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沉默的4分33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闻音 發表於 2022-11-10 10:26:0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曲家约翰·凯奇请钢琴家上台在钢琴前坐下,观众们坐在灯光下安静地等着。
1分钟,没有动静;
2分钟没有动静;
3分钟,人们开始骚动,左顾右盼,想知道到底怎么了;
到了4分33秒,钢琴家站起来谢幕:

“谢谢各位,刚才我已成功演奏了《4分33秒》。”


这就是《4分33秒》,一曲绝世经典。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先锋派音乐大师约翰·凯奇的杰作。

如果你在收听或者收看BBC频道时突然发现收音机和电视不出声,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急着换台。此时正欣赏的是艺术家约翰·凯奇最知名的大作《4分33秒》。


凯奇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音乐试验家,他的无声音乐《4分33秒》惊世骇俗,作为行为艺术的先驱,他不断制造音乐的轰动效应。

《4分33秒》是凯奇最著名的、前所未有的无声乐曲,该曲的休止符长达4分33秒,创最长休止符的世界记录

他用抛硬币算卦的方法作曲,还常把正演唱的歌手平放在键盘上。


权威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给他作曲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桂冠,称其为二战之后,冲击力最大,无人能出其右,影响波及舞蹈、绘画、电影电视、印刷制作和诗歌等整个艺术世界。

《4分33秒》也颇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这首绝对无声的有声作品令艺术家和观众必须绝对“洗耳恭听”。

虽然身为美国人,凯吉于1940年代有机会聆听到日本禅宗思想家铃木大拙(Daisetsu Teitaro Suzuki)关于佛教与禅学的授课。


他不但开始成为禅学的追随者,往后更将禅学思想运用在作曲的尝试上,音乐无须刻意寻找秩序,一切顺其自然,这个观念开启「偶发音乐」的盛行,他更钻研中国《易经》,成为他创作的中心思想。

即使时至今日,新音乐还是继续在创造无限的可能,更拥有一批忠实的「乐迷」。


《4分33秒》的创作,凯奇彻底将音符从音乐里解放,音乐的听觉意义也有了新的诠释。这首乐曲不是要观众听声辨乐,而是要在沉默(Tacet)中聆听周遭环境的声音,寂静之中一切可能偶发的声响都成为乐章的一部分。

禅宗思想「空」的境界取代音符,凯吉也提出了重要的音乐哲学观: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是聆听而非演奏。「空的节奏结构」概念源自于充满思辩的禅宗哲学思想,在作曲家划定的时间结构里,任何声音都可以被投置于这个时间架构中,观众拥抱最单纯的、自然的、当下的、偶发的声音,甚至无声都可以是一种音乐。


凯奇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应该被抹平,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最平凡处方可见到美的真谛。音乐是一种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的过程,《4分33秒》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992年,约翰·凯奇去世,享年79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7 09:24 , Processed in 0.113350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