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死的守望者|从安乐死到葬骸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段时间,BBC一段患有渐冻症的老人安乐死的纪录片在网络热播,从开始到结束,平静的像老友日常见面聊天之后的午睡,他一路微笑。

在人类最惧怕的死亡面前,老人选择面对和接受。暂不去评论选择方式的对错,单纯的直面“生命”和“死亡”这个课题,大概很多人难以客观感受和面对。

△ BBC全程记录老人的安乐死过程
而在日本,却有人建造了一个连接生死的安葬之所,将“死”的葬骸所建成一个与“生”互动的场所向社区开放,成为生死的守望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日本人对于宗教的感觉,包括对祖先的尊敬发生了改变,本地社区不断衰落,按照Jidan系统到寺庙注册证明自身信仰的人也在不断减少,削弱了寺庙的财政基础。葬骸所回应了这一时代趋势,不再遵循Jidan系统,创造了与代代相传的墓地不同的新的寺庙形式。

△ 树木葱郁,佛像被摆在入口两侧

寺庙位于Kawaguchi市,是一个四周由高高的围栏围合的封闭区域,其花园被改造成了葬礼大厅和停车场,主殿环境受到了压抑。这里的葬骸所超过四十年历史,由于鲜少使用,所以被安静地置于一旁。佛教本不是单纯保佑家庭兴旺的宗教,祭奠行为不会轻易随着墓地的形式变化而改变。因此,建筑师决定葬骸所的改造不仅要与“死”相关,还要与寺庙成为一个整体,吸引“生”的人。




△ 建筑与原有寺庙
葬骸所曾经的曲线形表面被改成了直线,花岗岩让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建筑本身。寺庙前的围栏被全部移除,取而代之地种以树木,在视觉上将葬礼和纪念区分隔开来,让传统宗教自然的指引力重新被释放出来。盥洗池,休息室和旁路都被设置在回忆之路的边上,因此主入口被定为与纪念活动相关。地藏和佛像被聚集在一起排放在入口处。


尽管按照心灵与肉体相协调预定和谐说,墓地的形式被改为了纪念碑等机制,但是回忆死者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是不俗并且超越人类认知的。
入口两侧种有花草树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点点光斑,被风拂过的枝叶沙沙作响,花开花败,告诉人们四季的更迭。
休息室和盥洗池富有表现力的墙面以及水池中的波纹都成为了自然的滤镜,将一次性的自然现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通过自然,通往葬骸所的小路成为了“生”的代表,与建筑内的“死”形成对比,架过水面的楼梯成为了生与死的分界。






△ 架在水池上的楼梯
葬骸所呈八角形,象征冥府,也暗示着宇宙。入口处昏暗的灯光让人意识到环境的变化,中央为一座素土夯实的旋转楼梯,光从顶部照下,仿佛人们正处于地下,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自省。

△ 入口空间



△ 旋转楼梯与天光

当人深处葬骸所中时,他们可以看到光流在竹制天花的凹槽中闪烁,仿佛宇宙中的群星,门上的照明则像是一颗颗星球。一系列的建筑设施会直接影响人们在祭奠时的感知,让他们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面对逝者。

△ 门上的圆形灯光如同星球

△ 神龛

△ 休息室
改造之后,寺庙方反映说有更多人带着孩子来参观,这正是建筑师所希望的。
夏天时孩子们可以在水池里玩耍,在寺庙中的嬉戏成为了他们童年的一部分,让他们长大后也会珍惜这里,直到他们结婚生子以至生命结束,寺庙将一直守望着他们的人生。
设计让寺庙回归了本来该有的状态,它应该是永恒不变的。就像,生死的轮回,它一直见证。

佛图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6-15 19:20 , Processed in 0.117538 second(s), 62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