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6 09:25 | 原作者: 佛圖網官方
![]() ![]() 2013年12月4日,山西太原龍山童子寺佛閣遺址考古隊發現了北齊佛龕和中原地區保存年代最早的唐代寺院壁畫、佛閣和精美的北齊佛像、大佛頭頂螺殘件、大型佛龕造像。 童子寺遺址位於太原市西南約25公里龍山之北峰,為北朝隋唐著名的佛教寺院,創建于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金天輔元年(1117年)毀於兵火。遺址分寺院區和佛閣區,現存北齊摩崖大佛、燃燈石塔等。繼2002至2006年度對寺院區和佛閣前廊發掘之後,2012至2013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考古隊,又對佛閣內部進行了發掘,揭示了佛閣佈局,新發現北齊佛龕、唐代壁畫等珍貴文物。 ![]() 據該項目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者李裕群介紹,童子寺是一處石窟和地面寺院相結合的特殊類型。特別是佛閣的出現,與大佛雕造密切相關,為現存中國最早的佛閣實例。 佛閣是童子寺主體建築,創建于北齊,依大佛龕建造,東南北三面砌牆,按疊壓關係可分早晚二期。早期為北齊牆體,條石垂直壘砌,牆體厚2.2米,外壁素面,內壁均雕有北齊造像特徵的千佛龕。佛閣中間開門,後壁有一4米高的石砌佛座,座上為高達20余米的無量壽佛。閣內南壁分上下層,下層為石條砌築並列的兩個佛龕,內各置北齊圓雕一佛二菩薩像。上層台依壁置北齊圓雕三佛二菩薩像。晚期為唐代護牆和前廊,北壁護牆上新發現有唐代繪製的佛龕壁畫,內繪1.65米的坐佛,是中原地區保存年代最早的寺院壁畫。在壁畫揭去後,發現唐代護牆中鑲嵌一塊唐開元二年(714年)童子寺浮圖銘方石,正面雕坐佛龕,兩側面為精美的線刻佛說法圖。 山西太原龍山童子寺佛閣遺址內壁畫、佛閣、佛像等的發現,對揭秘北齊和唐代宗教活動在該地域的昌盛和繁榮以及復原大佛及佛龕壁面具有重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