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阳北塔:一个完美的曼荼罗世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朝阳北塔,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三燕,距今已有1700余年。作为中国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见证了朝阳悠久的文明历史。现存的北塔主体是重修于辽代的延昌寺塔。自上世纪9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在对北塔维修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地宫、中宫和天宫以及大量珍品文物,尤其是1988年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惊现天宫,一个为供养佛祖真身舍利而构建的曼荼罗世界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北塔曼荼罗追根溯源

佛教界一般认为,密宗是依真言陀罗尼的法门,修五相、三密等妙行,达到“即身成佛”目的的大乘宗派,又称真言宗。该教派的核心教义认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是佛内证的境界,深密奥妙,且不得对未灌顶者宣示其法,所以称为“密”。密宗传入我国,早在东晋前期,龟兹的帛尸梨蜜多罗译出《大灌顶经》。后来,在孝文帝太元年间,竺昙无兰也译出《陀邻钵咒经》、《摩尼罗□神咒经》等二十多部密宗经典。到了唐代,义净译出《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等十多部,是唐代译出密教经典最多的一位。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三人,先后把纯密传入我国,在长安译出根本经典,建立灌顶道场,他们三人被尊称为“开元三大士”,我国的密宗也由此成熟,形成以修密为主的宗派。后来,唐武宗“会昌法难”及唐末五代的兵火不断,密宗和其他佛教诸宗一样,典籍经疏都被销毁一空。
到了辽代,佛教密宗又开始逐步兴盛。辽代晋绥、燕云、辽西等地区崇佛信教者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性别,呈现出普及性和大众化的趋势;广大僧俗信徒组邑社、建寺庙塔幢、刻经讲经,佛事活动呈现多样性和繁杂化倾向;佛教流派以密宗为主,并吸纳其他宗派教义的“有用”成分及契丹原始萨满教中与密宗教义相类似部分,同时杂采西域和中原佛教文化内涵,呈现兼容性和地域化特征。辽代佛教文化之所以出现繁盛景象,尽管成因可能错综复杂,但却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要与唐及五代两次灭佛、契丹皇帝支持、社会民众需求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
朝阳是辽契丹统治的中心地区。辽初期,在朝阳设霸州,后于重熙十年(1041)升为兴中府,成为辽王朝五京六府之一。在此期间,因中原民族的大批北徙而使佛教特别是密宗大量涌入,加之契丹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鼓励,密宗逐渐上升为佛教主流派而居于统治地位。目前,在朝阳的辖区内已经发现了大量的辽代佛教密宗遗存,包括地上遗存的塔寺、地下出土的墓葬、山崖上的石刻佛像等,仅反映密宗特点的佛塔就有14处。其中朝阳北塔所出土的大量佛教密宗文物,为研究辽代佛教发展史、了解佛教密宗在中国北方的传播与发展、探索朝阳在佛教向东北亚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黄金纽带”作用,都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譬如天宫中盛装佛祖舍利的“七宝塔”,就是当今世界首次以实物形态集中反映了佛教密宗的思想内涵。而以密宗曼荼罗图像为主题的法器和供养物更是数不胜数。



二、密宗曼荼罗在北塔得到了完美展示

朝阳北塔历来享有“五世同体”之美誉。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85年),皇太后冯氏在三燕龙城的“和龙宫殿”旧址(第一代)上建立“思燕佛图”(第二代),为祖父北燕王冯弘祈祷冥福。据《大正藏》第50册第2060号经文记载:“释宝安奉勅置塔于营州梵幢寺。即黄龙城也。旧有十七级浮图。拥在其内”。这座土木结构楼阁式塔,便是今天朝阳北塔的前身。公元602年,即隋仁寿2年,文帝诏命在全国113州分舍利建塔。于是营州(即朝阳)官民在毁于火灾的“思燕佛图”基础上重建了方形空心密檐式十五级砖塔安奉舍利,称为梵幢寺塔(第三代)。唐玄宗天宝年间,营州军民僧众又对梵幢寺塔进行了修缮,并在塔檐间施以彩绘(第四代)。辽初及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对梵幢寺塔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维修,并将其更名为延昌寺塔,也就是今天仍保存完好的朝阳北塔(第五代)。北塔通高42.6米,为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外表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内部设有天宫、地宫和中宫。



(一)北塔外观是一个奇妙的“五方佛”世界

根据教义分析,密教和显教有很大的不同,显教是以“应身佛”释迦牟尼宣说教法,密教则是以“法身佛”大日如来宣说教法。在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在北塔外部佛菩萨雕像的整体布局上,就是以“五方佛”为主供,即中为“法身佛”大日如来,周围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如来。
五尊佛中,正中者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也称大日如来佛,是佛教密宗的最高教主即本尊。因在密宗里强调“五佛”有“五智”或“五佛五智”,而毗卢遮那佛为中央佛,代表法界体性智,即具有理智俱足,觉道圆满,达到佛我一致之最高境界。所以,在北塔的毗卢遮那佛被供奉在塔的正中心即中宫里面。
按照“五方佛”的供奉规制,北塔的东面供奉的是东方香积世界阿阀佛。“阿阀”的意思是“不动”、“无目真怒”,代表着大圆镜智的觉性,这种智能显现世界万象。北塔的西面供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的智慧,能接引信佛人往升西方净土之极乐世界。北塔的南面供奉的是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又叫“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的福德,这种性智视世界万法平等无差别。密宗认为宝相佛最能管理财宝,故也称他为“平等金刚”。北塔的北面供奉的是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又称“不空成就佛”。此佛代表成所作智,指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完成,成就自利、利他事业,诸行圆满。
北塔四周围绕佛的砖雕图象更是技艺考究,造型精美,令人惊叹。每一面的布局基本一致,即中央为一尊座佛,两旁为胁侍菩萨,外置灵塔,佛头与灵塔上方是华盖,其两侧各有一飞天。四方佛均是头戴五佛宝冠,身披袈裟,颈系璎珞,受结契印,坐于生灵莲座之上。生灵座各有自己特点,东方香积世界阿阀佛为五象座,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五孔雀座,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为双马座,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为五金翅鸟座。八大胁侍菩萨形象也基本相同,披袈裟、系璎珞,手捧供物,面佛而跪。二十四飞天或戴冠饰或梳云髻,上身坦露,下著长裙,两两成对,作空中飞舞状,美妙绝伦。八灵塔均为十三级方型密檐塔,灵塔之上或刻释迦牟尼佛坐像,或刻释迦牟尼佛涅磐像。灵塔旁边立碑,由南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标出塔名为净饭王宫生处塔、菩提树下成佛塔、鹿野苑中法轮塔、给孤独园名称塔、曲女城边宝阶塔、耆阇崛山般若塔、庵罗卫林维摩塔、娑罗林中圆寂塔。
从以上“五方佛”的供奉特点、布局形制、技艺表现等方面去欣赏北塔,带给我们的是一幅仪轨讲究、造型优美的密宗曼荼罗画面。


(二)北塔“三宫”处处彰显曼荼罗内涵

1984年至1992年,国家对北塔进行了加固修缮工作。维修期间发现了天宫、地宫,特别是1988年对天宫的发掘清理,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北塔中宫因其宫门外露早已被发现,内供五方佛主尊大日如来。
天宫位于塔的第十二层,由门道、甬道、宫室组成。宫室呈方型,长宽约1.3米。宫室内安放一个由6块石板组合而成的石函。每块石板都雕刻着佛菩萨像及其他装饰,其中盖板下面所雕刻的图案是象征宫殿穹顶的莲花藻井。石函内发现的珍贵文物,分前后两部分摆放。前部有鎏金银塔、金银经塔,二塔两侧放置银菩提树四棵,波斯玻璃瓶、有柄石香炉、瓷瓶各一个,还有若干瓷碟、银碟、铜碟以及诸多珠宝玉器等。石函后部立有佛家珍宝“七宝塔”一座,塔内安放有一木胎银棺,棺内安置有一座金舍利塔,塔内装有一金盖玛瑙罐,罐内供养的则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两颗,其中一颗呈白色,为释尊的骨舍利,另一颗为暗红色,为释尊的血肉舍利。陪伴佛祖真身舍利的还有五颗影身舍利。



释迦佛血舍利

地宫位于塔心室下台基座内,呈长方型,南北长2.05米,东西宽1.76米,高4.48米,四壁由沟纹青砖砌筑,白灰勾缝,地面铺青砖,宫顶盖柏木。因地宫多次被盗,发现时里面剩下文物很少。其中包括石经幢、石函、瓷器及其他遗物等。
2004年以来,国内外社科界、佛学界逐步对北塔天宫、地宫曼荼罗供养佛舍利进行科学破译。现已明确,整个天宫、地宫在隋唐时期初藏舍利时的情景,可在《大正藏》第50册2060号《续高僧传》中得到明确答案。其中记载非常详细:“(释宝安)兖州人。……仁寿二年,奉敕置塔于营州梵幢寺。即黄龙城也。旧有十七级浮图,拥在其内,安置舎利。当夜半上并放白光,状如云雾,初惟一丈。渐大满院。明澈朗然良久乃灭。前后三度相类并同。旧有石龟形状极大。欲作函用引致极难。匠石规模斫截成函。三分去二。安自思念。石大函小何由卒成。惧日愆期内怀忧灼。比晓看之。其石称函。自然分析。不劳镌琢宛尔成就。函虽神造计应大重。薄用拖曳轻迅若驰。不劳至寺。”
辽代重修北塔,改称延昌寺塔,在对天宫封闭时,则被布置为佛祖真身舍利供养的佛教密宗曼荼罗的“无上法界”。从北塔考古挖掘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北塔天宫整体布局完整反映了大、三、法、羯摩四曼荼罗。一是北塔天宫总体就是供养佛祖真身舍利的大曼荼罗。他由五重宝函组成:第一重是石函,第二重是七宝塔,第三重是木胎银棺,第四重是金舍利塔,第五重是金盖玛瑙罐。二是佛祖真身舍利就是三昧耶曼荼罗,即金盖玛瑙罐里供养的两颗释尊的真身舍利和五颗影身舍利。三是供养佛祖真身舍利的诸种法器、供养物及供养法就是法曼荼罗,如天宫内大量摆放的银菩提树、金法轮、金银经塔、银经卷、瓷器、琉璃器、玉器等。四是如法供养即羯磨曼荼罗。(2)北塔整体所有的雕塑、绘画、金石刻的图像都是反映佛教密宗的曼荼罗图像,几乎都是以佛为主像,配以胁侍菩萨、力士、飞天、灵塔等。这种规制不仅集中展示了曼荼罗特点,而且也说明佛教密宗在辽代各地特别盛行,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曼荼罗,梵语译为“坛场”或“坛城”,意为轮圆具足,含蕴集精华、辐射光芒之意。泛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供曼荼罗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塔天宫、地宫以绘画、雕塑、金石刻结合契丹民族礼制结坛,供养佛祖真身舍利,聚集为金、胎两部曼荼罗,以辐射遍照,成就佛教密宗的大千世界。这是佛教由小乘、大乘发展到密乘最高阶段,聚集所有佛和菩萨,包含显密全部教相(理论)、事相(实践)的圆满悉地无上成就。隋唐王朝和契丹王朝先后迎奉佛祖真身舍利“结坛塔下”,就是观想在这个无上法界中护国佑民,弘法利生,为万世开拓太平盛世。



三、北塔发现曼荼罗的重要意义

朝阳北塔天宫、地宫佛祖真身舍利供养曼荼罗的发现,进一步确立了朝阳悠久佛教历史和佛教密宗最高法界的重要地位。


(一)北塔天宫、地宫出土的佛教密宗文物数量多、品级高,异常珍贵。
来过朝阳考察的学者和高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朝阳一地同时拥有这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国内是不多见的,特别是有些实物只是听说,却不曾见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研究员说:“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的这些极品文物,都是非常正宗的佛教密宗系列,档次很高,非常珍贵,这是近20年来我国佛教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从历史角度讲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黄心川教授说:“朝阳千百年来积累了无数珍奇异物,朝阳佛教文化堪称我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楼宇烈教授说:“北塔博物馆里的这些文物整体营造、设计安排都相当地完整,从这些文物的规格看,定是皇家所拥有的东西。不仅是国宝,而且有些是世界珍宝,非常珍贵。特别是关于佛舍利无论从传说、记载乃至通过实物和图像完整地表现出来,与陕西法门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佛祖舍利的真实性无可质疑,100%的真实,无需再从任何角度做任何形式的认证”。曾主持法门寺佛指舍利发掘工程的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来到朝阳,见到北塔天宫出土的珍贵文物后显得异常激动:“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见到了完整的金刚界,今生足矣!” 他认为“这是重大发现,唐密,绝对的唐密,完整的唐密,太精美了。法门寺和北塔安放的舍利都是唐代密宗的坛城(曼荼罗),这是安放舍利的最高等级!”


(二)朝阳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一致认为,朝阳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它的发掘使朝阳地区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并将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被称为“中华文明史新曙光”。由此从其女神庙原始祭祀遗址可以判断,朝阳是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起源地,更是最早的传播地,并历经三燕、北魏、隋、唐、辽、金、清乃至当今,一以贯之从未间断,使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5500年的积淀足以表明朝阳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方立天教授说:“朝阳有如此众多保存完好的辽代佛教文物,足见朝阳当时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以这样讲:朝阳佛教文化在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朝阳在佛教文化由中国传入东北亚过程中发挥了“黄金纽带”的作用;中国佛教的两大主流显教和密教在朝阳交汇,并在较长时期里和睦相处、相融相伴, 堪称典范。”


(三)朝阳北塔曼荼罗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辽代佛教史和辽代佛教密宗研究的空白。
朝阳堪称辽金佛教文化的“标本”,是北方佛教文化传播路线上的重要结点。尤其是为考证东亚地区东密、台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佐证,也为增进中日、中韩等区域的佛教文化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杨曾文教授说:“朝阳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从史料记载和朝阳北塔挖掘出的文物可以看出,辽代时期佛教在朝阳非常盛行,特别是从其诸多国宝级文物可以断定,此非一般力量所及,必为皇家所为。在学术界,我国对历代佛教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唯有辽金时期是个薄弱点,如果能够加强对朝阳诸多保存完好的辽代佛教文物的研究,定会填补我国佛教研究学术领域的空白。

东林佛艺 佛教建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19 18:33 , Processed in 0.117415 second(s), 5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