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由新疆龜茲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共同舉辦的“絲路梵音——龜茲敦煌石窟壁畫展”在敦煌莫高窟正式開展。該展覽由序篇、敦煌遺韻、龜茲古風、千年丹青四部分組成,共展出敦煌壁畫臨摹作品38幅,龜茲壁畫臨摹作品33幅。 龜茲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是佛教東傳進入中國的關口,也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最前沿;敦煌地接西域,是我國漢族最早接觸佛教的地區之一,也是佛教向內地傳播的第一站。龜茲石窟現保存有壁畫面積近2萬平方米,橫跨公元3到11世紀,內容涵蓋了佛教人物、佛教故事、經變畫、供養人像、圖案與裝飾,莫高窟始建於秦代,跨越1000多年歷經十幾個朝代,共保存有45000平方米壁畫,其壁畫內容涵蓋了佛傳故事畫、本生故事畫、經變畫等。總體而言,龜茲石窟的內容和藝術風格對莫高窟藝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莫高窟的繪畫、音樂及舞蹈又糅合了濃郁的西域藝術氣息。 此次畫展,展出的是近幾十年來龜茲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的一大批美術愛好者臨摹的龜茲石窟和敦煌石窟的壁畫近百余幅作品,以精湛的臨摹技巧和寫實的繪畫風格,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龜茲和莫高窟石窟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 展覽計劃將於今年10月10日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