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灵关照 —— 藏传佛教唐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唐卡是西藏文化美丽的外衣和修饰,像点缀在雪域高原上的一颗色彩 斑斓的宝石。它是西藏民族主要的绘画形式,唐卡作品纯朴原始的色调, 繁密精致的构图和庄严神秘的造像让我们倾倒和膜拜。唐卡作品鲜明的个 性和特点,以至被西方的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它的收藏不用任何标 示就可以辨别出它是来自世界最高地段的雪域绘画。“唐卡”一名,乃藏 文汉译,或称“唐嘎”、“唐喀”等。“唐”字的含义很多,在《法严经》中的解释是“徒然”,如“功不唐捐”、“福不唐捐”等。在汉文中解释有“虚夸”,如“唐大无验”。在藏传佛教中解释为“平坦”、“清 楚”等含义。那么唐卡的“唐”和唐朝有没有关系?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 关系,但如果从时序和材料上看,似乎又有一些关系,那就是它形成的时 间正好是大唐时期,汉地的卷轴画形式和文成公主带去的纺织缂丝技术影 响了藏传佛教绘画形式。我们习惯上将藏传佛教绘画称为“唐卡”,也有 学者称为“卷轴佛像”,但目前关于唐卡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大意是指 绘、贴、织或绣的方法,在布上、绢上、纸上或皮质上表现藏族文化特色 的一种绘画形式。可以悬挂供奉,可以卷合收藏,可以随身系带等多种形 式,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一般称为大唐卡,小者称为“匝尕”、“扎嘎 里”或微型唐卡。
唐卡是藏传佛教形成后,在寺院和信徒民众中广泛流传的卷轴或卡片状的绘画样式。应该说它是和藏传佛教同时存在和发展的宗教美术形式。这些精美 的唐卡,或长期供奉在寺院中,或流动于僧俗民众中。藏传佛教的形成,要得益于 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大唐王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她们分别将本土的佛教信仰 和文化带到西藏,同时还带去了绘画和雕塑。于是,西藏民族开始在本土的绘画 艺术基础上加入尼泊尔佛教艺术和汉地佛教艺术,形成了风格杂揉的藏传佛教绘画 艺术。在1000余年的唐卡艺术演变历程中,我们很明显感受到一个艺术历程的传承 与共融:即印度风格、尼泊尔风格、古格风格、西域风格、汉地风格。关于唐卡的 起源,一般是根据五世达赖所著《大昭寺目录》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617-650)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农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 塑白拉姆女神像时,将此神像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也就是说,至迟在7世纪的时候,唐卡已经出现。



藏传佛教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 高原的诸多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这些民族居住的高 原和草原等自然环境影响了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 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定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 们以特殊的信仰方式来寄托精神生活。以游牧为主 的游牧生产,既要逐水草而动,又要随季节迁徙,帐 篷是他们可移动的家。藏传佛教以密宗信仰为主的宗教传承,信仰者有一种特定的信仰方式——“观想 修习”。信仰者必须根据自己的信仰习惯,选择一 尊佛或菩萨等作为自己观想修习的对象,以此为中心 作“身、口、意”三密相印的修习和实践,达到“即 身成佛”。信仰者为了游牧在外不误修习,他们请高 僧绘制自己的观想对象,经过高僧活佛开光,装裱成 卷,可以收藏,也可以随时张挂。有的还绘制微型唐 卡放置在佛龛内或随身佩戴,随时念佛,达到不误修 习的目的,从而起到获取福运、消灾驱邪的护身符作 用。因此,唐卡的用途主要是礼佛、观修、坛场需 要、祈福护身和教育传播等。
唐卡的品种很多,根据表现方法大致可分为绘制 唐卡、印制唐卡、织锦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 贴花唐卡、珍珠唐卡等。如绘制的,有布本、绢本、 绫本、纸本、皮本等各种材料的唐卡。从绘制技法 看,有水墨写意的,有工笔重彩的,也有纯线描的 等。其中,用颜料绘制的唐卡称为“迟唐”或称“止 唐”;其它如刺绣、织锦、贴花、印制等的唐卡称为 “归唐”、“果唐”或称“国唐”。“迟唐,,根据材 料的使用,又可分为金唐、赤唐、彩唐、黑唐等。


(一)国唐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丝绣国唐,由彩色丝线刺绣而成。
(2)丝贴国唐,是剪贴彩帛色块堆绣拼贴出来的唐卡。
(3)丝织国唐,是用各种彩色丝线手工编织出来 的唐卡。西藏山南昌珠寺里边还有用成千上万珍珠编串的唐卡,十分珍贵,是该寺镇寺之宝。
(4)丝印唐卡,有木版、铜版或铁版等印刷技 术。

(二)止唐有以下几种形式:“止唐”根据颜料的使用,又可分为金唐、赤唐、彩唐、黑唐等。
(1)彩唐,或称“翠唐”,用多种颜色绘制的唐 卡。是唐卡中常见的样式。
(2)金唐,或称“赛唐”,以金色颜料或纯正黄 金研磨后作底色,用红黑线勾绘形象绘制唐卡,金唐 在唐卡中相对而言比较珍贵。
(3)红唐,或称“朱红唐”、“策唐”等,是以 朱红色作底色,用金色、黑色或白色等绘制形象的唐 卡。
(4)黑唐,或称“纳唐”,是以黑色作底,用红 色、白色或金色等造型绘制的唐卡。
早期的唐卡画主题十分突出,即以一个主尊佛、 菩萨、度母、护法神为主,很少绘主尊以外的眷属、 供养等陪衬背景和装饰,画面简单明了。但到了藏传 佛教后期,即10世纪以后,形成了众多教派共处的局 面,唐卡绘制的高僧大德开始考虑这一多教派共处 的社会现实,增加了与主体神像相关的细节和背景 装饰。出现了佛教故事、本生画、经变画、本尊、菩 萨、护法、上师、大成就者、坛城、变化身等多种题 材内容。这一被称为西藏“百科全书”式的绘画,不 仅包含有佛教的丰富内涵,还将触角伸向了历史、现 实人物、民俗风情、医学、天文历算、音乐舞蹈等方面。


在同一幅唐卡中,有不同教派创始人同列“空 界”的画面。但各教派在绘制唐卡时还侧重突出教派 特色,如宁玛派和萨迦派都有特殊的表现。一般唐卡 分为三部分绘制,中间绘制“本尊”佛,上部为“空 界”(圣界),以“法身”、“报身”、“化身”曰 月等;下部为“地界”(凡界),绘空行、护法、僧 侣、眷属、供养人等。唐卡绘制有佛教的仪轨和定制,成书于四世纪以后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度量经》奠定了唐卡造型体系的基础。从艺 术风格上讲,唐卡的主要特点是:中心突出、讲究对称平稳;线描造型准确,工细秀丽;设色鲜明,对比强烈,勾金填彩,富丽堂皇;构图饱满,写实细腻,繁密精绝。上乘的唐 卡要数月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唐卡中,最重要的内容当属“佛祖”造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各教派共同崇信的佛祖,是显教和密教派共尊之本师。各教派绘制“佛祖”时一般采取两种布局方式:一是以释迦牟尼为中心,占据画面大部分,用莲 座、背光、花蔓作简单的衬托。另一种在佛祖的上方“空界”绘画有该教派的 创始人祖师像,表明唐卡出自的教派。这是比较常见的画法。释迦牟尼有两种 装饰:佛像装和菩萨装。如佛祖身披袈裟,没有项链、璎珞。左手托钵,右手 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只有朴素的头光和背光。上边绘有莲花生大师 坐像,表明宁玛派的风格。释迦牟尼以菩萨装绘制的佛像,头戴珠宝佛冠,莲 花耳当、璎珞项圈、云纹披肩,华丽而庄严,坐姿与手印同上。但在佛祖“地 界”绘有十一面观音、度母以及供养人。“空界”还绘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 大师和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像,是典型的格鲁派风格。格鲁派创始人宗喀 巴是青海古称宗喀巴地方人,但在西藏有更大的影响。格鲁派形成以后,首先 在西藏弘扬开来,并从1409年传召大法会开始,先后建成格丹寺、蛰蚌寺、色 拉寺和扎什伦布寺。17世纪和18世纪先后在青海建成塔尔寺、甘肃建成拉卜楞 寺。在近6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特别是受到清王朝的扶植后,一些教派受其影响逐渐皈依格鲁派。
唐卡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我们见到的实物资料比较少,在收藏家中仍是凤 毛麟角。唐宋时期的唐卡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是一幅 绘有“两大王”的唐卡,从有关资料看出与敦煌壁画中的天王同出一门,虽然 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在吐鲁番占据敦煌时,敦煌已成为西域、吐蕃、中原文化 交汇融合的中心。中原经济文化使得敦煌向西域和吐蕃传播扩散的条件十分有 利。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赤德祖赞先后迎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两位公主进 藏时都赐赠锦锻丝帛数万,杂伎工匠悉从,其中有不少画工艺人,他们也极有 可能用绘制唐卡的方法,创造性地绘制天王像。


目前有实物资料可考的唐卡流派,按时间顺序有如下风格。

(一)阿里风格,是分治时期和元时在西藏阿里兴起的画派,其风格有尼 泊尔、克什米尔的造像特点。西藏博物馆存有《释迦牟尼像》、《六臂贡布坛 城图》等。

(二)齐岗画派是元时出现的与阿里风格接近的画派。其绘画色调鲜明, 对比强烈。所画佛、度母、护法勾轮廓线、平填鲜红色,红色占有很大的比 例,这是最明显的特色,《隆钦绕强巴画》《金刚亥母》是其代表作。

(三)明、清以后西藏唐卡出现了勉唐画派、嘎赤画派、钦则画派、德格画派、热贡画派,这些画派的风格与前两种有很大区别,画面内容丰富,有 佛、菩萨、护法神、说法图、佛本生图、祖师、宗教人物、历史人物、坛城、寺院、风俗、传统故事、神话等,有的唐卡还将有贡献的大师、药师、工匠画上唐 卡。我们还见到有的微型唐卡把三国人物、诸葛亮、关云长也画在了唐卡上,可见 内容之丰富。画面丰富、色彩斑斓艳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这些画派中嘎赤派 在画法上又不同于其它画派,画面上的植物形象突出,山川、河流、树木都很形象 逼真,画面立体感很强。









閒人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7 00:47 , Processed in 0.097467 second(s), 5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