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3 16:29 | 發佈者: 闻音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 七月十五,中元节至。 而这一天,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是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十大弟子中,目犍连尊者以神通第一而见称。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犍连尊者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联同一众高僧,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亦救拔超脱七世父母之苦报。 故事就这样被流传下来,从此大家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盂兰盆法会”, 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这也是孝心及感恩心的表现。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 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 却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其实,于父母而言,最好的孝心,在于陪伴。 来自香港的年轻导演黄肇邦用《伴生》娓娓道来两代人对「生与死」「伴与孝」价值观的差异和矛盾。 松哥的太太玉梅去世后,松哥的健康亦急转直下,家人不舍,但反而希望松哥可从打击中解脱; 沛叔担忧病重的太太,令家人感到莫大的压力,而女儿亦要为尽孝而放弃个人生活;
有智力障碍的慕严在儿子兆铭出生后就分离,在确诊末期乳癌后,兆铭决定陪母亲踏上复康之路。 影片对观众来说更多的是对老、病、死的思考,也让我们理解了父母一直对“我老了该怎么办”的顾虑,也有些害怕有一天面对父母的离去。父母把我们和死亡隔开,而我们只能用陪伴和孝顺靠近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盂兰盆节之日, 望每个人都能陪伴自己的亲人, 看看自己的父母, 愿天下父母都能福寿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