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
树木生植之总名。——《说文系传》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自然,哲学术语,是指非人为的一切存在物及其运动变化和联系规律。
人类要有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优秀建筑,更离不开树木。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在搞建筑设计时,应让花草树木进入建筑空间,无论是群体建筑, 还是单体建筑都要与树木协调。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自然的建筑???
让我们看一下建筑大师隈研吾是怎样理解的。
判断是不是天然素材的界限极其模糊。我们不要满足于能够对此加以区分,这么做毫无结果,也不会给某些事物正名。我们必须走得更超前一些。所谓自然建筑,不是用天然素材建造的建筑,当然也不是往混凝土上贴天然素材的建筑。
当某个事物与它所存在的场所产生幸福的联系时,我们就会觉得它是自然的。自然是某种关联性。自然的建筑,就是与场所建立了幸福联系的建筑。场所与建筑幸福地联姻,产生了自然的建筑。
日本的木工也是激进派。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建房时最好使用取自当地的木材。据说这样做无论从功能性上,还是从外观上,都最匹配。这是职业工匠的经验之谈,人们不必把它渲染得过于神秘。植根于场所的生产行为,将存在和表象重新合为一体,工匠们就是用这样最直观的方式来理解。
“自然的建筑”易损,易变色,缺点很多,日常维护也比较麻烦。无论是木材还是纸张,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受损。但它们受损的部分都清晰可见。只要替换掉受损的部分,建筑物的生命还可以长久延续下去。木质结构建筑的连续性时间就是这样实现的。只要人们稍具敏锐的观察力,抱持及时替换受损部件的勤勉态度,木质结构建筑就会维持其顽强的生命力,细水长流,永无尽头。
下面,我们就看一些建筑的图片,建筑与树木的结合,可能只算是“自然建筑”的一种“表象”。但是,我们能看到的是自然生活的的一种属性。
树木、建筑、人,就是这样,也应该这样,和谐共存。
文 | 部分节选 《自然的建筑》隈研吾
|
-
21.jpg
(34.09 KB, 下載次數: 184)
-
25.jpg
(36.74 KB, 下載次數: 184)
-
26.jpg
(63.81 KB, 下載次數: 180)
-
27.jpg
(75.53 KB, 下載次數: 187)
-
29.jpg
(40.31 KB, 下載次數: 188)
-
33.jpg
(86.23 KB, 下載次數: 182)
-
35.jpg
(38.18 KB, 下載次數: 179)
-
36.jpg
(45.94 KB, 下載次數: 188)
-
37.jpg
(63.06 KB, 下載次數: 186)
-
38.jpg
(46.18 KB, 下載次數: 182)
-
39.jpg
(88.65 KB, 下載次數: 184)
-
40.jpg
(36.25 KB, 下載次數: 183)
-
41.jpg
(121.16 KB, 下載次數: 184)
-
42.jpg
(61.69 KB, 下載次數: 183)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