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17 10:06 | 原作者: 闻音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即日起至五月初舉辦「盛世遺珍:陝西省法門寺與大唐文化瑰寶」,展出一百二十多件唐朝時期的珍品,顯示出唐朝人對茶文化的重視,以及與中亞和中東地區的密切往來。
中國大陸陝西省法門寺在唐朝時期是皇帝供奉佛指舍利的地方,一九八一年因一場大雨加上年久失修而崩塌,在整修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地下室藏有一批唐代遺留下來的珍品,除了佛指舍利外,還有各式皇家的器具與供奉品。
「從展品中可看到唐代與外國的密切往來。」博物館策展人簡舒怡指出,在這次展出的器皿中有造型罕見的琉璃瓶,推斷應是從巴勒斯坦或敘利亞一帶進貢的物品,還有十二件完整的藍琉璃盤,應是從伊朗或敘利亞一帶透過絲路傳進唐朝,顯示唐朝當時與中亞的頻繁往來。
此次,還有一套精緻茶具也相當引人注目,這套茶具包括碾碎茶葉的茶碾子,用來自然風乾茶葉的鍍銀籠子,用來保存茶葉的烏龜型狀茶盒等。用茶具供奉佛舍利,代表唐朝人對茶的重視,唐朝時許多寺院種有茶樹,茶具有提神醒腦效果,可以輔助禪定,因此受到禪宗佛教徒的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