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说十善业道经》之(十七a)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iroa 發表於 2017-11-27 07:58:2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正宗分中分二十——八...十四、以十善融七科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十七菩提分法为梵文sapta-trimsad-bodhipaksa的意译,亦作‘三十七菩提道品’或‘三十七觉分’,内分七科,为顺趋菩提涅盘的资粮,三乘开合共遵之法,如《自誓三昧经》中说:“善权随时,三十七品具足佛事”,又如《俱舍论》中说:“三十七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现按经文分述如下: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解:(以十善作为修行基础的菩萨,若融添四念处而作菩提资粮的庄严,则大有助于菩提道的迈进。)若菩萨融念处以庄严十善行,随顺四念处的法理修习,能强化离系的观慧。


◇释名句:


·念处——为梵文smrti-upasthana的意译,亦作‘念住’及‘意止’等。指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下,以闻思所建立的慧来系念于心,分别观察思虑‘身、受、心、法’等四处,以强化离系的观慧。以念念安住意止于四处,故又名‘念住’或‘意止’。


·善——此中的‘善’字非作道德观念解,乃作善巧随顺法理解。


·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试观内外自他之身,无外于揽父精母卵而成,内则脓血粪尿,外则九孔常流不净,净相毕竟不可得,若常勤安住思维,可破贪欲,离身可爱净倒之执。(二)观受是苦:‘受’即感受,有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譬如对外的五欲(财、色、名、食、睡),追求无厌无足,虽或可感得片时的五识触乐,及意识的相应快感;若六境稍逆,处处不称意,则六情愁蹙转增,乐去烦来,苦不请自到。若处违情境,更值病苦或资金拮据或怨憎相逢....,则苦中添苦。若常处不苦不乐境,则生厌闷,徒增愚痴相。由是常勤安住思维,了达苦乐无定相,淡化乐倒之执,遂于乐不生欲著,于苦不生嘀咕,于不苦不乐中不生愚痴相。(三)观心无常:‘心’即意识心,心的起用不离内因外缘和合生,内因外缘转变无常,故心亦相应生灭转变离常态,或浓淡或染净,无一定相,了知心非常一相,若常勤安住思维,可破心常倒之执。(四)观法无我:观法无我中的‘法’,统摄现象界的一切有为法,上三法亦不例外,有为法离不开因缘和合生,其生相决定于因缘,其存相的久暂亦决定于因缘,故一切法离自在,离自在即无自性,无自性即我性毕竟不可得,若勤安住思维,可破法的我倒执。


△申:


·经常修习四念处,习惯成自然,遇境逢缘时,心不期然会安住在相应处,于三毒陋习有不经意的淡化力用。


【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解:(以十善作为修行基础的菩萨,若融添四正勤而作菩提资粮的庄严,则大有助于菩提道的迈进。)若菩萨融正勤以庄严十善行,则能全断一切不善法,而能成就一切善法。


◇释名句:


·正勤——‘勤’者不间断,励意不息的意思,如古人说“焚膏油以继晷,恒矻矻以穷年”,就是勤的写照。‘正勤’中的‘正’字,拣别不是邪勤,而是与解脱道相应的圣道法,如《大智度论》中说:“破邪法,正道中行,故名正勤。”


·四正勤——为梵文catvariprahanani的意译,亦作‘四正断、四意断、四正胜’等,如《法蕴足论》中说:“四正胜者:为断已生恶不善法,生起诸欲(欲去之心),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得不生故,生起诸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生未生诸善法故,生起诸欲(欲得之心),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生起诸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


△申:


·晚课的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想想一息不来,这正勤可以放逸吗?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解:(以十善作为修行基础的菩萨,若融添四神足而作菩提资粮的庄严,则大有助于菩提道的迈进。)若菩萨融神足以庄严十善行,若成就后,身心恒处轻安快乐。


◇释名句:


·神足——据《大毗婆沙论》中说:“能为神妙功德所依,故名神足”,故此中的‘足’字即表成就‘神妙功德’的前行修习,此前行修习为成就三摩地的加行,至成就三摩地时,禅定功德能起神妙功德之力用,变化无碍自在,犹人身依足而立,往来奔走,无碍自在,故此中的‘足’字,乃借喻立名,实即三摩地的别称而已。又以其神妙功德无碍自在,故‘神足’亦名‘如意足’,身心轻安快乐亦只是其中所起功德之一而已。此神足有四,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四定依前行成就法而立名,如《俱舍光记》中说:“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


△申:


·据《大智度论》中说:“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读了这一小段文字,不无感慨,自问佛法知见既薄弱,又乏精勤,定则梦也梦不著,若舍净土一门,驴年不出三界啊!


【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进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解:(以十善作为修行基础的菩萨,若融添五根而作菩提资粮的庄严,则大有助于菩提道的迈进。)若菩萨融五根以庄严十善行,就能成就坚固不可破坏的信心,菩提道上精进而不懈怠,心常明了而无迷妄,身心寂静,柔顺调和,不起种种烦恼。


◇释名句:


·五根——即梵文panca-indriyani的意译,为修行人内心必须建立的条件:(一)信根:‘根’者表‘生长、增上’等力用。《经》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若对佛法的信仰不生根的话,则于菩提道无从开步,更遑论功德或善根的长养增上等等,故起信必须深刻坚固。(二)精进根:信根殖,非坐等天降福,必须依法起行,于菩提道上精进修持而不懈怠。前四正勤、四神足通摄精进,现再说精进,岂不嫌累赘?要知修行进程,容有先后高低,然精进则为骨干。(三)念根:‘念者’明记不忘的意思,修行者必须明记闻思所建立的正见,务使正见生根,则下手明断而不会迷糊妄乱。(四)定根:修行者依明记的闻思知见,起专注的推论归结,使达心一境性的修习,则身心莹澈寂静,柔顺调和。(五)慧根:修行者依闻思建立的知见慧,于莹澈寂静的定境中,抉择了别分明,如水清月现,断诸烦恼。


△申:


·信、精进、念、定、慧为修学佛法的唯一基础,所以称五根,无根则飘摇,虚谈不实。凡百事体,本末不失,修行又岂可无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7 10:56 , Processed in 0.092584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