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8 09:58 | 原作者: 闻音
由知名導演蔡明亮編劇、執導,金馬影帝李康生擔綱的舞臺劇《玄奘》,選擇中國歷史上、唐代名僧西遊取經為題材,5月將遠征歐陸布魯塞爾、維也納藝術節,宣揚玄奘的「反叛」精神。
維也納藝術節創立於一九五一年歐洲戰後動盪中,以藝術凝聚人心,是國際極具影響力的重要藝術節之一。布魯塞爾藝術節則融合城市二十個劇院及文化中心參與活動,在每年的三周時間,囊括比利時及國際藝術家的精湛作品。兩藝術節都是歐洲展現特出藝術家創作觀點,並挑戰觀眾觀賞經驗及視野的平臺。
《玄奘》的創作源於蔡明亮二○一二年啟動的「慢走長征」系列之作,以舞臺劇做為計畫主軸,在城市間輪番行走巡迴,結合影像回顧、裝置展覽、系列座談等活動,鋪陳玄奘精神。蔡明亮在《玄奘》舞臺劇中回歸舞臺最原始面貌,用極簡的概念詮釋他心中的偶像「玄奘,如何行腳穿越沙漠,在惡劣環境下向西方取經。」
在蔡明亮眼中,玄奘的「慢」,為這個時代所欠缺的精神,希望透過《玄奘》,提醒世人放慢腳步、沉澱下來感受生活,用慢來「反叛」眼前快速的時代。蔡明亮甚至認為,玄奘堪稱是個反叛者,希望點出這樣的精神,「對應玄奘的人格」。
日前文化部舉辦的「《玄奘》西行──蔡明亮歐洲巡演行前記者會」,飾演「玄奘」的李康生躺臥在畫作上,慢行於畫家高俊宏用炭筆所繪,一輪明月與大樹之間,表達玄奘慢行於空曠孤寂的戈壁沙漠,與老馬伴隨、相依求生的長征經歷。
蔡明亮表示,《玄奘》沒有對話、沒有故事情節,有的是二個藝術家的對話,及前人和古人的對話。五月蔡明亮將帶著他的《玄奘》舞臺劇、影像系列與裝置藝術赴歐洲展演,將台灣文化意象所激發的「慢走長征」系列延伸,跨域製作裝置藝術展及劇場演出。
「玄奘」計畫並不僅止於西行,8月《玄奘》也將走回台灣公演3場,讓中國歷史、東方精神融合西征歐陸後的「慢走」所得,呈現於「臺北藝術節」的舞臺上。 |