓坂茂意外發現紙管的強度遠超過想像,進而孕育了紙建築的創作原點。然而當時,紙管還只用於製作展場的頂棚、隔牆和站台,建造、防火等技術還未成熟,所以直至五年後的1991,第一座戶外紙造建築才出現,那就是有名的「詩人書庫」,那是坂茂將紙管用於恆久建築的第一步。


1995年,「紙之家」順利取得建築許可認證,就作為第一個由經官方批准把紙筒作為結構材料使用在永久性建築中的案例出現。 2000年坂茂坂茂獲邀設計漢諾威世界博覽會的日本館,紙建築使用再生紙為材料,並具有可拆卸、翻用或循換再利用的特點,減少博覽會後所遺留的大量工業廢料,首次向世界真正展示了紙建築的魅力。


▲紙之家由110個紙筒以S形排列建成,其中10個紙筒承擔垂直荷載,80個在室內的紙筒承擔水平荷載。

當然紙建築的最大作用還是在資源貧乏的災區上。坂茂也許比今天很多用玻璃和鋼鐵建築的人更接近老舊的現代主義者的理想。他想讓大眾能夠得到美好的東西,包括最貧窮者。 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之後,數以百計的難民流離失所,聯合國提供的物資不足,大批民眾開始伐木建造避難所,造成當地面臨滅林的危機,後來坂茂使用紙管作為替代材料,避免了一場生態浩劫。

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後,許多地區被夷為平地,他連結社區居民著手建造臨時住所,紙筒的縫隙填入自黏的防水海綿膠帶、基礎則用啤酒箱裝入沙袋、屋頂的PVC棚布和天花板分離,在夏天能通風,冬天時能夠封閉以滯留暖空氣,且每棟的造價僅有二十五萬日幣。另外,他成功募款建造了鷹取紙教堂,這座臨時的紙教堂在阪神地震十年後功成身退,並在新故鄉基金會的推動下,將58根紙管運到921大地震災區,成為永久的教會,撫慰災民的心。除了盧安達、日本,坂茂的臨建還為印度、斯里蘭卡、土耳其、海地、紐西蘭和美國等國家的難民和災民提供了庇護。

臨時住所深受當地居民喜愛,紙教堂甚至在台灣落地生根,這啟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究竟什麼建築是永久的,什麼建築是臨時的呢?」坂茂認為,「儘管是紙做的建築,只要人們喜歡,它就可以是永久的。」正因如此,紙教堂的使用年限遠超過預期,並成為地方重要的象徵與信仰,保留著居民共同的記憶,改變了「永恆」的定義。

「紙建築」在他的理念中,已不單純是一種結合高科技的創作,更深含對人類社會的關懷與責任。紙建築並不是為了強調科技的創新或是建築工藝的卓越成就,而是協助人們走出傷痛,度過艱難的時刻,坂茂曾說:「我希望能保存人們所愛的不朽建築。」作為建築師,同時也是一名人道主義者,他用建築,實現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18 16:09 , Processed in 0.086546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