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禹州钧瓷:万般紫翠忽成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采访/撰文:忆丼
摄影:陈健

在中国人眼中,宋瓷是中国瓷器的登峰造极之物,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五大名窑个个书写极致之美的传奇。而钧瓷不同于其他宋瓷的清雅,它的往事是那么厚重,甚至以一种不容侵犯的尊严感植入人们的记忆中。如果要为现今的钧瓷发展状况找一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涅槃”;实际上,这些意境精妙的瓷器,在今人的手中,已经将现代的艺术体悟与古典理想美融为一体。

薪火相传

  很少有人知道神垕(hòu)是禹州市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古镇。



  青石铺成的街道,鳞次栉比的老街楼房,钧瓷碎片贴成的围墙,一下子就将人拉回那遥远的年代。立于古镇中心的伯灵翁庙,琉璃瓦屋顶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褶褶发光,这里是神垕古镇信仰的集中地,所有想烧钧瓷的人家,都会勤勤恳恳地来这烧上一炷香。对他们而言,这里的时光从未被封存,只要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黯淡的古镇瞬间被点燃,热闹的香火永不落幕。

  任星航也不例外。和其他从小在神垕古镇长大的禹州人一样,古镇昔日的辉煌,尽管他没能亲身经历,可童年记忆中的古诗描绘出的那个景象,依然铭记在脑海里,神垕是钧瓷的发祥地。



  三十多年来,任星航似乎只做了一件事——烧柴做钧瓷。当禹州全城的人们忙着购买先进气窑、电窑设备时,他却还在收集稻草杆和泥巴,自己搭建瓷窑,闲暇时去外地高价求购柴火,始终将所有深情投注到原始的制瓷模式里。

  宋代钧官窑是皇家烧制贡品,宋徽宗下令每年只准生产尊、洗、盆、瓶、炉等36件珍品进献。只求器物精美,完全不计工时、成本,优质的选送入宫,稍微不佳的打碎深埋,禁止流入民间。据目前的考古研究发现,宋钧官窑的遗址就在禹州城区,任星航的柴窑也在禹州城区。间隔千年,他似乎用最直接的方式往宋瓷更靠拢一步。



  与江南温柔命名柴窑的方式不同,任星航的几处柴窑的名字,仅仅只是年代和形式的代称。他说,在禹州或者神垕,与他一样做仿古钧瓷的人不少,各有成就,但没有人比他更懂柴窑。任星航做了一笔账,现在自己的窑厂一年木柴消耗量在50吨左右,成本高,要求也多。每一次加多少柴,间隔的时间多久,窑的大小不一,烧的时间也要更改,而且还要控制烧的节奏。越是细枝末节的事项,越容易显现一个人的水平。

  仿造并达到宋钧的水平,是所有瓷匠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宋代的历史烟云已经远去,所留器物十分稀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官钧瓷不过24件;更遗憾的是,原本隐秘的钧瓷烧制技术,更是为仿古添上一层天然屏障,要想恢复宋钧的原貌,显然比登天还难。任星航不仅恢复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还有那钧瓷柴窑的烧制技术,无疑是里程碑式的贡献。



  目前,钧瓷烧制大致有柴烧、煤烧、气烧和电烧四大类。懂行的人都知道,钧瓷在不同烧制形式中呈现的风格也迥异,例如煤窑制品热烈奔放,气窑制品明丽浅艳,谁都无法磨灭他者的存在光彩。但是,在仿古这条路上,人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怀念起原滋原味的烧制方式,仿佛只有经历过炽烈柴火,钧瓷才能散发出灰烬后残留宋瓷的余味。

浑然自成

  都说南方的瓷器靠“工巧”,钧瓷则是靠“天意”,付出的是虔诚与用心,等待的却是一场无法预知的较量。“十窑九不成”,残酷的数据足以刺痛每一位钧瓷匠的心。付出与收获,冀望与失落,就这样在禹州净土上永久流淌,无止无休。



  隔着时光尘埃,张望着新纪元的一切契机,禹州人笃定做着自己的生意,吟着最古老的中原话,不紧不慢编织生活。“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变幻莫测的釉色,是钧瓷魅力所在,也是欲望的深渊。

  每一位匠人都无法预估钧窑的成品,这种听天由命的顺从,倒是壮大了投机取巧的队伍。当包窑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时候,任星航变得焦虑不安起来。“钧窑怎么可以揣测呢?包窑简直把人对瓷的感情都丢失了,这和和田赌石无异。”



  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估窑产生的纠纷不少。钱给少了,佳品出来得多,金主自然欢天喜地;钱给多了,出来都是劣品,口水战难以避免。

  这些幸与不幸都源于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重要节点上,它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使釉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绚丽多彩的釉色这才瞬息万变。任星航的钧瓷园里,有一个钧瓷博物馆,从唐到现代,这片由紫、红、青、白辉映的妙境,逡巡在最初的中原文明土壤里,实在是令人目眩神迷。



  在任星航的描绘下,一幅关于钧瓷万千色彩的画卷渐渐清晰。钧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朱砂红、天青、月白等等,天青写白天之美,月白书晚上之妙,一阴一阳,尽得自然之妙。器形也是效法大地上的生命之物,海棠式花盆、出戟尊、鼓钉洗,似乎每一件器物都能轻易追溯起一段历史。

  和其他瓷器的制作工序相比,钧瓷也只是一抹光斑,陈酿了太久,以至于在前期看不出任何不同的端倪。瓷土的材料来自孔雀岩、虎皮玉、玛瑙石、阴阳土等名贵矿物,经历夏晒、秋浸、冬冻、春解,再人工碾磨、粉碎、过筛、池澄、塑形、雕刻、施釉、入窑。



  然而,这恰恰是一门在众色里分尊卑、辨主从的学问。出窑之后,微妙的色彩变化,以及意外出现的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菟丝纹,都为钧瓷打开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出路。在大家的眼中,钧瓷是要体面的,是古典美学的极致,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

  问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时,任星航反倒一改平日亲切的面容,脸色凝重起来,“在钧瓷的世界里,永远无法得到最满意的作品。”一种宿命般的纠缠伴随着他的一生。

神垕新生

  1923年,聂其璧出嫁周仁,宋美龄担当傧相。新房里,新郎周仁为新娘聂其璧精心布置了几件陶瓷,其中包括北宋钧官窑标本。聂其璧是曾国藩外孙女,上海滩时髦的洋派名媛;周仁是盛宣怀的外孙,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奠基人。



  2013年,刘建军的三件作品:出戟尊、鼓钉洗、海棠式水仙盆三件宋代钧窑经典器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此时,距离钧瓷成为周仁新房摆设,已过了80年,现代的仿钧和博物馆的珍品戏剧性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这将是刘建军值得骄傲许久的事。

  毕竟从晚清民国到现代,仿造宋代钧瓷之风甚盛。很多仿品比例失真,线条拘谨,火气过重,玻璃感强烈;而且窑变没有过渡,色彩不够稳重。而他很好地领悟到仿古的精髓,没有飘摇无定,几易面目。



  禹州钧瓷二厂坐落在神垕镇南大街,这是一条朝圣之路,只是神垕钧瓷三厂鼎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两侧的建筑依然保持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偶尔从大院里传来犬吠声,幽静徒增。而这个辉煌企业停驻着刘建军与钧瓷的青春岁月。

  在神垕乃至禹州,关乎刘建军的评价不一,伴随行业楷模就是异类分子。他若是做起仿钧器来,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赞誉有加;可有时候他做的瓶瓶罐罐,又让大家犯难,实在无法将其归类。别人在专研仿钧的奥妙时,他却钧、汝、官、哥四窑同烧。



  曾经三次来神垕考察的中国陶瓷大家耿宝昌,对刘建军印象深刻。“御用”是钧瓷的标识,也是急转而下的败因。甚至,因为“御用”,钧瓷迷失了自己的路,时至今日,仿古仍是主要的途径。而刘建军的一些创新作品,却也是不坏的瓷器,具备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北宋将御用钧瓷放在禹州,凡为宫中定烧的陈设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编号,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刘建军做的创新钧瓷体型也不小,偶尔间杂一些夸张变形的“流行钧瓷”,做工精微。仔细观察,能够发现其钧瓷的好。钧瓷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无论在实用上,还是在审美上,早已发生了“凤凰涅槃”的迹象。



  钧台走完整个宋代,终于卸下重任,拖着它那写满沧桑的身躯,安然处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褪尽铅华,留下了任星航、刘建军等新兴崛起的钧瓷匠师,或粗狂,或秀丽,或执着,或革新。这条道路上的人把看似被遗忘却又刻写在骨血记忆炼进瑰丽的瓷器里,雨过天晴云破处,感受错综的人间情味后,才最能亲触钧瓷的灵魂。



国家地理中文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6-1 18:04 , Processed in 0.116729 second(s), 6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