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北故宫历代典型茶碗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uochents 發表於 2014-10-23 10:08:3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数十件从唐至清的历代茶碗,其中以明清居多。本期特选12件典型茶碗,来表征各朝代茶碗在器型和釉色上的特征,以飨众友。

◎唐代



唐 邢窑 白釉玉璧足茶碗
高4.2cm 口径14.4cm 足径6.0cm

敞口卷唇,斜壁,浅腹,玉璧形底足。内壁满施白釉,外壁挂釉不及底,底部无釉。白釉莹润,聚釉处泛青,胎质细腻坚緻。
敞口、玉璧足的浅碗为唐代中晚期典型茶碗形制,最有名者莫过于越窑青瓷玉璧足茶碗,及邢窑玉璧足茶碗,两窑皆为陆羽《茶经》所载。虽然《茶经》以越窑青瓷茶碗为尚,但首都长安或洛阳墓葬或寺院遗址所出土者,仍以邢窑白釉茶碗为多。同类型茶碗或“盈”字款邢窑白釉玉璧足茶碗,长安西明寺、洛阳白居易邸宅等遗址均有发现。
◎宋代

北宋 定窑 牙白划花莲小茶盏
高5.6cm 口径13.4cm 足径3.2cm
敞口,器壁斜高,底足浅而小。全器除口沿一圈无釉,馀均施透明釉,口沿镶铜扣。碗内壁刻划莲花纹饰,碗内心一周微凹。胎骨匀轻,质细洁白,内外釉面有开片纹。
此类大口小足、碗壁斜直形者,倒置形似斗笠,通称“斗笠碗”,点茶时易乾不留渣,因此颇盛行于宋代。


宋 建窑 黑釉兔毫盏
高6.5cm 口径11.5cm 足径4.2cm
全高6.5cm 口径11.5cm 足径4.2cm、弇口碗,口沿外缘向内束收,深腹、小圈足。釉施不及底,旦露深褐色粗厚的器胎。足外壁无釉,足内则浅凹,并深刻一“律”字楷书。
釉色鸟黑浓稠且流动性大,外壁垂淌至近足处,内底积厚釉,口缘则薄釉而形成特徵的“褐口边”。碗身裡外均有结晶析出的青黄色细密线条,随釉流动,深茂相杂,宛如秋兔的毫毛,故宋人称之为“兔毫盏”。


南宋 哥窑 灰青葵口碗
高5.5cm 口径14.7cm 足径3.9cm
碗呈六瓣葵口,敞口微撇,深弧壁,矮圈足。通体施青釉,釉面满佈褐色不规则开片纹,外口沿下一圈积釉较厚,口沿一圈釉薄,显见紫褐胎色,圈足窄小,足底修饰工整,涂有赭色护胎汁。胎骨轻薄,露胎处可见灰黑胎土。 釉色灰青,紫口铁足为哥窑的主要特徵,此盏造型秀挺,釉色腴润,为盏中佳器。

南宋 吉州窑 黑釉木叶纹茶碗
高5.5cm 口径15.1cm 口径3.5cm
碗敞口,斜直壁,浅腹,小足,形似斗笠。通体施黑釉,内底一点凸起,内壁贴一枯叶纹作装饰,叶纹褐黄、带蓝白条缕斑纹,器内枯叶纹外隙地黑釉上,隐约可见泛银白色的梅花枝与弦月遗痕,此月梅纹或曾以描金或银绘饰,经年剥落,现仅能于转向对光时,才可觅见。
底足无釉,胎质较鬆,呈色灰黄,碗壁显见拉坯遗痕,外底圈足浅黄胎上涂酱褐色化装釉,似有意仿建窑的黑褐胎色而作。釉色漆黑,釉面偶现黄色棕眼气孔点,口沿一圈釉薄呈黄色,加镶铜边。
剪纸贴花黑釉碗器为江西吉州窑独创一格的装饰技法,常见木叶、梅花、龙凤、或文字等贴花图案纹。黑釉木叶碗为其代表作,其技法先于生坯器上施含铁质的黑色底釉,而后再将处理过、沾染含铁较低的黄釉木叶贴著于黑釉之上,一次烧成,因而产生黑地枯叶饶富趣味的装饰。
◎明代

明 白釉暗花绿彩云龙纹铙式茶钟
高4.3cm 口径9.8cm 足径3.5cm

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外壁白釉无纹,内壁印饰双龙赶珠纹,器心绘一绿彩云龙纹,以黑彩钩边。白釉莹洁,口沿积釉,胎体极薄透光,内壁印饰的龙纹对光清晰可见。底青花书“大明弘治年製”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这类形如倒置斗笠者有时称斗笠形,有时又称铙式,为宋代常见的茶盏造型,尺寸较大;明清两代则因不于茶盏内置末点茶,因此尺寸缩小。此件弘治白釉绿彩龙纹茶盅,作工精细,清宫旧名为“茶盅”,而以明人饮茶好尚白瓷茶盅的情形来看,这应也是明代宫廷的饮茶用器。

明 斗彩团花果纹茶杯
高4.0cm 口径8.0cm 足径4.2cm

器呈喇叭形撇口,平底,凹足。内壁白釉无纹,外壁饰四团花果纹,有牡丹、莲花、菊花、石榴、桃实、柿子等等。胎骨匀薄,足底露胎,洁白细緻,胎釉间呈浅橘色。青花淡雅,色釉鲜丽,白釉细润略微泛黄。器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双方框。
斗彩纹饰皆以青花钩勒烧成后,再填矾红、橘红、黄、绿、紫等色,二次低温烧成。成化官窑瓷器以小巧细緻著名,此杯白釉细腻光洁,微微泛青,纹饰轮廓线先以青花钩勒后高温烧製,再以红、紫、黄、绿等填画二次低温烧成。本器清室缮后委员会清点帐上登录名称为“成化款斗彩茶杯”。
◎清代

清 宜兴胎画珐琅三季三果花茶碗
高5.7cm 口径11.2cm 足径4.5cm

撇口,深弧壁,圈足。口足间各饰凹棱弦纹一周,内壁无纹,外壁紫砂胎上未施透明釉,而以珐琅彩直接描画四季花果纹,以果实为主:有桃实、荔枝、香橼、枇杷、柿子、石榴、葡萄、荸荠、菱角,樱桃等,果实之间并饰兰花、月季、雏菊。紫砂胎地略粗,间杂黑、黄砂点,碗内外均无挂透明釉。碗底书“康熙御製”二行四字黄料楷款,不加框圈。
三季花果纹茶碗,纹饰以果实为主,花卉为副,为了凸显果实,因此主体的桃实、荔枝、枇杷等画得较大,花卉较小。院藏此类纹饰茶碗仅有一件,而清宫道光十五年《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内的旧帐名为“宜兴胎画珐琅三季三果花茶碗,贰件”,计一匣。

清 松石绿釉茶杯
高5.9cm 口径9.1cm 足径3.5cm

器内白釉无纹,外壁施松石绿釉,釉色淡蓝幽雅,釉面满佈细碎透明开片。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双圈。 白瓷地上加施松石绿釉,二次低温烧成技法,虽见于明初,然如此淡雅,形制端庄的器皿,却始见于雍正朝,雍正松石绿釉器传世器极少,数十件吹绿釉小碗中、松石绿釉仅此一件。
雍正时期颇多瓷器,必须先烧样送呈,待雍正皇帝批淮后,才可烧製,可见雍正皇帝对御製瓷器要求之严格,而雍正皇帝本身的品味好尚正是雍正瓷器精美的因素之一。此类尺寸小碗或为品茗之用,清室善后委员会点交清册中原品名为“雍正款松石绿茶盃”。


清 珐琅彩黄菊花白地茶钟
高5.2cm 口径10.0cm 足径4.0cm

器形同前。内壁白釉无纹,外壁一面珐琅彩饰奇石、菊花数株,黄花绿叶;一面墨书:“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诗句,上下红料加饰“佳丽”、“金虎”、“旭映”三印。底篮料书“雍正年製”四字二行仿宋体楷款。
此器在《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所载名为“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白地茶钟,一对”,为雍正十年八月初八日传旨烧造,九月初八日製成。最早传旨製作此茶盅时名为“茶圆”(注),本院藏有二件,多数珐琅彩器烧製数量不多,碗、茶盅、盘、碟登录者大多为二件,不过同类纹饰除茶盅外,也有碗、盘、碟、酒杯等,和本器相同纹饰者,本院亦另藏有碗及碟器等,可见宫中日常用器也多为成组成套使用。







明2.png (83.75 KB, 下載次數: 84)

明2.png

宋1.png (69.55 KB, 下載次數: 79)

宋1.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30 14:49 , Processed in 0.100016 second(s), 5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