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安藤忠雄在杭州造村民图书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泥并非纯自然之物,原本只是用于建筑的工业产品,当几乎所有的建筑立面都用尽其能地掩盖水泥作用时,是安藤忠雄让水泥勇敢地裸露出来,就像一位大力士不再羞怯于袒露自己的身躯,而以健美身姿而感到自傲。清水模之美,再现了自然本色之美。——纯道题记


这里有安藤忠雄
而你在哪里




春天第一批樱花,在硬朗洁净的建筑前开得肆无忌惮,那是清晨6点钟,偶尔的鸟叫声里,第一束阳光慢慢地在玻璃上闪烁,在花瓣上闪烁,在水面的倒影上闪烁;而7.4公里之外,良渚4千多年前的灰墙,被同样的一束阳光轻飘飘地掠过。



我忽然想起,距离见到设计这座建筑的安藤忠雄先生,已经6年零1个月了。我在良渚,杭州,中国。

其实,在安藤之前,这里曾经也有一座图书馆的。

我叫沈毅晗,我曾是良渚文化村图书馆的馆长,是村民,是文化村的村干部,村里人都叫我“沈老板”,可是我真不是老板。


如果我说,这不是一张效果图,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你信吗?

那时候,良渚文化村被称为最优美的栖居地,旁边就是5000年的文化遗址——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这个跟周围环境毫不违合的现代化小“村落”里,什么都自给自足,就是差个社区图书馆。

我发动了全体村民,从设计,规划,选书,13568本村民捐赠的书,终于让这个小小的村民图书馆开了起来。


这是原来的图书馆

那段时间,每天都能看到许许多多有趣的人和事儿。

年过半百的老人坐在沙发上捧着书打盹,穿着校服的学生相伴趴在桌上写作业,妈妈带着孩子在绘本区安静的画画,物业的保安兄弟拿着一本厚厚的小说静静地站着翻看……



“可是,为什么不把图书馆做得更大一点呢?”我没想到要建的这栋建筑,竟然请动了安藤忠雄。

2010年10月的一个晚上,良渚酒店大堂。作为图书馆馆长,我坐到了安藤先生的对面。

眼前的73岁的安藤忠雄有点疲惫,蓝呢西服,绿色挎包,一头乱发。可一旦话题涉及建筑内容,安藤忠雄的眼神马上变得锐利。就像你在任何一本建筑书上看到的那样。



“不要破坏自然,建筑应该与自然共生。”安藤先生若有所思地说。

安藤忠雄,这个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建筑师,你一定不会陌生,光之教堂就是他设计的。拿下建筑界最权威的普利策奖,国际教会建筑奖,被人叫做清水混凝土诗人,光的大师……

安藤先生做的设计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水泥,有着强烈的几何感、空间感……



当安藤先生第一次站在良渚村桥头堡的时候,我想又一个混泥土的建筑就已经在他脑中发酵了吧。

他说:“我的建筑一定不能输给前人,要对得起这片青山绿水。”

这样一个大师,会给这个小小的文化村带来怎样的诗意呢,我猜不到。直到看到这座建筑在我们漫长的等待中落成……

越过这一大片油菜花,新的文化艺术中心就藏在那里。



如果从上空俯瞰,一万多平米的多边形建筑,就融在森林之中。

而大屋顶和整个庭院上是安藤先生微妙的几何切割,艺术中心和良渚的山川由此紧紧相连着。



屋顶数十扇三角形的天窗,
就开在大屋顶上,
安藤先生要将屋外的自然光引进来。



阳光好的时候,
混泥土墙面的质感,
就算不触摸也能感觉到踏实的手感,
这就是安藤先生说的“真实的材料”吧。



游转在墙壁与墙壁之间,
一个不留神,
未知的风景就在下一个转角出现,
远处的樱花,
墙上的水波倒影……



隐藏在大屋顶之下的,安藤先生将整个建筑分成了三块。南边是美术馆功能的展示栋,北侧是教授舞蹈,音乐,艺术课程的文化栋,中间则是有阅读大厅和图书馆的文化栋。

“希望这里是孩子可以寻找知识的乐园。”

安藤先生把艺术中心比作日本的“社区避难所”,“避难所”的意思大概就是容纳生活的另一个空间的意思。



两层的空间里,
格子书架贴了满墙,
硬朗的混泥土穿插木质的温和,
把这儿变成了一个迷宫。



在楼梯间肆意穿梭,
任何一个角落,
都可能是一次新的发现。



而沿着楼梯,就可以上到二楼,
你站在悬空的楼梯边,
也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建筑不分大小,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去思考,想着如何才能带给使用的人更度的感受。”

对于安藤先生来说,他的一天24个小时大都在思考和建筑有关的事情。

“恢复房屋与自然的统一,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式,用不断变换的光营造每个人的微观世界。”



白天,
光影在纯粹的大台阶上,
流动,交叠。
而到了夜晚……



艺术中心被灯光温暖,
在大面积的水庭里,
倒影出另一个样子。



而在水庭的边上,种满了成排成排的樱花。春天来的时候,你沿着樱花小道,呼吸这片土地的宁静,心里的烦扰也会散了去。

光,水,樱,是安藤先生最中意的自然元素。



“一个建筑,应该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个公共空间的真正价值和灵魂,要靠良渚文化村的居住者一起来营造。”

2015年的秋天,建筑落成,安藤先生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建筑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让使用者来说话。我似乎有所领悟。

在接下去的日子,我们在艺术中心,办起了各种展览,摄影,书画,插花,木作……也许村民并不知道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是怎样一个厉害的大师,但他们喜欢这栋光影建筑,喜欢建筑里的这些活动。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社区。



我想,安腾先生如果知道村民的心情,会高兴的吧。

一切都按照预期地进行着,只是……满墙的木格子还空着。



我们把村民书房搬到了这里,原先的13568本村民捐赠的书,只能放满一个角落,远远不足以填充这里。

我觉得,这个美丽的空间应该是杭州的一个文化地标,是属于所有热爱艺术,阅读的人。所以我选择以众筹的方式,想让有相同想法的人一起来完成这个图书馆。图书馆是人与人连接的方式,众筹更是这样。



每个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这里,并写下自己的推荐理由,可以是新书也可以是旧书。我们会把它放在图书馆的某一格里,你写下的文字会被和你喜欢同样书的人看到,你借书的时候也会看到别人的心情。

你还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一样兴趣的人可以相互认识。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
(本文转自开始吧,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
沈毅晗 禅艺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6 03:45 , Processed in 0.123348 second(s), 8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