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山东博山的粗陶土制作日用器皿的俞杰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ingyunts 發表於 2016-3-14 18:07:5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红人手工陶艺是俞杰星建立的个人陶艺工作室。在他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着眼于陶艺的生活化、产业化、市场化,从而将小红人个人品牌落地。


俞杰星的陶艺经历比较简单,2004年从中国美院陶艺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任教,2009-2012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读硕士,师从黄焕义教授。2009年之前俞杰星采用山东博山的粗陶土结合颜色釉装饰制作日用器。

通过实践他将传统的经验和自己应用的新认识进行对比写成论文《山东淄博颜色釉的应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个人学术观点:陶艺多次烧成的应用研究与审美特征。

经过系统的课题研究将其整理成研究报告,以下为节选:“多次烧成是现代陶艺中的创作方式,也是现代陶艺审美特征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烧成工艺。多次不是单纯数字上的多次,而是创作理念上的多次与综合,即陶艺家们根据特定审美需要,结合自身实践,对工艺、材料的认知,拓展常规烧成方式,并将创作的意图通过与烧成工艺的结合,融入成型与装饰工艺的客观要求,从而形成的一种陶艺创作新观念。

具体表现为陶艺家们综合运用多种窑炉、多种气氛、多种温度、多种装饰材料及成型手段,获取综合艺术效果的创作方式。因此,多次烧成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烧成工艺,而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它取决于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并结合对陶瓷工艺的创新解读与应用。”


2009-2012年俞杰星在浙江杭州自建柴窑,烧制日用器及陶塑。当时他的这种实践是比较超前的,陶艺创作固然是一种艺术行为,但建窑、烧窑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阶段他的实践注重过程,窑本身也是一件作品。

关于那段经历他有如下记录:
“流汗的过程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与感悟,如果一味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话,这样的人生是功利的,利己的,盲从的!这就好比我们为什么喜欢体验谈恋爱的过程,却惶恐结婚的结果。劳动的时候人的感悟是深刻的,只是有时候劳动者并不善于表达,对我们而言,汗流的还太少。                             
“当我汗流浃背,双眼朦胧的时候我体会到吃苦的目的在于测试自己的器量。人的潜能会无限吗?人的精神是决定力量吗?无论结果如何,每当我们挺过之后,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擦拭汗水与泪水,多少会有些感动的痕迹吧!”
   “当我看到成功的希望,顿时生腾出分外的力量,一切都变得顺利成章。然而一旦我们见不到光明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容易动摇,无助和绝望,可见困难之时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是多么的重要和不易啊!”
   “午后的阳光透过建筑间的夹缝照射到我的身上,说不出是冬日的暖阳还是劳作的热量,蓦然之间仿佛是在修砌自家屋顶一般的惬意。”
“在过去两个寒假的日日夜夜,除了时而能够涌上期盼的热血,体味小小的成就外,大多数时间其实是空白与孤单的。在看似顺利的进程中,有太多太多的琐事与烦扰,也许是劳动本身就很辛苦,所以会抱怨,会气愤,会苦闷。活在现实的生活中想要认真做成一件事真的好难,活着好累,恐怕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所以无论如何要珍惜,要感恩!”






2012年至今俞杰星主要经营小红人手工陶艺个人品牌,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建立“白房子”手工艺团队,组织策划一系列手工艺展览、宣传、销售、培训等工作。
这期间俞杰星的作品主要包含两类认识:
一、旋纹。旋纹是我对手工拉坯时人为保留痕迹的定义。包括器物底部如同水面涟漪般的旋转纹理,以及器物外部通过手或工具形成的旋转纹理。这些纹理充分体现泥土的可塑性和拉坯工艺的特殊美感,是手工陶艺的重要特征,我把这种特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通过不断的技艺提升成为我个人作品的一种艺术语言。这其中还有一层含义:将对现代陶艺的再认识融于日常器物中。在中国现代陶艺发端的80、90年代许多陶艺家为了表明对传统陶艺的突破,不假思索地借用了一些国外的艺术形式,采用对传统经典器物的破坏表达自己的艺术态度,这种不太成熟的做法导致人们的误读,长期以来陶艺圈内圈外都一直错误地认为所谓现代陶艺就是不好好做东西,而是把器皿变形、撕裂、打洞……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内行仍然保留对现代陶艺的怀疑。我做旋纹是在造型工整的基础上再变形,是严谨有序地对拉坯技法的丰富与探索。所谓的变形是在作品完整度很高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好比西方抽象艺术的形成是在写实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升华,而非单纯意义上的形式主义。作品外在的形式是由内在理念指导的,而非就形式而形式,那样的形式也是没有深度和活力的。





二、风景。30岁以前我游历的地方比较多,感叹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总是被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所吸引,也画画、拍照,但总是觉得不够表达内心的感动。所以一直以来我努力实践期望通过陶瓷的手段表达印象中的山水。这里面还有另一层用意,在最初对风景系列作品的探索中,我受到最大的启示来源于自身对信仰的渴求,以“桥”为主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所谓“桥”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此岸与彼岸的转化,是自我内化的意向,多年的考验让我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个望教者。我把这种寄托结合桥的形式通过山川的主题表现出来,逐渐成为自身陶艺创作的主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非常的个人化。



以上两点是目前俞杰星陶艺作品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兼顾艺术创作与日用生活,将艺术创作的高度和成果转化到日用的领域,这是当下的必然选择,小红人也好,白房子也罢都是手工艺者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我们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合作。小红人手工陶艺是俞杰星建立的个人陶艺工作室。在他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着眼于陶艺的生活化、产业化、市场化,从而将小红人个人品牌落地。



俞杰星的陶艺经历比较简单,2004年从中国美院陶艺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任教,2009-2012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读硕士,师从黄焕义教授。2009年之前俞杰星采用山东博山的粗陶土结合颜色釉装饰制作日用器。


通过实践他将传统的经验和自己应用的新认识进行对比写成论文《山东淄博颜色釉的应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个人学术观点:陶艺多次烧成的应用研究与审美特征。

经过系统的课题研究将其整理成研究报告,以下为节选:“多次烧成是现代陶艺中的创作方式,也是现代陶艺审美特征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烧成工艺。多次不是单纯数字上的多次,而是创作理念上的多次与综合,即陶艺家们根据特定审美需要,结合自身实践,对工艺、材料的认知,拓展常规烧成方式,并将创作的意图通过与烧成工艺的结合,融入成型与装饰工艺的客观要求,从而形成的一种陶艺创作新观念。

具体表现为陶艺家们综合运用多种窑炉、多种气氛、多种温度、多种装饰材料及成型手段,获取综合艺术效果的创作方式。因此,多次烧成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烧成工艺,而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它取决于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并结合对陶瓷工艺的创新解读与应用。”



2009-2012年俞杰星在浙江杭州自建柴窑,烧制日用器及陶塑。当时他的这种实践是比较超前的,陶艺创作固然是一种艺术行为,但建窑、烧窑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阶段他的实践注重过程,窑本身也是一件作品。

关于那段经历他有如下记录:
“流汗的过程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与感悟,如果一味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话,这样的人生是功利的,利己的,盲从的!这就好比我们为什么喜欢体验谈恋爱的过程,却惶恐结婚的结果。劳动的时候人的感悟是深刻的,只是有时候劳动者并不善于表达,对我们而言,汗流的还太少。                             
“当我汗流浃背,双眼朦胧的时候我体会到吃苦的目的在于测试自己的器量。人的潜能会无限吗?人的精神是决定力量吗?无论结果如何,每当我们挺过之后,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擦拭汗水与泪水,多少会有些感动的痕迹吧!”
   “当我看到成功的希望,顿时生腾出分外的力量,一切都变得顺利成章。然而一旦我们见不到光明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容易动摇,无助和绝望,可见困难之时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是多么的重要和不易啊!”
   “午后的阳光透过建筑间的夹缝照射到我的身上,说不出是冬日的暖阳还是劳作的热量,蓦然之间仿佛是在修砌自家屋顶一般的惬意。”
“在过去两个寒假的日日夜夜,除了时而能够涌上期盼的热血,体味小小的成就外,大多数时间其实是空白与孤单的。在看似顺利的进程中,有太多太多的琐事与烦扰,也许是劳动本身就很辛苦,所以会抱怨,会气愤,会苦闷。活在现实的生活中想要认真做成一件事真的好难,活着好累,恐怕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所以无论如何要珍惜,要感恩!”







2012年至今俞杰星主要经营小红人手工陶艺个人品牌,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建立“白房子”手工艺团队,组织策划一系列手工艺展览、宣传、销售、培训等工作。

这期间俞杰星的作品主要包含两类认识:
一、旋纹。旋纹是我对手工拉坯时人为保留痕迹的定义。包括器物底部如同水面涟漪般的旋转纹理,以及器物外部通过手或工具形成的旋转纹理。这些纹理充分体现泥土的可塑性和拉坯工艺的特殊美感,是手工陶艺的重要特征,我把这种特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通过不断的技艺提升成为我个人作品的一种艺术语言。这其中还有一层含义:将对现代陶艺的再认识融于日常器物中。在中国现代陶艺发端的80、90年代许多陶艺家为了表明对传统陶艺的突破,不假思索地借用了一些国外的艺术形式,采用对传统经典器物的破坏表达自己的艺术态度,这种不太成熟的做法导致人们的误读,长期以来陶艺圈内圈外都一直错误地认为所谓现代陶艺就是不好好做东西,而是把器皿变形、撕裂、打洞……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内行仍然保留对现代陶艺的怀疑。我做旋纹是在造型工整的基础上再变形,是严谨有序地对拉坯技法的丰富与探索。所谓的变形是在作品完整度很高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好比西方抽象艺术的形成是在写实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升华,而非单纯意义上的形式主义。作品外在的形式是由内在理念指导的,而非就形式而形式,那样的形式也是没有深度和活力的。

二、风景。30岁以前我游历的地方比较多,感叹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总是被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所吸引,也画画、拍照,但总是觉得不够表达内心的感动。所以一直以来我努力实践期望通过陶瓷的手段表达印象中的山水。这里面还有另一层用意,在最初对风景系列作品的探索中,我受到最大的启示来源于自身对信仰的渴求,以“桥”为主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所谓“桥”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此岸与彼岸的转化,是自我内化的意向,多年的考验让我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个望教者。我把这种寄托结合桥的形式通过山川的主题表现出来,逐渐成为自身陶艺创作的主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非常的个人化。

以上两点是目前俞杰星陶艺作品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兼顾艺术创作与日用生活,将艺术创作的高度和成果转化到日用的领域,这是当下的必然选择,小红人也好,白房子也罢都是手工艺者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我们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合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8 02:48 , Processed in 0.173318 second(s), 59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