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8 09:50 | 發佈者: 闻音
展出的壁画“毗沙门天王” 复原的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模型 “絲路梵相——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已於近日起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這是該批精美文物首次出疆。 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西域佛國,是我國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這裡保存了塔里木盆地數量最多的各類佛寺遺址,但這些遺址大都已被外國探險隊染指,出土文物多流失海外。2000年3月,當地牧羊人在達瑪溝鄉南部托普魯克墩挖掘紅柳根柴時發現了佛教塑像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當地陸續發掘出大約建於7至9世紀的佛塔、佛殿、僧院遺址。其中大量壁畫,雖多為殘片,卻仍然綻放著於闐佛教繪畫藝術的璀璨光芒,對瞭解和研究8世紀前後於闐佛教藝術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次展覽共51件/組展品,分“佛像莊嚴”、“如是我聞”、“千年幽光”等部分,展現於闐佛教繪畫的豐富內涵和藝術特色。 這批文物為何至今才出疆展出,主要是為保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中心主任巫新華向記者介紹:“於闐佛教壁畫從出土至今經受了十餘年的空氣接觸,相較出土之前,面貌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究其原因,一則是因為繪畫原料和繪畫本身技法問題;二則是因為新疆和田本身保留有機物和相關的繪畫原料的空間條件優越。”上海博物館方面則為這些真跡在江南的氣候條件下展出採取了妥善的措施。 該展由上海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和策勒縣人民政府主辦。展覽將持續到2015年3月8日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