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21:36 | 發佈者: 闻音
为庆祝中华佛寺协会成立30周年,并延续每五年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之惯例,10月26、27日,在新竹玄奘大学举行了「新世代佛教发展的利他精神与多元学习」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各界精英、法师及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时代需求与社会转型的新世代背景下佛教利他精神的发扬与多元化学习内容。 26日的首场会议由陈兆伸会计师率先发表了「宗教团体以自然人名义登记不动产衍生之问题及解决之道」论文演讲,随后林蓉芝秘书长也发表了「从个资计划到防制洗钱」的论文。
当日下午由新竹永修精舍住持及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宽谦法师首先进行了「佛教建筑多元空间的省思」的专题演讲,谈及了近两年来与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佛教建筑空间设计上的探讨思路和心得。
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何日生带来了「善经济与佛教利他思想的实践」,从历史视角重新阐述了生产的善、消费的善与金融的善,以利他达到自我与群体社会和谐与生命圆满。
作为网龙佛教事业部总经理、佛图网艺术总监,数字佛教艺术家宓雄则发表了「南传佛教的利生事业」为主题的演讲,为现场法师和各界学者分享了他与团队20多年来在联合国佛教活动、以及泰国、缅甸等地应用软硬件技术驱动佛教弘法和教育的案例。
他与团队在南传佛教文化道路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多年实地采访南传佛教高僧。
为了深化南传与北传佛教的密切合作,宓雄多年致力于南北传佛教的国际交流,他与团队也为联合国宗教委员会主席、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前任校长梵智长老出版了首部中文作品《法王论》,并在联合国卫塞节举办了《卫塞佛图Encounter with the Vesak Day》摄影展。
灵鹫山心道法师常年在缅甸供僧、赈灾、救助孤儿、推动缅甸禅法,在师父的的感召下,宓雄与团队以全纪实的方式深入缅甸各地,采访记录了马哈希禅法传承者、缅甸“最高圣光庄严大法王”恰宓大师,获得缅甸“大智者奖”并创办缅甸“保护民族宗教协会”的因圣亚玛大师,缅甸“国宝级高僧”、荣获“福利人类最高贡献奖”和“国家最高长老奖”的迪达古大师等近十位当代德高望重的高僧,并协助编纂出版了《走近缅甸佛学大师》系列中文书籍,将南传佛教文化推广到华人地区。
进入互联网2.0时代到3.0时代的过渡期,宓雄开始连接网龙网络团队与佛图网团队的双向力量,率先以互联网新科技推动“数字佛教”在全世界的发展,应用数字科技驱动南传佛教的弘法、教育发展。
在2015年第十二届联合国卫塞节中,宓雄与网龙网络团队首次带来佛教与科技结合的推广信息展览。2016年第十三届联合国卫塞的开幕活动中,又首次举办了禅修VR作品展览。
宓雄与团队开发了首个佛教界AI法师智能音箱,并在2019年第十六届联合国卫塞节上进行展出,同时为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国际佛学院搭建“国际佛教联盟平台”,与之共建佛教资源库,逐步形成从软件到智慧教室、资源库、云计算的佛教教育生态圈。
进入元宇宙时代,宓雄又带领的网龙宗教事业部与佛光山合作设计出全球第一个将元宇宙科技结合网络弘法的信仰元宇宙——「佛光云宇宙」,1.0版本已于2022年10月初面世,这一突破也开启了南北传佛教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修持体验。
而对于台湾寺院逐渐出现的老龄化接班问题、疫情下寺院对信衆和游客来访及各平台的个资问题,以及如何使用新科技新手段促进寺院在新世代的发展等问题,现场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经过首日热烈的研讨,27日的会议继续在各位法师、教授学者的演讲中顺利进行。其中,玄奘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教授昭慧法师发表了「僧团与事业体——建置目的与运营法则之异同」的主题演讲,台湾佛教史专家江灿腾教授分享了「当代台湾佛寺经营与管理的新趋势」,随后侯坤宏教授发表了以「大愿法师与慈光山人乘寺」为题的论文。
27日下午的研讨会,玄奘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教授还发表了新书《简明中国佛教史》,而后台北慈济医院医生常佑康以「自利利他悉圆满——从预立医疗决定谈起」为主题作了专题演讲。
通过两日的研讨会演讲,让各界学者看到佛教在互联网不同发展阶段下利他精神之发扬与多元学习,我们也会持续致力于协助佛教文化挖掘更多数字资产内容,用技术与艺术共同驱动佛教文化的发展,在新世代背景下利用新科技手段发扬佛教利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