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闻音 於 2025-11-3 12:21 編輯  
 
香港原创动画《世外》震撼上映首日票房破纪录,以转世讲述执念故事斩获多项国际提名 
 
备受瞩目的香港原创动画电影《世外》(Another World)于2025年10月29日在香港和澳门正式上映。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东方奇幻美学和跨越千年的宏大叙事引人注目,更因其对生死轮回、执念与业力等深刻佛教哲学主题的探讨,被视为当代动画艺术中探讨生命智慧的佳作。  
 
 
 这部耗时七年制作的作品,由吴启忠(Tommy)执导,杨宝文(Polly)担任编剧和监制,并汇聚了钟雪莹、蔡晓童、张继聪、谢安琪等多位优秀配音演员,不仅入围法国安锡、西班牙锡切斯等国际顶尖影展,更在金马奖获得提名,证明了香港动画在创作能量上的巨大潜力。  
 
 
 
 
 愤怒,是我们最熟悉的情感之一。但如果这份愤怒累积千年,甚至化为诅咒,我们又该如何自处?电影以绚丽的视觉风格,包裹着关于死亡、记忆与宽恕的深刻命题。  
  
《世外》(Another World)的故事核心,源自编剧杨宝文(Polly)对现代社会中“愤怒”本质的观察。她将这种因环境和压力而生的怨气与不甘,引入了“轮回”的框架中寻找出口。  
 电影构筑了一个名为“世外”的过渡空间,这是亡魂在转世之前停留的中途站。  
 
 
 
 
 在这个奇特的过渡空间,亡魂必须在“灵守”的引导下,学会放下今世的“执念”,方能通过象征清净的瀑布,进入下一次的转世。如果执念无法消除,怨气就会积累,亡魂便会异化为象征着业障的“怪物”。  
 影片正是通过灵守小鬼与被“执念诅咒”的少女小妹之间的千年旅程,展现了挣扎、救赎与最终和解的过程。  
 
 
 
 
 
 《世外》的美术风格既有香港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巧妙地融入了东方神话意象和佛教哲学元素。  
 
 
 
 
 导演吴启忠曾透露,在构思“灵守”小鬼形象时,他参考了藏传佛教的“骷髅舞”仪式,并融合了“无常”的哲学理念。骷髅舞在密教中象征着对死亡无常的觉知,以及破除我执的智慧。  
 
 
 
 
 
 灵守小鬼从“没有人性”到开始理解人类情感,并踏上跨越千年的征途去帮助被执念诅咒的小妹,这更体现了佛教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  
 
 
 
 
 其他神祇的设计也充满巧思,武功高强的守护者“黑天”,原型是印度教的“大黑天”(Mahakala)。导演吴启忠将其形象转化,四臂、头部化为烟雾,发怒时则燃起火焰。而掌管世外的“天女”,形象则参考了梵文文字的抽象形态。  
 
 
 
 
 
 
 
 
 尽管探讨的是死亡与沉重,但“世外”的世界却呈现出色彩绚烂、景观壮丽的奇幻景象,这种强烈的对比旨在凸显出世界的复杂性和生命本身的不可思议。  
 
 
 
 
 
 
 编剧杨宝文曾提及,“世外”世界的灵感部分来自她在墨西哥“神圣沙漠”的经历,营造出一种“万物有灵、信念即真实”的空间氛围  
 
 
 
 
 
 在当代社会日益喧嚣、人心浮躁的背景下,《世外 Another World》以极具当代性的动画电影为载体,通过一场跨越生死的旅程,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启示:真正的释怀,或许并非是遗忘愤怒,而是在理解了愤怒的根源之后,选择与之和解共存。  
 
 
 
 
 所有的怨恨、不甘与执念,终将在时间的“世外”中,有机会化为尘土,随风而逝,迎接新一轮的开始。  
 
 
 
 这部作品的上映,不仅是对香港动画艺术的巨大鼓舞,更是对生命哲学与佛理的一次深刻思考,有效触及年轻世代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兴趣有限的群体,使古老的智慧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