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 09:44 | 發佈者: 闻音
《爱情的证悟》剧照 倉央嘉措的愛情詩一直是以書面的形式備受大眾喜愛,此次將在京上演的起歌舞劇《愛情的証悟》首次把他的情詩搬上舞台,用舞蹈去演繹文學經典中愛情的緣起緣滅、佛學中的拾起放下。 27日的發布會上,該劇制作人益西卓瑪介紹,《愛情的証悟》共分成六個篇章,以倉央嘉措詩句中描寫的情愫為線,是一部講述了生死輪回和十二因緣的歌舞劇。觀者將領略到倉央嘉措詩歌的優雅、玉樹舞蹈的美妙,和別具特色的藏族音樂,從而了解藏文化和諧慈悲的本質,感悟佛學的愛情智慧。 據介紹,該劇是由被譽為“藏族歌舞之鄉”的青海玉樹帶來的,這也是地震后玉樹歌舞團首次獻上的表演劇目。此前10月份應邀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讓世界觀眾都得以認識倉央嘉措、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和藏族文化,並收到良好的反響。 益西卓瑪說:“《愛情的証悟》能走出玉樹,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時被通知參演藝術節的時候已經9月份,時間很倉促,不僅要加班加點的排練,劇目一直也在不斷的修改,曾嘗試過加入現代舞的元素,但還是決定把原汁原味的藏族舞帶給國內外觀眾。” 此前,關於倉央嘉措情詩的“見與不見”體一直流傳於網絡,后被証實是偽作。對於一個修行者為什麼寫這麼多愛情詩,想必是困擾廣大讀者的問題,而益西卓瑪作為土生土長的青海藏族人,對此有她自己的理解,“在那個動蕩的時局,他作為達賴喇嘛第五世,被迫生活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之中很苦悶,所以他就以寫作的形式來表現當時的狀態,在我們看來他更可能是以情詩的形式來寫政治抒情詩。” 近年來與藏地文化有關的話題廣受關注,網絡平台、游蕩於街巷之間也不難發現許多風格濃郁的文字與藝術作品,而多數人的了解止步於此。此次為了兼顧普通觀眾的審美趣味與文學經典的原汁原味,《愛情的証悟》採用了學院派與原始風情相結合的編舞方式,用人類數萬年來不變的共同語言滲透人性的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