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曼殊院-日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ongkeyhu 發表於 2013-5-29 11:47:4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曼殊院最早是日本天台宗的创立者最澄在比叡山修建的一座小庙,十五世纪末,慈运大僧正(日本古代管理佛教事务的最高一级的官员)入寺担任住持。当时,由皇族和权臣藤原家族中摄关家(天皇幼年时的辅政官称「摄政」,成年后的辅政官称「关白」)的子弟担任住持的寺院称为「门迹」,因慈运是伏见宫贞常亲王之子,所以曼殊院也就成了天台宗的五大门迹之一。寺院几经迁移,十七世纪中叶由身为「天台座主」(天台宗中的最高职位)的良尚法亲王迁至修学院离宫附近,至今也有350多年了。良尚法亲王是修建桂离宫的八条宫智仁亲王的次子,和其父一样也很有艺术趣味,精于茶道花道书道,擅长园林营造,而在移建曼殊院的过程中又得到其父倾力相助,使得该寺的风格比较接近桂离宫,故有「小离宫」之称。
         曼殊院从外表看,一点都不起眼,寺门很小,也很朴素,如果没有门框上的一块木牌写着「曼殊院门迹」五个字,还以为是京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那种小庙,走过路过谁都不会把它放在眼里。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寺院又岂可貌相?别看曼殊院貌不惊人,进了殿堂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不同凡响。它很像一些由贵族的山庄别墅改建过来的寺院,没有普通寺庙的那种格局,看不到正殿、讲堂、经阁、钟楼之类的建筑,却有着山庄别墅中经常看到的大书院、小书院、茶室、院棚等,加上建筑物前的枯山水庭园,整个就像是一个名寺大刹中的方丈庭园。大概那位「天台座主」受其父熏陶,就想造个佛门中的山庄别墅。
         称曼殊院为佛门山庄,其实一点都不为过。现在入口处的宸殿就好比是山庄的玄关,从大殿到往里走,要经过一段曲长的回廊,两边用窗户封闭,内侧是建筑,外侧是庭园,长满了各种花卉草木。过了回廊,就是大、小书院,用隔扇门隔成一个个房间,里面陈列着寺内收藏的许多珍贵文物,隔扇门上的画大都出自狩野派名家的手笔,现已成为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
         寺院建筑的周围,以及天井之类的一方空间,都被营造成枯山水庭园,大大小小,风格不一。最著名的是书院前最大的枯山水庭园,一片白沙铺在从书院建筑到林间的空地上,理出一条条细细的纹路,仿佛大海的波浪,绕着中间两块绿洲,上有山峰和丛林,那是两座仙岛,取名叫「龟岛」和「鹤岛」,好象是在表现像蓬莱三山那样的海上仙境的意象。整个庭园在背后树林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非常雅致,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海阔天空、虚幻飘渺的禅境。除了这个被定为国家级名胜的枯山水庭园,曼殊院也是京都观赏红叶的名胜之地。
          在曼殊院宸殿门上挂有「媚灶」一匾,这两字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指尊贵的祭祀场所,「灶」是五种经常性的祭祀对象之一,后世化出「背奥媚灶」这一成语,用来借喻背着君主而阿附权臣,显然是贬义的。曼殊院既然将这两字挂在殿门上,又显然不会用贬义。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就祭祀本身而言,场所再尊贵也只是场所而已,不如祭祀对象具有实在的功能,能保佑祭祀的人,所以更应该值得重视,那么「媚灶」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曼殊院是不是想藉此告诉人们:寺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供奉的佛和菩萨,进了曼殊院,不要只知流连光景,而忘了烧香拜佛。
  标签: 曼殊院天台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AI助手

GMT+8, 2025-7-6 03:40 , Processed in 0.090647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