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覺得》雜誌第一期精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ffgg 發表於 2014-5-15 14:05:1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行腳二十一新世紀,高科技一日千裏,人類似乎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文明與便利。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怨憎,與疏離,還有人與社會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人類與天地宇宙大自然,充斥著失調對立,我們世界的問題,也隨著層出不窮。    道德的消失、欲望的蔓延、身心的失衡、倫理的失序、品格的沉淪、正邪的混淆、環境的破壞,甚至讓原本應該最純潔和諧的教界,也曾發生遠離世尊本懷、違背正道威儀,甚至言行脫軌、沽名釣譽、暴力謀私、驚世駭俗的聽聞。禪宗雲:不怕念起,隻怕覺遲。因此,忝為三寶弟子,我們在第一期。恭敬提出“應有所戒”的呼籲,作為首期的主題。

     
   戒律,不但能保護每一個生命,健康身心,生活清淨,富貴善緣,得生人天,也能全面恢復道德秩序,調和消融所有的衝突對立、自他分別,更是貫穿三學、修行解脫的金剛基礎,眾生輪回夢醒的保證。歷代祖師大德,所有正信教團,莫不以受戒持戒,作為其教化學行。    尊貴的佛陀,在涅槃錢的諄諄教誨:“以戒為師”,應該就是面對當今全球世局,突破種種困境,超越層層難關,提升生命品質,增進人類福祉,最重要的一把金鑰匙、不二法門。    實修內明自覺,得學悲志行願,祝福成就覺得的一切善因緣。

     
《以戒為師》戒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是不放逸,屬佛教“戒定慧”三學之一,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以戒學是學佛的基礎,也是通往聖道的根本。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持戒就是把自己保護起來,如同有碉堡防線,保護我們不犯罪,也不讓外界引誘我們造惡業。《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戒律的目的就是清淨,因應物件的不同,可以分為在家戒與出家戒兩種。出家人受出家戒{沙彌(尼)戒、比丘(尼)戒與菩薩戒},旨在出離生死,;在家居士因有家室外緣,所以受在家戒(五戒十善、八戒、與菩薩戒),近為人天善道之良途,遠為出世無漏之正因,因此在家居士應修習戒法。戒律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佛教的生活規範。“戒”是普遍性的道德,如殺、盜、淫、妄之過,屬於性戒,也就是說事情的本身就是惡業,即使是沒有信仰的人,做了這些事,一樣要收到制裁。以殺戒為例,除了人不可殺外,文明各國都有程度不一的保護動物條例;佛教執行的更徹底,對一切眾生,都不可任意傷害。“律”是規範與威儀,如何讓團體維持和諧,讓大眾能精進修行,就需要訂出規範,大家共同遵守,所以僧團十分重視規範,強調和敬和合。因此,作為一個虔誠的佛弟子,不論在家與出家,都必須受戒、持戒,以此時時提醒自己,提起正念,守持淨戒,邁向解脫。《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戒律的功用》——釋淨心戒是為斷眾生的貪瞋癡德不孤煩惱品,使能夠保持清淨佛性,發揮淨法的功能,所以正授佛事宣說戒相的時候,得戒和尚會說:“令識相受持,以護其體”。所以你們要得到的,不是得到沙彌(尼)十戒的條文,也不是比丘、比丘尼的二百五十條、三百四十八條的戒律條文,所得到的是清淨戒體,不收染汙,就是要依著戒相一條一條守持。戒律的主要功用,是要斷除眾生貪嗔癡等的煩惱品,有些持戒者從戒律條文看起來,好像是在持戒,但從戒律的功用來說,不但無法達到斷除貪嗔癡煩惱品的目的,反而增加貪嗔癡煩惱,這雖然名為持戒,其實是犯戒。這是我們持戒律的人,應該要注意的。例如戒律裡說,新的袈裟要貼淨,就是在新的袈裟上貼一塊舊的布,這是要我們不可以對這件新的、好的衣服,生起愛著心。好的衣服用舊的布一貼,就把原來好看的顏色破壞掉,而我們僧伽穿的袈裟叫做壞色衣,也是一樣的意思,是要把好的顏色破壞掉,這是為了消除眾生的貪嗔癡煩惱,使內心得到清淨,所以叫做“貼淨”。但有些人故意在外面穿的破破爛爛,裡面卻穿的很好,要讓人感覺到他很有修行,其用意是要讓人恭敬而發心供養他。他穿這件破破爛爛的的衣服,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名聞利養,這就不是消除貪嗔癡煩惱,而是增加貪嗔癡煩惱,這不但不是持戒,而是犯戒。再舉一個例子,過午不食除了要在下午好好用功,不可以放逸、擾亂、傷害眾生之外,就是要減少對飲食的貪欲心。但有些人因為晚上不吃,所以晚上吃的這頓飯,在中午一起吃了。這樣說起來,隻是兩頓飯合成一頓吃完而已,並沒有減少食量,有時候反而吃的更多,這就沒有達到減少貪念的目的。有些人以過午不食作為標榜,好像戒律就隻有這一條,隻要守持這一條過午不食戒,就是最有修行的人,並批評他人不能過午不食,就是沒有修行,這樣標榜自己,就是希望得到信徒的恭敬供養,如果有這種名利心,從戒律條文來說,雖是持律,但從戒律的根本精神來說,因為不但沒有斷除貪嗔癡煩惱品,反而增加貪嗔癡煩惱,所以是犯戒。《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我們要成就佛道,就要顯現清淨的佛性,而要顯現清淨的佛性,就是要消除貪嗔癡煩惱。好比一面鏡子,本來是很光亮的,但外面有很多灰塵,把灰塵擦乾淨之後,光亮才會顯現出來。同樣的,煩惱消除了,清淨的佛性才能夠開顯,才能發揮清淨的功能。這就是戒律的功用,也是持戒的重要目的。律是要讓僧團和樂共住,在僧團與大眾僧共住,大家能夠和合共住,才能夠好好用功修行,讓正法久住。因此,不論比丘、比丘尼戒,都很詳細的規定生活規範,處處主張僧團的正常發展。因此,大眾僧不可以因為自己身口意三業的不當行為表現,惱亂僧團中的任何人,這就不隻是會背二百五十條、三百四十八條的戒律條文而已。《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戒是為眾生的貪嗔癡等煩惱品,是能夠保持清淨的佛性《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律是要讓僧團和樂共住,讓正法久住《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戒律能夠保護修行者,確保生活、心靈的純淨,以便能繼續安全、穩定地修行,同時也使得家庭與社會和諧發展。《覺得》下載位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對戒律的基本看法——帕?達瑪科薩迦(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今天,南傳佛教的僧侶所遵循的戒律是佛陀去世後不久,眾弟子召開第一次結集,由長老優婆離誦出而確立的。現有戒律並不是佛陀一次所悉數頒佈,要僧團遵行,而是慢慢制定出來的一套規則和指引。每當有僧人在具體實踐中,發現某條戒律在操作上有困難,或發現該戒律不切實際時,佛陀都會樂意調整戒律。雖然阿難尊者在第一次結集上提出,佛陀去世前曾告訴他,若有需要,僧團可以在他去世後修改小小戒。不過由於尊者未問清楚可修改的小小戒內容為何,所以為了慎重起見,大眾決定要完整地保留所有戒條。戒律是修學佛陀教義的基礎,可確保僧團成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清淨污染,並引領修行者邁向修定,進而悟道和解脫。第一次結集雖決定將戒律悉數保留,但時移世易,當時訂立的戒律,已無法涵蓋現代許多僧人的活動。事實上,我們發現第一次結集訂下了的金科玉律,如今已變得僵化。另外,我們或許會留意到,這些戒律看起來放諸四海皆準,但在不同的地方,戒律的詮釋和執行漸漸出現了細微的差異。在泰國,1962年的《僧團條例》規定,由僧王統領的僧團議會“有管制僧團的權利和義務,並獲授權就此在不違反法律及戒律的情況下,執行、頒佈及制定可強制執行的判令、規例、規則和法令。”該條例規定,如有僧人犯了“四根本戒”,得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受處罰,包括褫奪僧袍,而拒絕受罰的僧人,最多可被監禁六個月。條例更允許僧團議會採取法律行動,控告被褫奪僧袍卻繼續做僧人打扮者,如僧人因觸犯刑事罪行而被捕及定罪,政府機關亦有權褫奪其僧袍。在一些信奉南傳佛教的國家,僧人可以直接以雙手接受女性佈施,但在泰國,傳統的作法是女性先把佈施放在一塊布上,僧人再將布拉過去,拿取供養物。儘管僧人竭力堅守戒律的一字一句及其精神,但必須承認的是,世界在踏入新紀元後,情況已經和兩千五百多年前大相徑庭。第一次結集所訂立的種種規條,是爲了切合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北印度的生活狀況。舉一例證,當時貨幣仍未通行,因此禁收金銀的戒條未必包括現代生活中有效流通的貨幣。再者,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信用卡呢?信用卡非金非銀,甚至可以說連貨幣都不是,但信用卡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就連僧人或許也有需要使用信用卡的時候。我認識一些信奉南傳佛教的僧人,基於同一條戒律而拒絕使用貨幣。這個做法當然值得讚揚,但對那些代他處理金錢事宜的僧人而言,這種做法便會帶來非常沉重及不必要的負擔。又,公元前五世紀,每個人包括佛陀都徒步四處遊歷,但不得不承認當時的婆羅門教徒多以馬車代步,佛陀經常對這個做法表示反對。話雖如此,現在許多僧人都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公車、船和飛機,全部都得購票。要不然,他們就選用私人交通工具,例如私家車,但此舉又會引起更多疑問,到底僧人應否自己駕車,而不必勞煩俗人?這樣做又是否會觸犯一些不為人熟知的戒律?提及乘坐飛機外遊,當然會引起更多的考慮,南傳佛教的僧人最基本要遵守“過午不食”的戒條,雖然正午嚴格來說,是指太陽升到天空最高點的那一刻。他們時刻銘記在心,即使是因為無知或純粹出於意外,做不到就等於犯戒。因此,南傳佛教的僧人要克服一個新的障礙:當他們坐飛機跨越不同時區,譬如從曼谷飛到紐約,他們該如何根據戒律所言,決定何時是真正的正午?那手提電話呢?可否單單因為戒律中沒有關於擁有及使用手提電話的條文,便視之是戒律所認可的?還是我們不該擁有手提電話,因為它不在僧人傳統允許的八件必需品之列?我必須指出,以上例子隻是冰山一角,幾個世紀前的社會條件與現今有所不同,當時訂立的戒律與現代的戒律生活明顯互不相容。那我們該怎樣做呢?尤其是僧人要遵行這些戒律來規管自己的生活,好讓自己可以向俗人言傳身教,於是連與古代生活較為相關的一套或幾套戒律也不得觸犯,細節也要遵從,但那真的做得到嗎?戒律訂立的過程頗為漫長,外在環境的轉變一日千裏,必要時佛陀都會修改戒律。在這個電腦時代,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戒律的“更新”。佛陀曾向長老優婆離解釋推行戒律的原因,似乎最終都是希望為僧團成員帶來身心的安樂,助益修行。對於不同情況下的各種難題,我不肯定怎樣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有一點非常清晰,就是身為現代僧團的一份子,需要深刻的思考,以竭力將傳統戒律忠實的保留下來為前提,但同時要明白,倘若佛陀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想必也一定會修改戒律,以符合我們現在所面對,已經轉變的社會狀況。如果我們時刻謹記(一)佛陀優婆離解釋過推行戒律的動機,以及(二)戒律的精神比字義重要,那樣就不會出現很大的偏差。上文所指的精神,顯然與意志作用有關,衆所周知,那是決定果報的關鍵。如能信守這兩個原則,應當可以修改戒律,使之更能融入現代生活,亦能保留佛陀最初訂立戒律的目的,不過修改戒律當然是愈少愈好。------《覺得》第一期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對戒律的基本看法——帕?達瑪科薩迦(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佛陀時代僧伽都徒步四處遊歷,說法度眾《覺得》第一期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對戒律的基本看法——帕?達瑪科薩迦(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為眾僧精益求精,是訂立戒律的原因之一《覺得》第一期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對戒律的基本看法——帕?達瑪科薩迦(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推行戒律的原因最終都是希望為僧團成員帶來身心的安樂,助益修行,戒律的精神比字義重要《覺得》第一期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傳戒概況》——宏瑞:    佛陀制戒的目的,根據《根本薩婆多部律攝》說有十種利益:「一為攝取僧伽;二為僧伽極善;三為僧伽樂住;四為未信者令信;五為已信者令增長;六為折伏惡人;七為懷慚者樂住;八為斷現法漏;九為斷未來漏;十為我之淨行得久住。」其意義即在建立僧團的安住、令大眾對三寶產生信心、令修道者身心清淨,邁向解脫之道,而達到正法久住的根本目標。  

     
傳戒是使正法久住,智慧之燈綿延不絕。

     
除了重視奉守戒律,戒律的傳授也尤其應當注意。

     
佛陀時代需出家十年以上、懂得戒律,才能收徒弟。

     
佛教的影響和傳統能不能得以延續,傳戒法會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居士受戒次第進學》耘心 佛陀涅槃前層教示佛弟子應「以戒為師」,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寶藏,令生命得到光輝、莊嚴,到達真正的安穩解脫處。 因此,經上比喻戒如慈母,令不受惡業侵害;如勇將,能降伏煩惱;如守門人,守護功德法財;如……所以佛弟子勿誤解戒律為為束縛,應珍重於戒,在家居士須提起正念,進修戒法,守持凈界。 《覺得》雜誌第一期回顧在線預覽、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在家戒律種類有三種,即五戒、八關齊戒、菩薩戒。在家居士可誠心向出家僧眾間求受,次第進學。《覺得》雜誌第一期回顧在線預覽、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在家修持的佛弟子受戒後應護持凈戒,不可輕言犯戒,若犯戒後應如法懺悔并不再犯。《覺得》雜誌第一期回顧在線預覽、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律需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堅持。《覺得》雜誌第一期回顧在線預覽、下載: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戒律與禅宗》釋永信眾所周知,“戒律是佛家之法”。自《十誦》、《四分》《僧祗》、《五分》諸律,東晉時譯出,高僧大德既已開始推行及研究。少林寺是中國禪宗祖庭。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後山石洞內面壁九年,創立了中國佛教禪宗。此宗以禪入道,從自心求佛,閉關自悟,明心見性。此宗弟子修禪成佛,成無上智慧。佛教有戒定慧三學。由戒入定,由定生慧,這是禪悟之根本。所以說,戒律亦為禪宗之最根本,最基礎。無戒不為禪,無律不成宗;無戒無律,則禪宗不立。  

     
《密宗戒律之持守》陳士東——釋迦摩尼佛入涅槃錢開始弟子“以戒為師”。密續上說:“佛法存在與否的主要標誌是戒行,有戒行便有佛法,無戒行便無佛法”。如無戒行那麼你修的是什麽佛法呀!那麼,爲什麽要嚴持凈戒呢?《涅槃經》上說:“戒是一切善法梯橙”。此即是說,一切善妙之法,無不以戒行為基礎,就以定功來說,戒行便是堅固的前行,如不守戒,絕不會有正定,更不會生大智慧,因戒能生定,而定能發慧。能海上師指出:“無戒之定非正定,無定之慧非正慧”。故如不持戒,定必不成,因無戒之人妄作亂想,頭腦中不僅充滿邪知邪見,且十分活躍,行為無所禁止,如何能靜得下來呢?所以,律儀戒、攝善法戒、菩提心戒等下下引生上上,便可逐步相應于道體。《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bbs.photobuddha.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

     
密宗的戒律,事實上要求非常嚴格。《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密續上說:“佛法存在與否的主要標誌是戒行,有戒行便有佛法,無戒行便無佛法”。《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現金有的學密者以為精進修持便能成就,不知無戒行縱再精進亦是枉然。《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08《新五戒》一行禪師——自佛教創立以來,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佛家戒律的根本精神,也是佛教延綿千年的基本保障。一行禪師因應時代發展,對五戒做出了新的闡釋:(一)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培養同情心,學習善巧,捍衛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命。(二)意識到剝削、社會不公正、偷盜、壓迫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培養博愛心,學習善巧,為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福祉而奮鬥。(三)意識到錯亂性行為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培養責任感,學習善巧,維護個人、夫婦、家庭乃至社會的安定宇完整。(四)意識到妄語和不能傾聽別人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培養愛語和專注的傾聽,給別人帶來歡欣和快樂,解除他們的苦惱。(五)意識到漫不經心的攝取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培養健康,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身體上的,爲了我自己、我的家庭和社會,充滿正念的吃飯、飲酒和消費。《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虛雲禪師》(1840-1959),中國當代禪宗泰門。     一生虔誠奉佛,嚴格守戒,弘法度眾,建樹非凡。他在百餘年的修行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戒律思想,產生了巨大的示範作用和影響。    虛雲禪師一生始終將戒律奉守為佛法的根本要義。在自己嚴守戒律的同時,反覆教導學人“學佛不論修學何種閥門,總以持戒為本”。“修學者必須依佛戒”。“修行以戒為體,戒是出生死的護身符”。禪師強調“如不持戒,從有多智,皆為魔事。”他指出現在佛法比較盛行的是淨土與禪宗,一般僧眾都忽略戒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學,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三學之中,以戒為本,由戒生定,由定發慧。“若能持戒清淨則定慧可自圓成”。

     
虛雲禪師一生虔誠奉佛,嚴格守戒,弘法度眾,建樹非凡,被譽為當代中國禪宗泰門。《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百餘年中,禪師無一日不嚴謹守戒,以戒為師,以身示範。《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虛雲禪師在自己嚴守戒律的同時,反覆教導學人“學佛不論修學何種閥門,總以持戒為本”。《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虛雲禪師1952年9月,一百二十歲時于武昌三佛寺。《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虛雲禪師于雲門寺。《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虛雲禪師1952年9月,一百二十歲時于武昌三佛寺。《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攝於虛雲禪師一百二十歲時。《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禪師以弘律傳戒為契如方法,重建僧團,嚴肅規矩,規範道風。《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虛雲禪師與來果禪師合影《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弘一法師(1880-1942),法名演音,別號晚晴老人;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他既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戲劇家、音樂家、書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苦心向佛、嚴謹持戒、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譽為“南海律宗第十一代祖師”的一代高僧。《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弘一法師以佛教所倡導的平常心對待戒律,戒律成為他的日常生活本身,持戒之心即是生活之心,守戒之行即是生活之行。《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弘一法師一言一行,都以戒律為準則,不稍差越,是以戒為師、砥礪僧格的典範。《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1918年出家入山前,與學生劉質平、豐子愷留影。法師以大道心律己、以菩薩心行道、以平常心處世、以人格丕顯僧格。《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弘一法師真實地做到了先律己後律人,而且更進一步地做到了隻律己不律人。法師律己而不律人的觀念,具有己正而後天下正的哲學深意。《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弘一法師的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法師常以書法結緣,鼓勵後進。《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著有《弘一法師》的林子青老先生在《傳》中說道:大師“彌留之際,還寫了‘悲欣交集’四字,一面欣慶自己的解脫,一面愍衆生的苦惱。”《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聖嚴法師(1930—2009),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13歲出家,曾於臺灣高雄山中閉關六年,嗣後留學日本。國際知名禪師、教育家、學者、作家。法師特別重視戒行的提倡、禪修的實踐、知見的釐清,且以精湛的佛學義理,配合健康淺顯的修持方法,指導禪修。推動“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的目的。  

     
聖嚴法師紀念像,畫家宓雄先生為緬懷聖嚴法師而作。《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聖嚴法師特別重視戒行的提倡、禪修的實踐、知見的釐清。《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聖嚴法師在生活上着重戒律的根本精神,不拘滯于條紋的呆闆死守。《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聖嚴法師推動“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的目的。《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聖嚴法師1989年創辦了法鼓山國內外禪修、文教、慈善體系的人文社會大學、僧伽大學、僧團道場、七個基金會、中英文四種定期刊物。《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法鼓山以推廣佛教學術、文化、教育為宗旨,每年招募許多社會人士來推展教育、投入慈善方面的工作、舉辦許多佛法演說和活動。《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法鼓山設施齊備,充分發揮了教育、文化、弘法的功能。

     
法鼓山為信眾提供了一個修行佛法、淨化身心的良好環境,運用佛法來安定人心、安定社會。《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心靈環保”是法鼓山提倡的“四環運動”的核心思想,強調以具體行動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推己及人擴大到對社會、人類、環境、自然、生態的整體關懷。

     
淨心法師,世界佛教華僧會會長、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臺灣分校校長,中國宗教徒協會理事長,凈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凈覺佛學院院長,凈覺佛教研究所所長,臺灣宗教界領袖。臺灣台中縣人,生于1929年。淨心法師為白聖長老在臺灣第一位嗣法弟子,自1963年晉山住持臨濟宗凈覺山光德寺,歷時四十餘年,積極推行佛教弘法、教育、文化、慈善等事業。  

     
淨心法師為白聖長老在臺灣第一位嗣法弟子。韓國般若禪寺白罔住持投禮白聖長老座下出家,由淨心法師代為剃度。《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臺北臨濟寺傳戒,淨心法師為戒子燃香。《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淨心法師與戒弟子們。《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淨心法師看望小朋友們。《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淨心法師作為戒師之一,帶領新戒菩薩托鉢。《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至今為止,淨心法師在光德寺已舉辦共五次三壇大戒會,以六大特色實現其傳戒理想。

     
光德寺的傳戒大會師臺灣佛教界唯一舉辦為期兩個月的三壇大戒會。《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光德寺是目前臺灣難得的幾個嚴守戒律的道場之一。《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光德寺法師們結跏趺坐,修習白骨觀,斷除了貪慾煩惱,生起證悟智慧。《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持戒嚴謹,學識淵博的淨心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資深的傳戒者。《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光德寺養護中心。淨心法師除了弘法傳戒外,他還陸續創辦凈覺佛學院,凈覺育幼院等,積極開展慈善事業。《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1999年,淨心法師在泰國北部捐建淨心村。《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1999年,淨心法師在泰國北部捐建淨心小學。《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達摩科沙沾法師(Dhamma kosajrn),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校長,現任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校長、二品僧官、曼谷帕育拉旺沙瓦寺住持,兼泰國最高僧伽執行委員會秘書處委員。達摩科沙沾法師(Dhamma kosajrn)1955年9月17日出生于泰國素潘布裹府,以12歲稚齡出家為沙彌。1976年,以沙彌身份,榮獲泰國傳統巴利語研習最高級(第九級)學位。同年,接受泰王禦賜于曼谷玉佛寺受比丘戒。

     
法師將學術工作與社會奉獻融合為一體,是全球聞名的大法師、學者。《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法師經常受邀與泰國廣播和電視布教。在過去二十年中,演講普及全世界。《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法師是一位學者比丘,撰寫超過60冊以上的佛教和哲學書籍。《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達摩科沙沾法師為住持的泰國曼谷帕育拉旺沙瓦寺。《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達摩科沙沾法師為校長的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是泰國國立的特為僧侶設立的佛教大學。《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多聞-悅讀《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平常禪》——另一種修行 蘇焱著《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甘露與淨瓶的對話》吳若權著——最高深的佛理,有時候來自一場對話。《禪與悟》聖嚴法師著——了解禪與悟關係最平易、最直接的一座橋樑。《一輩子做女孩》伊莉莎白•吉爾伯特著—— 修行靠自己。《覺得》第一期回顧預覽、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多聞-聽音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多聞-聽音——一面是孤獨,一面是平靜——劉星,中阮大師,自由音樂人,創作有《無所事事》《一意孤行》《遠去的村莊》《湖》《孤芳自賞》等CD專輯。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多聞-聽音——一面是孤獨,一面是平靜——劉星,中阮大師,自由音樂人,創作有《無所事事》《一意孤行》《遠去的村莊》《湖》《孤芳自賞》等CD專輯。1987年在中國首屆藝術節上首演了自己創作的《中軟協奏曲——雲南迴憶》,震撼整個民族樂壇。90年代初,劉星開中國NEW AGE音樂先河,併成為領軍人物。目前組建「半度音樂」,免費開放給喜歡國樂的人,頗具小音樂沙龍之風範。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優人神鼓——“優”在中國傳統戲曲的意思是“表演者”。 “優人”即表演的人。“神”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那是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最大的能量。“神鼓”就是人的鼓。“優人神鼓”就是在自己寧靜無我時所擊出的鼓聲,亦即“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位於臺北木柵老泉山上的“優人神鼓”,是一個將藝術融入生活,也讓生活進入其藝術的表演團體。1988年夏天,創辦人劉若瑀帶著跟隨波蘭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一整年在山林中所培養出的專業訓練特質,專志研究“一個表演者”身心的開發,而創立“優表演藝術劇團”。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從創團開始,優劇團就以距離臺北市有一小時車程的“山上劇場”作為基地。每天早上,優劇團的團員從山下的臺北各地來到山上進行訓練和排練。1993年,劉若瑀邀請有近20年擊鼓經驗的黃志群進行擊鼓的訓練與創作。從那時起,靜坐與隨後增加的中國武術,變成了優劇團訓練課程的重心──這種將“劇場”和“擊鼓”這兩項藝術結合在一起,並以靜坐作為表演質地的基礎,也造就了“優人神鼓”獨特的表演風格。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思所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佛寺見聞 大理之行》哈哈——
寺中一石一閣最爲著名,關于石還有一個漢時觀音化身老婦負巨隕兵的傳說。石上亭閣建于明代,清代翻修,如今所見是1998年重修後的景況。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應有所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應有所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應有所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應有所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應有所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戒 既是有所不爲的收斂,也是解脫之道的起頭。這一邊是行爲約束,另一邊可通往心靈自由。有人說,戒的理性能夠幫助我們看清自我的意識和世界的真相,眼看一番衰耗外相之後,讓我們打開窗,來說一說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降服自心的歷程》Xigua——戒不是約束,而是防患於未然的提醒。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真是不好守》哲別——在戒律上能夠做的如何,取決於我是否對佛法的各個觀點進行反覆的考慮。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體會”戒律》巡閱使——在持戒中才能“體會”到戒律是什麽!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以心為師》曹甄——以戒為師,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要以心為師。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學戒點滴》唐大年——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戒之根本在於戒己》穆——戒律的根本,一是遮止,一是戒己。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信賴和擁戴》林禾——當你擬定了屬於自己的戒律之後,你就必須不背棄,不拋棄,去信賴和擁戴它。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心有所敬,心無所懼》Mier——世間處處需要戒律。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修證-生活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抄經》_《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有滋有味 素的生活》Xigua 蘇焱——《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一碗暗香粥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一團和氣面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一戰雪梨盅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八關齊戒》——佛經上說受持八關齊戒可得脫離病苦、消滅罪障、遠離惡道等十二種功德利益。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念珠》一鉢——
念珠其實每一部份都含義深刻:母珠即佛,串索如法,小珠便是指那芸芸眾生和合的僧團,一串念珠即是三寶,而且要“念”。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修證-空間
《靜逸之美》巴黎——
有過兩年僧侶經驗的坪井浩尚在2006年以“靜逸美學”成立了100%設計工作室,來探討靜逸簡素的禪意設計。無須杯墊也不會產生讓人討厭的水漬的水杯、自動站立的雨傘、不見錶盤的手錶,坪井帶著從設計中所散髮出的富有禪意的巧思,讓人感受到100%的簡單印記。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竹節日光燈管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燈泡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櫻花杯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站立雨傘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熔岩LED腕錶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蓮屋》
蓮屋是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建造的一所臨山近水的房子,他在房子和河流之間注入清水,種上蓮花,從而使得這個居所藉由蓮花表達它的所在。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蓮屋被分成兩部份,中間是洞形露臺,用來連接房子背後及河對岸的樹林,牆面被設計為佈滿坑洞的輕型多孔墻面。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隈研吾善于利用環境特征來創作,并隨著環境特征的變化而變換建築形態。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本福寺水禦堂》
本福寺水禦堂是佛教分支真言宗的一個新主殿,它坐落在日本淡路島本福寺以西一座可以遠眺大闆灣的小山丘上。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要到水禦堂,需要經過本福寺舊廟,沿一路滿眼蒼翠的路徑往上走。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設計師安藤忠雄認為建築是空間、環境與人的關係。他認為建築物應該做到自然、幾何學和展現材料的本質。建築應該與人、與自然合理結合,這便是建築中的戒律。
《覺得》第一期回顧、下載地址:http://www.photobuddha.net/France/Magazine_Detail.aspx?id=29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9 21:08 , Processed in 0.17808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