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潮汕工夫茶—择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rry1211 發表於 2017-1-18 14:54:2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国茶道活化石

每一个喝茶的人,对“工夫茶”三个字都不会陌生,但是若要问起什么是工夫茶,估计却没有几个人能答得清楚。

常有人把“工夫茶”误作“功夫茶”,那是因为普通话里的“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然而在潮汕话中,不仅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指做事考究、细致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极为讲究的事情,它将上好的茶叶、精致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完美融合在一起。

中国工夫茶自唐代开始,经过宋、元发展,在明代达到鼎盛,清代中心地区逐步转移到潮汕,因而潮汕工夫茶最完整继承了我国古代茶事的美学理念和冲泡方法,被称为中国茶道的活化石。如果不了解潮汕工夫茶,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




水:泡茶之水也分等级,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洌,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其水无味。

炭:以乌榄剥肉去仁之核,入窑窒烧,逐尽烟气,俨若煤屑;以之烧水,焰活呈蓝色跳跃,火匀而不紧不慢;如此核炭,最为珍贵难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橄榄炭。

茶:工夫茶有”茶必武夷“之说。潮汕人钟爱乌龙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最受青睐。优质铁观音茶条索卷曲壮结,汤色金黄,浓艳清澈;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


“壶必孟臣,杯必若琛”
这似乎是潮汕工夫茶传统的一句口诀,足见茶人对茶器的选择之考究,不费“工夫”之物,便入不得工夫茶。





茶壶,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紫砂泥制者为佳。明代主张茶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拱)不宜砥(平)”。壶之大小,视饮茶人数而定;浅能酿味留香,不致蓄水旧浸而味苦。
惠孟臣,清代荆溪人,以擅长制小壶而驰名于世,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力,其形大巧若拙,被后世称为“孟臣壶”。此种小壶特别适合饮功夫茶,因而倍受潮人看重。

传说古代景德镇有一瓷人,名叫若琛,以制茶具而闻名,茶杯白地蓝花,底部书“若琛珍藏”四字。现在所说的若琛杯,是指直径不足一寸,质薄如纸,色洁如玉,杯口微展的白瓷小杯。
杯之采用,有“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之说。杯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潮汕人称之为“茶垫”,现在也做壶承。形状如盘而小,用以放置茶壶,承载多余的沸汤。夏日宜浅,冬日宜深,多容沸汤以利保温。


茶壶之底,以瓜络为托,无异味且不滞水。


潮人煮水惯用砂铫,俗称“茶锅仔”、“薄锅仔”,雅名“玉书煨”,系用含砂陶泥做成的小水壶,轻巧美观,不生异味。
传统工夫茶以当地红泥制成火炉,高六、七寸,也有高两尺余者。置炭的炉心深而小,使火势均匀,以省炭束火。


名贵之茶,须用名罐贮藏。朝阳颜家所制锡罐,罐口密封,最享盛名。如茶叶品种繁多,锡罐数量也要与之对应,做到专茶专罐存放,避免混杂。
中国锡器,因金属成分独特,经过长年自然氧化,形成斑驳变幻的深灰皮壳,韵味十足,最具收藏价值。




茶洗形若大碗,深浅色样各别。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贮浸茶杯,副洗一以贮浸茶壶,一以储存茶渣及杯盘弃水。

现浸壶的副洗较为少见,浸杯和承渣的水洗仍然保留至今。

文自teaship  参考文献


最陶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10 18:56 , Processed in 0.090104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